關于孟子的初中作文
孔子被尊稱為圣人,孟子捍衛(wèi)儒家思想,成為儒家的第二掌門人,他被尊稱為亞圣。
孔圣人和孟亞圣的儒家思想統(tǒng)治了中國兩千多年,可謂風光無限。即使是在現在的中學語文課本中,也少不了“子曰”、“孟云”。第四冊課本的第11課,就選了《孟子》兩則—《五十步笑百步》和《殺人以挺與刃乳《五十步笑百步》在中國更可謂家喻戶曉,人人信服。或許是我天資愚飩,理解力太差,對于此文,我始終存在著疑問。
孟子想用戰(zhàn)敗逃兵程度的例子來說明魏國人民沒能增多的原因。而梁惠王的回答正中孟子下懷。孟子也趁熱打鐵說服了梁惠王。假若梁惠王換一種思考方式,說這只說明我們施行政策的程度不同,所得到的結果也不同,孟子又能怎樣回答呢?依照我的假設回答,也完全合乎情理。例如犯罪,有人偷雞摸狗,有人殺人放火,本質相同,但結果卻完全不同:偷雞摸狗的至多在監(jiān)牢里待上三五個月,而殺人放火的則必定要上刑場。這時候,偷雞摸狗的笑殺人放火的悔之過晚,我們會認為不時嗎?其實,魏國之民不加多,只能說明梁惠王的推行仁政的力度還太小,不足以收服人心,他應該推行更全面的.仁政。如果依照孟子的說法,各位君主的本質都相同,可能會使梁惠王喪失信心,連僅有的仁政都不能推行,這不是助紛為虐嗎?
其實,像孟子那樣奇怪的邏樣還有。例如孟子在與告子辯論人性善惡的問題時,告子說:“人性就像池水,如果挖開東邊水就向東邊流,如果挖開西邊水就向西邊流,這就說明人性本無善惡。”孟子立刻反駁道:“水不分東西,難道不分上下嗎?水總是往下流!诵灾埔,擾水之就下也!保Э粗,似乎駁得有條有理,實則不然。我們在他的原話中改一個字“人性之惡也,擾水之就下也”。同樣一個比喻,居然可以得出兩個完全相反的結論,這樣的論據、結論,荒謬至極。
最后,孟子被逼得急了,說:“道人之不善,其如后患何?”——補充一下這句話,因為說人性不善是不好的,所以人性是善的。這樣用價值判斷取代事實判斷,已達到了可笑的地步。比如,我說你中獎是好的,所以你中獎了。如果我這樣對你說,你一定認為我瘋了。
有時候想想,孟子用他某些完全荒謬、可笑的理論把讀書人糊弄了幾千年,真是不可思議。他也無愧于“亞圣”的稱號。
【孟子的初中作文】相關文章:
孟子的故事初中讀后感作文12-14
《孟子》孟子序說06-14
孟子07-18
《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上06-19
《孟子》孟子·盡心章句下06-19
說孟子作文11-28
《孟子集注》孟子序說06-14
《孟子》孟子·公孫丑章句上06-19
《孟子》孟子·公孫丑章句下06-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