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關推薦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精選17篇)
無論在學習、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人們可以反映客觀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你知道作文怎樣才能寫的好嗎?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歡迎大家分享。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1
火把節(jié)以隆重稱著,譽為“東方狂歡節(jié)”。這天,人們盛裝出席,并舉行賽馬、摔跤等多項娛樂活動;其中,彝族火把節(jié)最有特色……
曾經有這樣一個傳說:彝族山寨一對情侶相愛了,魔哈貪圖阿雅的美貌。阿查經奮戰(zhàn)戰(zhàn)勝了魔哈。魔哈不服,施計困住阿查。經鄉(xiāng)親相助,他回了家,發(fā)現阿雅的爸媽都被魔哈害死,而阿雅也慘死于山腳。阿查痛不欲生,帶領鄉(xiāng)親燒死了魔哈。為紀念這天,人們稱為火把節(jié)。
彝族火把節(jié)一般兩到三天,第一天:祭火,人們舉著火把祭奠祖上,供奉各種神靈,大仙。第二天:傳火。每家每戶都會派一人(往往是青年)于各家傳遞火把。晚上,以村為單位,舉行篝火晚會。所有人拉著手,圍成一個圈子又唱又跳。第三天:送火。彝族人愛美的天性無人不知、這天,彝族的`姑娘會打扮好自己,聚在一起。村里的長輩會作為評委選舉姑娘們。經過重重選拔,最后一位獲勝的姑娘會被大家祝賀,圍著她唱歌跳舞。
彝族的火把節(jié)沒人不接受。熱情的他們一定會請你加入篝火晚會,希望有機會我也能去。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2
每一個民族都是一朵奇葩,散發(fā)著誘人的香味,這香味彌漫著中華大地。
火把節(jié)是彝族、白族、納西族、拉祜族、哈尼族、普米族等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彝族、納西族、基諾族在農歷六月二十四舉行,白族在六月二十五舉行,拉祜族在六月二十舉行,節(jié)期為二三天。
彝族認為過火把節(jié)是要長出的谷穗像火把一樣粗壯。后人以此祭火驅家中田中鬼邪,以保人畜平安。節(jié)慶期間,各族男女青年點燃松木制成的火把,到村寨田間活動,邊走邊把松香撒向火把照天祈年,除穢求吉;或唱歌、跳舞、賽馬、斗牛、摔跤;或舉行盛大的篝火晚會,徹夜狂歡。
最熱鬧非第三天天黑時了。男女青年各持一個火把。見人就從挎包里抓出一把松香粉往火把上撒。每撒一把,發(fā)出耀眼的'火光,發(fā)出“轟”的一響,火苗燎向對方,叫做“敬上一把”。白族認為火苗指向可燎去身上的晦氣,。故競相燎耍,喜氣洋洋。燎耍過后,青年要成群結隊,舉著小火把到田間地頭,向火把撒松香粉,給谷物照穗,其意是消除病蟲保豐收。
看那一束束火把,像一條游龍,到處亂撞;像一股紅流,到處流竄;那微弱的光芒像一只只螢火蟲般美麗。把節(jié)這一天真是熱鬧非凡啊!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3
我的家鄉(xiāng)有一個很有趣的風俗,那就是火把節(jié),這是我們彝族最有特色的一個節(jié)日,總共慶祝三天,熱鬧極了。
第一天是祭火。在這一天,村村寨寨的人都要宰牛殺羊,歡聚一起分享,并且準備酒肉祭祖。到指定的地方拿起篙草扎成的火把,點燃祭臺上的圣火。父母都帶著孩子游走田邊,向孩子講述古老的傳說。
第二天是傳火。年輕人要騎馬、斗雞、斗牛、摔跤,而姑娘們就要唱起歌,跳起舞。在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則是選美大賽了。年老的長輩,要按照傳說中的女孩一樣善良、漂亮、溫柔的美女,跟傳說中的男子一樣勇敢、強壯、勤勞的俊男。再讓俊男、美女帶動大家一起載歌載舞。
