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良與范增之比較人物評論作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觸過作文吧,作文是通過文字來表達一個主題意義的記敘方法。那么,怎么去寫作文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張良與范增之比較人物評論作文,歡迎閱讀與收藏。
世人皆以為,張良和范增,均為腹有良謀,胸懷韜略的智者,但我獨以為:范增所謂的智慧,只能是小聰明;而張良之智,堪為大智慧。
范增之智,其實是小聰明;而張良之智,堪稱大智慧。
范增不能像諸葛亮一樣,隆中一對,茅廬未出而三分天下,使項羽拳拳服膺其雄才偉略。而是僅憑小聰明,用虛妄的望氣之說,激怒項羽,身為謀士,不重人謀重鬼神,難怪項王會輕信劉邦卑辭巧語而改變主意。他的小聰明,還體現(xiàn)在自作主張。鴻門宴上,在項王默然不應時,他私自授意項莊刺殺劉邦。這和矯詔有何區(qū)別?令出私門,乾綱獨斷,以亞父身份,視君王為傀儡,不僅不智,而且是愚而自用。
張良披肝瀝膽,不離不棄,但生性多疑的劉邦,驚疑問道:“君安與項伯有故?”若換做是范增,定會拂袖而去,或是大呼“信而見疑”。但張良不慍不怒,而是耐心解釋,打消其疑慮。張良之智,在于深諳君王心理,知曉伴君如伴虎的.道理,因此朝乾夕惕,隱忍寬宏,最終贏得了君王的信任。
張良的智慧還在于隨機應變,而放增拙于應變。
鴻門宴上,險象環(huán)生,張良“猝然臨之而不驚”,他私召樊噲;在劉邦獨自脫身后,只身虎穴,且能顧全大局,巧妙周旋,便宜行事,足見其大智大勇。而項莊舞劍,項伯翼蔽,范增竟如黔驢技窮,無計可施。其拙于應變,何談大智?
因此,兩人雖然都是各自陣營的智囊,但一個能為君王言聽計從,視為股肱,成就大業(yè);一個壯志難酬。這里面,固然有項羽和劉邦器度、謀略的高下之別,但和兩位謀士的智慧、器度不無關系。我們雖然不是張良、范增一樣叱咤風云的人物,但他們對于我們今天的為人、處世、謀事大有裨益。
古人說,“大巧若拙”。今人劉震云也說,“聰明人做老實事”。是的,真正有大智慧的人,從不逞小聰明。
大智慧的人,他們從不怨天尤人,而是像張良一樣努力試著去改變、應變。從不心存僥幸,寄希望于畢其功于一役。他們從不因為一時失利,就像范增一樣,怒氣而懟,撂挑子,而是冷靜思考。他們懂得審視自我,審視他人,因勢利導。從來不會像范增一樣,孤高自許,只能處于C位,只有自己“是高山而非溪流,是人杰而非草芥”,別人都是“豎子”、鼠輩,最終自己孤立自己,使自己與周圍的世界絕緣,不屑于與他人同框,也與成功失之交臂。
臧否人物快意事,鑒古知今后世師。
【張良與范增之比較人物評論作文】相關文章:
《范進中舉》與《孔乙己》比較賞析07-19
張良與老人寓言故事11-12
《范進中舉》人物分析教學設計04-29
范姓的起源與家譜12-25
張良擇留的故事04-22
謝靈運與謝眺比較05-27
陶淵明與謝靈運詩歌比較06-15
《唐詩之美》與《宋詞之美》05-25
專注與比較-議論文作文800字12-15
《家范》家范卷二 祖0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