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學森兩位博士生的故事_1500字
錢學森在回國前,曾動員許多留美的中國學生回國,其中有兩位就是他在加州理工學院親自帶的博士生鄭哲敏和羅時鈞。
曾在錢學森之后擔任中科院力學所所長,兩院院院士鄭哲敏在錢老逝世后表示:“感覺錢先生的逝世其實標志著一個時代的結束。像錢先生這樣的奉獻精神,是那個時代的產(chǎn)物,以后不會再出現(xiàn)了!编嵳苊粼1948年于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學習力學。一年后,他取得了碩士學位,并考上了錢學森的博士生。鄭哲敏取得博士學位后,也希望能盡快回到祖國,卻遭到美國政府的多方阻撓。1955年,中美在日內(nèi)瓦達成協(xié)議,鄭哲敏等一批愛國科學家終于回到祖國;貒埃X學森特意給鄭哲敏餞行。錢學森認為,要在自然科學和工程技術之間建立一個橋梁,為工程技術提供新的方向方法、新的理念,應當走在工程技術的前面,而不是跟在工程后面;貒,鄭哲敏先到中科院數(shù)學所任副研究員。同年年底,錢學森也返回了祖國。他隨即參加錢學森創(chuàng)建力學所的工作。1956年,鄭哲敏被任命為該所彈性力學組組長,研究水壩抗震。20世紀60年代初,錢學森交給鄭哲敏一項重要任務,研究爆炸的理論和應用。錢學森認為,爆炸力學對開路、開礦都非常有用,是國家所需要的重要科學理論。從那時起,40多年來,鄭哲敏在研究解決爆炸加工、爆破、核爆炸、穿破甲、爆破安全、高速運動的穩(wěn)定性以及材料的動態(tài)力學性質(zhì)等問題中,都作出了重要貢獻。我曾多次見過鄭先生,最近一次見面,是兩年前,在一個航天科研單位的會議上。鄭先生年過八旬,但仍然才思敏捷,身體硬朗。在晚餐時與我與鄭先生和幾位航天單位的院士等同桌。當鄭先生談起他每天仍步行上班時,我對鄭先生說:“這幾位老總雖然有車接送,但他們的身體卻都不如您!”這句話,引來一片笑聲。
另一位羅時鈞先生我也很熟。文革前曾有過多次接觸,但文革后再也沒有與他見過面。在我的印象中,羅先生是一位非常老實的讀書人。1950年,他在加州理工學院獲得了博士學位后,在導師錢學森的鼓勵下,于同年8月31日和趙忠堯、沈善炯一起,踏上了回國的道路。他們乘船于9月12日到達日本的橫濱港。到達橫濱時,他們就被在日本的'美國占領軍逮捕,關進了巢鴨監(jiān)獄,罪名是所謂攜帶有關美國國防的秘密資料。12月初,又被轉(zhuǎn)送到東京當時的國民黨駐日“大使館”,國民黨官員勸說他們回美國去,或是到臺灣,并說臺大校長傅斯年已從臺灣來電,聘請他們?nèi)闻_大教授。對此,他們都斷然拒絕。最后,美軍抓不到任何證據(jù),迫于輿論的壓力,只好放人。12月下旬,他們歷經(jīng)磨難,終于回到到了祖國;貒,羅時鈞被安排在中國科學院數(shù)學所從事力學研究。1952年,羅時鈞聽從派遣,奔赴當時生活很艱苦的哈爾濱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任教。由于上述經(jīng)歷,他在文革期間卻被說成是“派遣特務”,受到了嚴刑逼供,身上留下多處經(jīng)常發(fā)作的傷病,妻子也被迫害致死。但是,在極端艱難的條件下,他仍堅持科研工作。1970年,哈軍工的航空系并入西北工業(yè)大學,羅時鈞也隨之轉(zhuǎn)到西工大。此后,他爭分奪秒,率先開展了跨聲速空氣動力學的研究,并在國內(nèi)首次將有限差分法用于飛機空氣動力計算。文革后,他還擔任過西工大的副校長,并培養(yǎng)了多個優(yōu)秀的博士生。從1990年起,他應邀來到南加州大學擔任訪問學者,由于在國內(nèi)無人照料他,現(xiàn)在他仍在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工作。
我們在這里講述錢老在加州理工學院兩位中國博士生的故事,是要說明中國為什么不能冒出頂尖帥才,固然教育缺乏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是重要原因之一,但同等重要的還包括社會環(huán)境和個人機遇等原因。鄭、羅兩位先生都是在加州理工學院,都由錢老親手帶出來的,但他們與錢老相比,畢竟還有一定的差距。我們也很困難地去評價起點幾乎相同的鄭、羅兩位先生,誰的貢獻更大?由于鄭先生是兩院院士,在民眾的眼光中,也許認為鄭先生的貢獻要大些的人居多。羅先生不是院士,肯定也與羅先生在文革中的境遇有關。
【錢學森兩位博士生的故事_1500字】相關文章:
錢學森感人的故事02-02
錢學森的勵志故事09-05
錢學森的愛國故事讀后感02-27
錢學森愛國故事(通用6篇)06-11
錢學森的愛國故事讀后感(4篇)09-14
錢學森的愛國故事讀后感4篇09-13
錢學森的愛國故事讀后感集合4篇01-20
錢學森的愛國故事讀后感(精選11篇)06-11
錢學森愛國故事讀后感范文600字06-11
”兩彈一星“錢學森的愛國故事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