第三天是送火,是把火把節(jié)推上高潮的時刻。夜幕降臨,大家高舉手中的火把,再把火把扔在一個地方,堆起一個火堆。所有的人拉起手,在火堆外圍成一個圈,對著火堆一起唱歌跳舞。
看著電視上這么高興的'彝族兄弟姐妹,我也恨不得鉆進電視機里和他們一起載歌載舞。
家鄉(xiāng)的火把節(jié)真有趣,這么熱鬧的節(jié)日歡迎你來我的家鄉(xiāng)玩!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4
大火把立著,掛滿了果子,還有村民送來的香,頂端高高立著升斗。我知道這些都是村民的祈愿,多子多福,步步高升,五谷豐登·······
我按照習俗到火把下繞了三圈,據說這可以消災免難。
天色漸漸暗下來,我受林海的囑托,拍著跳舞的人群,轉身,大火把已點燃,也許是下了雨的緣故,開始很難燃燒,我在人群中穿梭,拍著慢慢點燃的小火把。當我再次回到中心,大火把已熊熊燃起了,我看見火光照亮了整片田野,一切暈在了紅紅的`火光中·······
黑暗中,星星點點的火光遍布了田間,處處歡歌笑語中,我享受著美好的夜,隨著火光處慢慢回家了,心底竟莫名生出一種希望來。
許是因為那火光!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5
在中國最大的彝族聚居區(qū)大小涼山,關于火把節(jié)由來的傳說很多。
其中影響最大,流傳最廣,最具代表性的是彝族英雄斗敗天神惡魔,團結民眾與邪惡和災害抗爭的故事。
相傳在遠古的時候,天上有六個太陽和七個月亮,白天有烈日的暴曬,晚上有強光照耀,土地荒蕪,妖魔橫行,世間萬物面臨著滅頂之災。就在這個時刻,彝族英雄支格阿龍射死了灼熱的五個太陽和六個月亮,馴服了剩下的最后一個太陽和最后一個月亮,治服了肆虐的洪水,消滅了殘害人間的各種妖魔。
但是,統(tǒng)治天地萬物的天神恩體古孜看到人間如此繁榮富足,心懷不滿,于是年年派他的兒子大力神斯熱阿比率天兵到人間征收苛捐雜稅。后來支格阿龍的故鄉(xiāng)出了個彝族英雄叫黑體拉巴,他力大無窮,智慧超人。一天,黑體拉巴上山打獵,高亢的歌喉引來了另一座山上牧羊的姑娘妮璋阿芝悠揚婉轉的歌聲。
早就對妮璋阿芝垂涎三尺的大力神斯熱阿比聽說了兩人的`戀情,心里交織著憤恨和嫉妒。沒過多久,忍耐不住嫉恨的斯熱阿比便下凡挑戰(zhàn),想與黑體拉巴摔跤決斗。結果在摔跤決斗中,被彝族民間英雄黑體拉巴摔死,天神為此大怒,便放出鋪天蓋地的天蟲(蝗蟲)到人間毀滅成熟的莊稼。
妮璋阿芝翻山越嶺,找到了天邊的一位德高望重的大畢摩(祭司),畢摩翻看了天書,告訴妮璋阿芝:消滅蝗蟲,要用火把。妮璋阿芝和黑體拉巴帶領民眾上山扎蒿桿火把,扎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燒了三天三夜的火把,終于燒死了所有的天蟲,保住了莊稼。 看到這情景,體古孜使用法力將勞累過度的黑體拉巴變成了一座高山。妮璋阿芝看著這一切,傷心欲絕,痛不欲生,在大畢摩的祈禱聲中舍身化作滿山遍野美麗的索瑪花盛開在黑體拉巴變成的那座高山上。這一天,正好是農歷的六月二十四。
從此,彝族人為了紀念這一天,每年的農歷六月二十四這天便要以傳統(tǒng)方式擊打燧石點燃圣火,燃起火把,走向田野,以祈求風調雨順、來年豐收。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6
7月24日我們告別了古城西安,來到了春城——昆明。在哪里稍做休息后,第二天去了大理,到了那不僅看到了如畫般的山水,還看到了古老而又文明的古跡。剛好趕上了那里一年一度的火把節(jié),我們沒有體驗過火把節(jié),現在能遇到真是太幸運了。
火把節(jié)是一種類似傣族潑水節(jié)的節(jié)日,相傳是聰明的黎族人保護莊稼消滅害蟲而來的,從每年的農歷六月四日開始,一連狂歡三天三夜,據說這在當時,還是一項隆重的盛點哩!
