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日光淺淺如水,葉間裁下的亮斑稀稀疏疏,一陣風過了,滿墻花開迎風。我如何描摹我目所及之處,我又如何形容我的初見之感?
我說這是一個人刻意畫出的小園。
距青陽縣城約二十里的張家小園令我貪戀忘返。暑假的第一天我去了這個陌生的地方。已是近黃昏的時刻,它不大的園門前立了兩個石獅子,沐浴著午后柔軟的光線,游人不多人。一條幽靜的石板路一直通向深處。我呆望著,腦海里忽然蹦出常建的詩: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雖不是禪院,卻隱隱透露著幽靜與潔靜感。向里走去,路兩旁種了高大的槐樹。沒有了葉子的枝丫拼命向中間延伸。抬頭張望,它們仿佛成了一條條玻璃上的裂痕。左旁的樹間還藏著一座小巧的屋舍,我在好奇的驅(qū)使下繞了一段路想一探究竟。只是觸目便覺難言,那碎冰紋的紅門脫了漆,黛瓦染了景光。在陰影處還看得見浮動的塵埃彌漫在它周圍。這個時候我連呼吸都那么輕。它有種滄桑的韻味。我遲遲未敢推門,怕?lián)p的古建筑又唯恐驚了這朦朧的美。臨走拍了張照片。那個地方的墻角種了一棵不使人留意的長青,像極了這間屋舍。
再從青石板的小路上往前走,便是一片小小的人工湖,假山靠著一叢紫竹。一盆盆小巧的盆景沿著鵝卵石的路一直擺到一座供人歇息的亭子。那琉璃瓦反著光,青陽郊區(qū)常見的毛竹在周圍簇擁。留下一個缺口,我從亭內(nèi)向缺了口的方向張望。綠竹漪漪,一大片青脆色在冬日顯得生機勃勃。藩籬圍成一個院子,青瓦白墻不如方才小閣的別致卻暗含了股恬靜色彩,這是人一眼能看出來的。奈何已無路,我只好四處尋著路。
有老人說這是當?shù)匾粋財主的園子。土地改革時被政府收了去。我想著有幾分悵惘,夕陽懸在帶雪的筆架山上,我最后來到一堵斷墻前。新刷的白石灰墻不是太平整,墻后是山。我的影子在墻上,微弱的光斑搖曳。
一陣晚風穿過,我打了個寒噤。而墻上的花卻隨著竹葉的蕭蕭聲,悄然在墻上和我的微笑一起綻放。
篇二
江水打濕了我的左心房,沖刷了我心靈的瑕疵。天是壓倒一切的藍色,藍的憂郁,藍的窒息,藍的透徹,藍的痛心...——題記
一睜眼,車還未到達目的地,帶著軟綿綿的疲憊望向窗外,群山剛剛蘇醒。山霧迷蒙,繚繞群山,給剛蘇醒的世間萬物披上了一層薄薄的輕紗,增添了幾分神秘感。還未復蘇的天空中露出淡淡的魚肚白,似乎看不見一絲絲的云彩。離山最近的天空中是呈現(xiàn)淡淡的粉紅色,再上去就是迷幻的淡紫,而中間混合著是黃色,若有若無。一切,都顯得格外神秘,我不禁被窗外的世界所迷惑。
清早,一下車。迎面來的是含著樹葉的清新空氣,若是你仔細一聞,還會聞見剛剛被松過的濕潤的泥土的芳香。我乘著寒假的空閑來到這里,來到被上帝寵愛的地方.——武夷山!
江水靜的像一位飽經(jīng)滄桑的老人。什么雜音都沒有,什么異常也沒有發(fā)生。突然,雪白的鴿子背對著陽光,羽毛上籠罩著一層圣潔的光暈。它嘰嘰喳喳的叫著,一不小心擦到了如兔子般純白的羽毛,羽毛飄飄蕩蕩地下落,從樹上漸漸墜落進了靜謐的江面。羽毛浸滿了水珠和眼前的霧色,然后慢慢沉入江底。微風拂過,江水帶著一層層的魅惑般的清澈,一層層的蕩漾開來。再化成細小而溫柔又細膩的波紋,再慢慢消散。魚兒在綠如藍的江水里游著,身上的條紋清晰可見。鱗片再陽光的照映下顯得閃閃發(fā)光,發(fā)出圣潔的光輝。在清澈見底的江水襯托下,魚緩緩搖擺而去的悠哉悠哉盡情的在我眼前綻放。我是多么的想像它一樣過著悠閑的生活啊!
我開始仰望湛藍湛藍的碧空。這樣的藍,藍的無任何瑕疵,藍的讓人有種想哭的沖動!藍的純潔,似乎一摸就能觸到,像是因為天壓的很低,很低。我像個小孩子一樣去抓。但只抓到了塵埃。我想到了以前,我總是對著天空?淳d羊,看火燒云,看一大朵一大朵的棉花糖。但是,時間就像容器,一旦容器里的東西裝滿了,所有的東西也就破碎了。我對藍天的幻想也就停止了。我哭了,為這里的美而哭,為自己所逝去的童真而哭。
這里的天,藍的透徹!這里的水,清的天然!這里的魚,游的輕快!這里的鴿子,白的圣潔!神的孩子,武夷山你記得嗎?無論多久,我始終記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