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的窗作文
一座參天的古樓,紅墻綠瓦,歷經(jīng)了幾千年風雨的洗禮,鑄就了自我別有的風韻。古樓的窗緊鎖,門緊閉。幾千年來,黑眼睛黃皮膚的人們在這片充滿神秘的土地上永不停息地辛勤勞作著。他們看慣了黃河長江的奔騰咆嘯;他們熟悉了泰山黃山的雄偉奇美;他們陶醉于統(tǒng)治別人或被別人統(tǒng)治的日子;他們吟誦著流傳百世永垂不朽的詩篇。他們譏笑夜郎自大,認為這里的一切是最美好的,他們厭倦了使者的來訪,千百年來唱著一支稱頌強大的歌謠。
忽然有一天,槍炮轟開了緊鎖的大門,人們還來不及去思索,就不得已地淪為了被殖民者。這時,人們透過窗的縫隙,第一次看到外面的世界。他們認識到閉關(guān)鎖國的危害,他們在近百年屈辱的歷史里與命運抗爭,依靠天性的頑強,終于,他們看到了新紀元的曙光,趕走了侵略者,他們又幾乎淡忘了那血雨腥風的年代,平平庸庸地過著他們的日子。
而歷史的車輪還是在他們每一個人的心中留下了一道殷紅的血跡,他們似乎怕了,怕了那一道歷史的傷疤。于是他們把所有的窗門敞開了。頃刻間,陽光進來了,他們看到了光明,他們在光明中瘋狂地舞蹈。不就是開放嗎?人們開始忘記了自己的一些東西,開始穿得越來越光鮮,開始說著亂七八糟夾雜外文的漢語,開始一味模仿,卻忽略開放與吸收的實質(zhì)。樓里的人們從一種完全封閉的狀態(tài),在不到二百年的'時光中開放到一種極至,他們開始在圣誕升歌,卻對端午、七夕、重陽倍加淡漠。
有人提出來,我們要封閉什么,開放什么?這片期待復蘇的土地上,需要的是一種開放的度。開放是好的,一個人精神開放,他便認識了更新的事物,結(jié)交了更多的朋友,一個社會言路開放,必將迎來古人門庭若市的熱鬧景象,一個國家適度的開放可以避免我們“一葉障目,不見泰山”,從而更好的用先進生產(chǎn)力發(fā)展自己。中國人是戀舊的,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利用科學發(fā)展觀開放自己,豈知開放是一種揚棄,是一種進步,并不是簡單強調(diào)封閉自我與放蕩自我。
又是陽光明媚的午后,樓里的孩子望著新裝的紗窗,眺望外面的世界,臉上充滿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