我在大街小巷里看到不管房前屋后,都有被人們用松樹干稻草堆積而成的巨型火把。這種火把近有二米來高,有的還被彩紙花布裝飾著,這種巨型火把不僅外形美觀樣式奇特,還成了裝點城市的一道道獨的風景線。
夜幕慢慢降臨,我們走在路上看見男女老少手持自制的火把,簇擁著來到了各自家門口前,擠在熱鬧的人群里,圍著巨大的火把載歌載舞起來;鸢压(jié)的高潮來了!隨著人們歡樂的歌聲,大家各自點燃了手中的`火把,同時,巨型火把也燃燒了起來!霎時,數尺高的火光直沖天空,黑夜被照得亮如白天。人們盡情地舞動著手里的火把,飛舞的火焰如條條呼嘯的火龍,道道火舌離人不過半拃距離,既是驚險,又是刺激。說他們是在舞火把,不如說是在耍;說他們是在耍火把,更不如說是在表演?粗麄冸S心所欲地玩弄著手中的火把,許多大膽的旁觀者耐不住性子,有點躍躍欲試的沖動。而那些膽小的,雖不敢嘗試,道也饒有興趣。望著那一團團跳動的火苗,我再也克制不住內心的激動,問一個拿火把的叔叔要了一把鹽,沖了過去灑在火苗上,只見火焰一下子就噴出了許多小火星。
之后我們又逛了許多商店和看了許多表演,今天的旅程真的很開心,現在才真正開始了我們的云南之旅。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7
從前大具有一個豌豆村,那里住有一群聰明、勇敢的納西人。玉帝在豌豆村里種了許多百合花。
有一次,村民說,我們可以種一些莊稼來自給自足。村民們就這樣把玉帝的百合花連根拔起,種上了莊稼。玉帝知道了怒火直升說:“你們這些小子,竟敢把我種的百合花連根拔起,我要重重的懲罰你們。”玉帝叫了蟲王商討,決定在六月二十四日那一晚上,叫蝗蟲去吃光那些莊稼。此消息剛好被一只鸚鵡聽見了,就飛到了人間告訴一個納西小女孩。小女孩聽見了,說:“村民們,蝗蟲要來吃我們的'莊稼了。”村民們說:“如果莊稼沒了,我們怎么生活呀?”這可怎么辦呀!小女孩眼睛一轉,說:“我有一個好辦法,一些人去砍柴,一些人去做火把,晚上時,我們用火把去燒那些蟲子,因為蟲子肯定怕火!
六月二十四日晚上,村民們像往常一樣吃了晚飯。突然,小女孩聽見“嗡、嗡、嗡”的聲音,小女孩突然明白一切,大叫“蝗蟲來了!”村民們丟下筷子,有些人急得吃進去的飯都吐出來了。“大家快把火把點燃!”村民們一個個點燃火把,跑出家們,奔到田野,高高舉起火把用力揮舞著。一只只蟲子被火燒得“滋、滋、滋”直響,像放鞭炮一樣,還有的蟲子看見伙伴被燒成灰燼,嚇得面如土色,立刻跑了。
最終村民勝利了,從此以后人們把那天稱為“火把節(jié)”。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8
我喜歡傣族的潑水節(jié),我還喜歡漢族的春節(jié),但我更喜歡納西族的火把節(jié)。
這個日子的起因源于:很久很久以前,天神子勞阿普在云河邊游玩,忽然聽到民間有絲竹歌舞之聲。
人間生活的美好幸福令他十分惱怒,于是便差一名天將到人間,要把大地燒成火海。這位天將變做一個老人到了人間,遇到一個背著大男孩、牽著小男孩的納西男人。他不解地詢問,才知道大男孩是別家的孤兒,小男孩才是這個男人的孩子。于是深受感動,心起憐意,不忍將大地毀滅。他就叫人們家家準備火把,到六月二十五日一齊點燃。
這天,子勞阿普到云河邊查看,果然見滿山遍野都是火光,以為大地真的被燒毀了,方才罷休。納西人因此躲過了一劫,免受焚族之災。從此,就有了每年農歷6月25日至6月27日納西族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火把節(jié)。
