糍粑的故事學生作文
糍粑是中元節(jié)祭祖時必備的供品。中元節(jié)的故事自然也是從做糍粑開始的。糍粑只不過是一個天南地北通用的語詞,但是在我們當地,卻有一個難以翻譯的稱呼——籺。我很小時候,不知道這個字怎么寫,只知道天天跟著別人念著類似英文中“@”來指稱辨認,等到稍微識字時,看到墟上出售籺、煎堆、油條等地方的各種各樣招牌,有寫作“紇”,有的寫作“米、乙”,更有的店家干脆削繁就簡,少了偏旁,但剩下“乞”這一邊?梢姡趥鹘y(tǒng)而簡單的生活中,大家對這個至為普通的事物并沒有統(tǒng)一而清晰的認識。
雖然在字音上貌似復雜,但制作的方法并不跟一般的糍粑有太多的不一樣。一樣的原料,糯米粉夾雜普通米粉、糖漿;一樣的外衣,不外是些樹葉、粽子葉作為包皮;甚至里面所填堵的糖心,也跟糍粑一樣千奇百怪,有芝麻、花生、椰子絲、蝦仁等,炒熟之后塞在糯米粉皮之內,等到煮熟一口咬下去,常常不知道會吃到什么,用今天舌尖體的言語表述,便是有如一場味覺上的冒險。
唯一值得一說,用來做籺的糯米粉雖然是普通的糯米粉,但是其中卻摻雜進了厚厚的田艾汁。田艾在中藥里有各種稱呼,最為常見的莫過于鼠麴草,九月十月生于田間,秋收后荒涼的'田野上會常見到農婦小孩蹲坐田間采摘,田艾味苦,但是用作熬藥,最為清熱解毒、暖胃祛濕。曬干后的田艾放在鍋里煮,會煮出猶如墨汁般黏稠的汁水,等到倒進糯米粉中,跟那雪白中和凝合,深墨色便會漸漸蛻變?yōu)榈迩,等到做成籺后,蒸煮出籠,云氣繚繞中,籺全身上下就會變成一團色彩均衡的青玉,仿佛剛從山間挖采而出,活脫脫的還帶著些野氣。
籺有各種形狀。在故鄉(xiāng),最為常見的是壽桃、扁擔以及錦囊三種。當然,對于一些心靈手巧的農家婦人而言,可能還會變化出其他飛禽走獸等模樣。但在中元節(jié),家家戶戶做籺,無一例外會做成最為簡單的扁擔狀。就是將成團的糯米粉搓成條狀,在上面鑲上幾顆花生,或者干脆將糯米粉團壓扁,成為一個鐵餅狀,簡稱圓籠。我小時候在母親做籺時做幫手,總會調皮地將糯米粉團搓成一個小圓球,總少不了挨母親的斥責。后來我才知道,原來這其貌不揚的扁擔,其實是我們想象中祖宗擔衣的工具。祭祖時祖宗歸來,燒下的金銀財寶和布匹衣衫自然需要運輸到他們游來之處,像扁擔一般的籺,便是子孫奉獻予祖先運輸的工具。
【糍粑的故事學生作文】相關文章:
關于糍粑的作文03-07
用糍粑造句05-11
中秋的糍粑教育心得05-21
中秋糍粑香初一作文03-13
烤糍粑日記500字03-26
香粘粘的糍粑散文03-20
夢見糍粑是什么意思02-21
我喜歡的風味食品“糯米糍粑”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