火把節(jié)有三天,跟我們過春節(jié)一樣熱鬧。其中第一天就是為過火把節(jié)做準備。為了更快更好的點燃木頭,,所以納西族人要把木頭捆起來。他們捆木頭很講究,必須用鐵絲、布以及一些彩色的手絹把木頭捆起來,為火把節(jié)增加一絲生機。準備好了火把,還要在這天殺豬宰羊,為火把節(jié)準備一些好吃的。吃的準備齊全后,還要穿上新衣服,使火把節(jié)顯示出萬象更新。
第二天白天,人們都會到街坊鄰居家問候,互相觀賞對方的火把,互相訪親問友,祝賀節(jié)日,到熟人的家里吃為火把節(jié)準備的飯菜,吃到了平時吃不到的美食。晚上,家家戶戶都高舉著點燃了的火把,涌向農田中,照亮莊稼,盼望新的一年能五谷豐登。
最熱鬧的就數最后一天了。家家戶戶都把房前屋后的火把放在個自己家門口,堆成以摞,再把那些火把點燃,成了火團,有的有兩三米那么高,有的有兩三層樓那么高,如果從高處往下看,家家戶戶的門前,廣場上,巷子里,火團連起來就像一條閃光的腰帶。
所有的`納西族人,都圍著火把,牽著手,在悠揚的笛聲下,人們跳起了火把節(jié)的舞蹈,形成了納西族最美的風景線。跳完舞蹈后,人們開始表演節(jié)目。節(jié)目沒有舞臺,不分場地,就在人群中表演了起來。
你看,你看,一個個身強力壯的小伙子一個接一個地越過齊腰搞的火團,贏得了眾人的喝彩;姑娘們身著靚麗的衣服,跳起了“阿哩哩”;雜技演員拿著火把,開始在天空中旋轉。整個納西族都沉浸在熱鬧中……人們在這優(yōu)美的舞蹈中,結束了快樂的火把節(jié)。
我愛我們漢族的春節(jié),但我更愛納西族的火把節(jié)。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9
歲梢寒夜,寒風呼嘯。一道雷霆以千鈞之勢將橫柯點燃,至此世上第一支火把誕生了,大自然的偉力也開始為人類所用……
追根溯源,我回到云南,恰逢火把節(jié)。
街邊時有或年輕或年長的女子,身著藍色小襖,花花綠綠的披肩上一朵朵繡花生機勃勃。她們面帶笑容籌備著節(jié)日服飾,瞇著眼睛聚精會神地盯著手中的衣服,一針一線都是紅色的,似乎將火焰繡進了衣服中。她們腳邊都堆積著一堆堆成小山的黑木炭,似乎都在積蓄能量,等著夜晚的奇?zhèn)グ蹴绲尼尫牛?/p>
“傳說很久以前,天上地下相通。天神放出各種害蟲到人間來吃百姓的莊稼,人間一位能吃銅鐵的大力士俄體拉巴,在舊歷六月二十四那一晚,砍來許多松樹枝、野蒿枝扎成火把,率領人們點燃起來,到田里去燒蟲,最終戰(zhàn)勝了蟲害,奪得了豐收。久而久之相沿成俗,形成了彝族的火把節(jié)!币晃幻嫔认、眼中含笑的彝族奶奶一邊繡著衣服,一邊給我講述著這火把節(jié)的來歷。
到了晚上,漆黑的夜幕下一道道火光似乎要將山野點亮。在那山澗,溪畔,一對對有情人在黃色油紙傘下,撥動月琴,彈響口弦,互訴相思。而在那最廣大的土地上,一道道人影舉著火把,組成一條火龍。它正噴舞著火舌,身姿不停扭動!斑诉诉!咚咚咔!”隨著富有節(jié)奏的音樂,人們開始舞動著自己的身軀。他們身軀中包含著活躍的能量,正散發(fā)出無盡的光和熱,流出的汗早就被那熱量蒸發(fā)。紅色的火光將每個人本就紅潤的臉龐映照的更加富有朝氣,他們蓬勃生動的面龐本身就是一團團火焰,正在盡情地燃放。
熱情的族人將我也拉入其中,感受著周圍火熱的氛圍,我也跟著跳了起來。耳旁的鼓點愈發(fā)的'急促,隨著一聲巨響:“砰!”節(jié)日到達了高潮!所有人都將手中的火把扔到中間,地上亮起了一顆顆星星,像是不慎跌落人間的星光回歸天際一般,與漫天繁星相融。一道道扭動的光亮中富含著強大的生命力,它不受約束盡情地扭動著身姿,釋放著自己的光和熱!每個人都盡情的歌唱舞蹈著,那每一個舞姿都充滿了力量,每一個都是光和影的匆匆變換,每一個生命都釋放著蓬勃的力量!
熾熱而磅礴,磅礴而廣闊,廣闊而又飽蘊著生命的光熱,生命的熱情!這便是從那亙古時代,從那高原土地一直傳承下去的火光!
自那以后,我便再也沒有見過像那樣的火把節(jié)了,不知能否將我的思緒通過漫天繁星送往那遼遠的高原土地,讓我再次見到那生生不息的火光。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10
外婆家的村頭有棵大樹,粗大、蜿蜒的樹干直插云霄,枝頭掛滿了黑綠色的葉子,像一個天然的大帳篷。兒時的我估摸不出大樹的年歲,對大樹的枝枝丫丫也沒有多少掛念,卻對大樹下那少有的熱鬧念念不忘。
外婆家在南澗縣樂秋鄉(xiāng)鹿耳村,是個藏在深山的小村莊。小村里沒有廣場,大樹便成了村里的廣場。農村里活多,大樹平日里都是冷冷清清的,只有逢年過節(jié)時,大樹才會一改往日里的蕭瑟。節(jié)日里,人們一窩蜂地聚集到村頭的樹前,拋開地里的谷子、圈里的牲口,享受節(jié)日的歡愉。在我印象中,最熱鬧的莫過于農歷六月二十四的`火把節(jié)了。
小村子里的火把節(jié),總歸是有點簡陋的。但村里年事高的長輩也講究,見不得馬虎。可以冷清些,習俗是一定不能忘的,扎造火把、接點火種、耍火活動……該走的程序都必須要走。火把節(jié)這一天,村里早早地就熱鬧了起來。我那時年幼,老早地就被打發(fā)出門跟村里的小孩去村頭爬樹了,沒多少玩鬧外的回憶,只記得那天村里的人雖然忙忙碌碌,臉上卻都帶著笑容。
聽外婆說,松樹是在火把節(jié)前夕就早早砍好的`,挑選成色、劈開曬干,節(jié)日到了就可以直接拿來用。松明子也是早前在山上撿的,順路還可以再拾些半腐不腐的松柴,曬干后研磨成粉末就制成了松香粉,拿小袋子提在手上,撒火把用。正午的時候,村里的小伙們就把松柏扎成了大火把立在村頭的大樹旁,還在頂頭掛上了兩盞紅燈籠。待到各家各戶吃完晚飯,人們便帶著自家種的水果,提上一袋瓜子,拿上煙花,一股腦的往大樹的方向涌去。
農村的火把節(jié)仍保持著以火熏田除祟、逐疫去災、滅蟲保苗、催苗出穗、祈求豐年、招引光明、迎接福瑞的民俗,所以在點燃火把之前,老人們都要先拿著自家火爐里點著小火把,順著村邊的田地繞一圈兒。夜幕降臨,在一陣鞭炮聲中人們拿出備好的明子點燃了火把,火光照亮寂靜的山村,節(jié)日的氛圍一下子就濃了起來。
火焰熊熊,人們圍成一圈,拉著手哼著歌跳起了舞,我跟著村里的小孩圍著火把在人群里竄來竄去,抓一把松香,扔進火把里,看著一陣霹靂吧啦的亮光,心里樂開了花……我想這時要是從遠處來看的話,黑壓壓的山頭上獨獨亮著的這一簇火光,火光搖曳,宛如火龍映天,應該會十分動人吧。
歡騰過后,青年男女上前點燃煙花,人們就地在大樹旁坐下,吃著瓜果看著一朵朵絢爛的禮花在天空中閃爍、爆炸。外婆就抱著我,將我端午節(jié)系在手上的五色繩剪下來扔進火里。火光閃爍,一下子就吞沒了彩繩,外婆輕輕拍著我的頭說,火把會帶走病痛、消災解難,讓我平平安安的長大。
后來我長大了,去外婆家的次數漸漸少了,也很少能在外婆家過火把節(jié)了。縣城里的火把節(jié)相比小村子熱鬧許多,有各色各樣的商品,有漫天閃爍的孔明燈,有更加絢爛奪目的煙花,街道上也會豎起一排又一排的火把,每一個都比外婆村里的大。
街道上到處彌漫著煙火的氣味,人們歡笑著點燃碩大的火把,燒起篝火,舉行盛大的歌舞娛樂活動,那番盛景,是小村不曾有的……但我更常想起的還是在外婆家度過的火把節(jié),好像沒什么值得懷念的地方,卻又久久忘不掉。
那年的火把節(jié),那棵大樹下難忘的熱鬧,至今都讓我記憶猶新;蛟S節(jié)日適合儲藏回憶,而回憶,最能重現節(jié)日的美好。如果有機會,我一定要再回外婆家過一次火把節(jié)!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11
世界上不同的地區(qū)有不同的民風民俗,但是最具特色的還是彝族的火把節(jié)。
火把節(jié)的特色還伴隨著一個美麗的傳說。相傳,很久很久以前,在四川的某個地方發(fā)生了一場很大的干旱,導致莊稼無法生長。有一年,莊稼卻莫名奇妙地長了出來。正當人們欣喜若狂時,一個惡差來了。他逼人們交稅,可是此時的人們還有什么東西能拿出來交稅呢?人們只好苦苦哀求,可惡差卻豪不留情地要收走全部的莊稼。正當人們絕望時,一位勇士突然對惡差提出挑戰(zhàn),要與他比試摔跤。結果勇士將惡差活生生地摔死了。這個舉動激怒了天神,他放出天蟲去啃莊稼。那位勇士便做出了火把與它對抗。之后,每年的這天人們便燃起火把來紀念這位勇士,隨后,才演變成了如今的火把節(jié)。
火把節(jié)在彝族是非常隆重的。每年的這天晚上,家家戶戶的.男女老少必定出去,而且每個人手上都拿著火把。到了聚集地點之后,他們就會點燃中間的木柴堆。熊熊烈火一下子就燒了起來,彝族人民就開始圍著這堆火轉圈,在轉圈的同時,大家又唱又跳,熱鬧極了。他們還會選幾個跳舞和唱歌好的,讓他們圍成圈表演。當然也并不是所有人都在唱歌跳舞,還有人會在周圍擺上筵席,再找人一起來享用。真是非?鞓返膱雒!
就這樣,彝族人民在歡笑中迎來了火把節(jié),也在歡笑中送走了它。
正所謂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朵花,合起來就是一個美麗的大花壇,而火把節(jié)便讓彝族這朵花變得更加美麗獨特了。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12
農歷的6月24日是石林彝族人的火把節(jié)。這天夜幕降臨時,從石林到昆明,從圭山到長湖,激情的歌聲與雄渾的大三弦聲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道獨有的風景。
到了深夜,石林要舉行一個“太陽”活動。人們在廣場中心豎棵大火把,火把四周,堆放著堆堆干柴;鸢颜胺皆灾唤亟浾J真挑選、干燥易燃的樹樁作為太陽的`象征。太陽冒山之際,早已匯聚在場子中的人們,牽著手一起圍著火堆跳民族舞,歌聲響遍整個廣場上空,人們各拿一根精選的小木棒,依次到“太陽”上“鉆”木取火。不管誰“鉆”出了火星,眾人便蜂擁而上,用早已準備好的草絨、干樹枝葉“接”點火種。并想法把火種移到柴堆上,把柴堆點燃。這時歡呼聲、尖叫聲響徹云霄,整個廣場沸騰了。隨即,各人用一把小火把從火堆上點燃火種,帶回家中把各家的火塘點燃,稱之種“太陽”。人們圍坐在火塘邊拉家常,其樂融融。
第二天早上,姑娘們穿上特制的衣服,戴上華麗而又不失民間特色的帽子,穿上繡花的鞋子,一個個楚楚動人。小伙子們穿上民族的外套和褲子,腳上穿著舒適的布鞋,他們到山上對山歌。這天單身的姑娘和小伙都可以找到心愛的人了。到了對山歌的時間,他們你一句,我一句,對得好有興致。姑娘們跳起了優(yōu)美的舞蹈,苗條的身材在陽光照耀下更顯示出了火把節(jié)的喜慶。在這天結婚的人還稱“慶鴛鴦”,這就是愛情的象征。
這就是石林的火把節(jié),好玩嗎?希望你明年不要錯過!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13
在云南,許多民族都過火把節(jié),而各自過法不同。白族火把節(jié)于每年夏歷六月二十五日舉行,白語稱為“夫汪舞”,意為“六月狂歡”。無論城市鄉(xiāng)村、山區(qū)壩區(qū)皆普天同慶。在白族人心目中,它是僅次于春節(jié)的最隆重的節(jié)日。除了村寨豎大火把的集體活動,家家戶戶都要準備佳肴美食、各種節(jié)日用品,嫁出去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團聚。節(jié)前,遍街賣的是火把節(jié)的標志物——用竹篾彩紙糊扎的小升斗、小火把、紙火香袋以及專供婦女用來染紅指甲的鳳仙花根等等,節(jié)日氣氛非常濃郁。
節(jié)日當天,人們停止一切生產勞作,男女老少都著節(jié)日盛裝,紛紛匯集到豎大火把的地點,或村中廣場,或本主廟、古戲臺前,大青樹下,在熱鬧的嗩吶鼓樂聲中,人們忙著扎制大火把,老爺爺們演奏洞經古樂,老奶奶們齊聲念誦經文。當家婦女便要帶著孩子備上鹽、米、酒、茶到田間焚香祝禱,祝愿五谷豐登。
每個村寨或片區(qū)都要共豎一株大火把,砍好一棵五、六丈高的火把樹,通體用柴禾或竹子捆扎,插滿五顏六色的小三角旗、紅香,再掛上梨串、蘋果、海棠等,稱之為“火把果”。頂端還要飾以火把節(jié)的大型標志物——“連升三級”的“升斗”,上書“國泰民安”、“風調雨順”等字樣!吧贰表敹瞬势祜h飄,拱托著一支振翅欲飛的白鶴。豎火把之前,先由老人們以“三牲九禮”祭祀,行“三跪九叩”之禮。火把豎好后,暮色降臨時,由德高望重的老人在嗩吶鼓樂隊的護送下從本主廟取來火種將火把點燃。 當熊熊烈焰升起之時,男女老少便載歌載舞繞著火把樹轉,孩子們爭搶著燒落下來的火把果,意為迎祥納福,青少年們個個手中舞起小火把,不斷撲灑松香,飛出團團烈焰,互相追逐噴灑以示祝福,然后高舉火把巡游田間。村里村外,人聲鼎沸,火光璀燦,古人曾有詩贊云:“萬朵蓮花開海市,一天星斗落人間”。
關于火把節(jié)的緣由,白族人認為主要是為了紀念柏潔夫人。傳說一千三百多年前,南詔王皮羅閣為吞并洱海地區(qū)的'其他五詔(小王國),設計以祭祖為名火燒松明樓,燒死五詔詔主。其中鄧賧詔主夫人柏潔遠見卓識,事先已預計不測,事后又忠貞不屈,為刨丈夫尸骨,十指皆刨出鮮血。故火把節(jié)時白族青年婦女都要染紅指甲以示紀念。有的地區(qū),火把節(jié)當天小伙子們還要舉行跑馬活動,海東一帶還舉行賽船,都是為了紀念柏潔夫人頑強的抗爭精神。
按民俗學的觀點,則認為火把節(jié)是一種農事節(jié)日。白族自古為稻作民族,火把節(jié)乃稻谷抽穗時的慶祝活動。以火炬燒滅害蟲,祝禱豐收。明代白族學者李元陽在《云南通志》中記道:“六月二十五日,束松明為火炬,照田苗,以火色占農。”此外,白族火把節(jié)也包含著一些生育觀念。如火把樹要由當年生男孩的年輕父親提供,豎火把的坑要由當年生女孩的父親挖掘,大火把上掛滿水果,便是多子多福的象征。這一切都表明白族火把節(jié)是一個源于白族先民生產和生育觀念的古老節(jié)日。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14
隨著歡樂的歌聲,大家各自點燃了手中的火把,我也勇敢的點燃了手中的火把,當我們將火把聚攏在一起,頓時數尺高的火光直沖天空,黑夜被照得亮如白天。火光照得大家的臉上都是笑呵呵的。只見穿著民族服裝的小伙子們盡情地舞動著手里的火把,飛舞的火焰如條條的火龍在人群中穿來穿去,看得我是目瞪口呆,太厲害了!
當火把熄滅時,廣場中又開始了快樂的追逐,人們用手將火把灰燼抹在手上向好朋友的'臉上抹去,意思是送去健康的祝福,只見許多叔叔阿姨哥哥姐姐們的臉都變成了包公,整個廣場都充滿了笑聲。當然,我的小手也練成了“烏砂掌”加入了送福的隊伍。
望著那一團團跳動的火苗,多么快活的節(jié)日啊,多么有趣的節(jié)日!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15
吃過飯以后,差不多天黑了,火把節(jié)歡慶開始了,我看見了一位吹笛子的長者站在所有人的中間,這位長者可以算是他們村里比較有本事的'人,因為他們吹笛子的手藝只傳授給他的兒子沒有兒子就傳授給他信賴的人。
在這位長者的旁邊有一堆篝火,大家圍成了一個圈在一起跳“踢腳舞”跳了好一會兒舞,人們拿起了火把在篝火上把火把點燃了,人們舉者火把在田野上跑,我看見點點星光印著點點火光,他們的火把每到一個人身旁都要圍著火把繞代表著吉祥、平安,大家都盼望秋天能有好收成我從他們的笑容中看見了他們秋收時的樣子。
這次火把節(jié)好有意思啊!不知道明年是否還能過火把節(jié)。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16
斗牛剛結束,騎士們便牽出一匹匹駿馬,到馬道上去賽馬。比賽哨聲一響,騎士們箭一般地沖了出去。每個騎士揚鞭催馬,每匹駿馬四蹄騰空,閃電般地疾馳。人們既緊張又興奮地觀看著。
你看,老人們的笑臉像盛開的`菊花,姑娘們的笑臉像出水的芙蓉,孩子們的笑臉像初綻的蓓蕾……
啊!歡樂的火把節(jié),你給彝家山寨增添了光彩,你給彝家人民帶來了歡樂。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 17
我不是編劇,不是導演,但是,作為一名地道的石林人,我也可以拍給你們與眾不同的火把節(jié)小鏡頭。如若不信,現在就播放三個精彩的鏡頭讓你相信。
小鏡頭一:黃土飛揚的斗牛場上,有好幾頭牛,兩頭一對。人們雙眼緊盯著場子上,生怕落下一點細節(jié),嘿!一頭小牛個小脾氣大,沖著比它大許多的大牛宣戰(zhàn)了,當然,那頭大牛也毫不示弱,不知怎地,兩頭牛不約而同地向著對方沖去,兩只尖銳有力的角頂住對方,身體前傾,四條粗壯有力的腳穩(wěn)穩(wěn)地抓住地面,使勁向前沖,兩眼瞪大,發(fā)出“哞——哞——哞”的叫聲,好像在說:“我最棒!我最棒!你沒有我厲害!”其他的幾對也在拼命地廝殺。頓時,黃土飛揚,人們助威、吶喊的聲音,透過黃灰,透過人群,透過天,透過地。啊,雖然比不上巴西斗牛,但也稱得上是一大奇觀了。
小鏡頭二:“噻啰噻啰哩噻噻,噻噻啰哩噻噻……”哇!激情四射的大三弦聲早已穿破人群,響上了云霄,歌聲是那么的優(yōu)美,舞步是那么輕快。“叮叮當當,叮叮當當!币妥宸b發(fā)出迷人的樂曲,絢麗多姿的顏色讓人眼花繚亂,獨具一格的`包頭飾體現了彝族人民的風格。啊,雖不能登大雅之堂,但也是讓人大開眼界的。
小鏡頭三:夜晚的天空好美,星星公主們也來和我們一起歡度火把節(jié)。我們圍著火把跳起了歡快的大三弦,大家你拉著我,我拉著他,不管認識不認識,知道不知道,手心都是熱乎乎的;管他會跳不會跳,臉上總洋溢著開心的笑容。啊,笑過了、喊過了、跳過了、唱過了、累了、倦了,便躺在草坪上仰望夜空,黑幕上忽然出現五彩繽紛的火焰,是禮花,我們又站起來,拍著手說:“太美了,太美了”!班亍亍亍比藗兌及堰@美麗的瞬間拍下來。
怎樣?夠精彩吧。
【火把節(jié)場面的作文】相關文章:
火把節(jié)作文03-15
白族火把節(jié)作文09-09
火把節(jié)作文推薦09-18
現在的火把節(jié)作文09-09
一場別開生面的當乒乓球賽裁判作文09-25
火把節(jié)的由來05-16
煮面的作文01-02
精選火把節(jié)作文四篇04-22
精選火把節(jié)作文3篇04-03
描寫火把節(jié)作文(精選27篇)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