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個終點不同的路作文
在日復一日的學習、工作或生活中,許多人都寫過作文吧,作文要求篇章結構完整,一定要避免無結尾作文的出現。還是對作文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同一個終點不同的路作文,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閱讀。
古賢者云:“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睙o獨有偶,西方也有“羅馬不是一天建成的”這樣的諺語?磥碇型獾恼苋藗,都已不約而同地看到了過程的重要性,確立了其在結果之上的地位。
正所謂“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過程一點一滴的累積導致結果的發(fā)生。就比如,精心的沖洗可以使相片具有不止相片的意義,而成為一件藝術品。與之相似的還有手藝人們、運動員們,數年如一日的“過程”使他們能做出華美器具,或是在賽場上展現馳騁的身姿,過程當然總是存在于結果發(fā)生之前。
結果,一旦發(fā)生,便成為一個客觀的存在,是靜止的一類事物;而過程不然,它代表的是事物的變化,也就更加地具有美感。不知各位是否有這樣的體會:在讀小說時,前進到一半,便沉醉于故事的發(fā)展,隱隱開始擔心某人角色的命運;結尾的兩三頁處,劇情被推向高潮,那時更是提心吊膽,激動地把一行字來回讀個幾遍;而真正看到“大團圓”或是悲劇結局,卻在神情蕩漾一會兒后很快覺得索然無味。人們欣賞的恰是變化著的過程。試想,假若《哈姆雷特》只剩下第一章和最后一幕,想必讀著會不明所以的吧?
結果的“客觀”和“靜止”使其死氣沉沉,完全不能落入我們的控制;而過程不然——過程因為有“我們”,有“人”的參與而煥發(fā)生機。這里,不知有沒有人想起蘇聯(lián)著名的詩人特瓦爾多夫斯基。他以詩著稱,當上了《新世界》雜志的主編。而鮮有人知,他如何殫精竭慮地與上級周旋,努力發(fā)表自由主義傾向的作品。他和志同道合的朋友們成功了幾次,如發(fā)表了索爾仁尼琴的《一天》,愛倫堡的回憶錄等,但《新世界》編輯部終于抵擋不住壓力而遭解散,特氏本人也被迫辭職。他的理想可以說是失敗了,但他呼喚自由,解放思想的.奮斗過程卻在歷史上綻放光彩。
現在的人們,比以前要更重視些過程了,姑且可以這樣說;但這種重視往往重于形式,曾在公交車上看到一位父親的“高論”:“你沒考好不要緊,問題是考得不好反映你的學習狀態(tài)有問題。”這看似是重視過程,但如果孩子只是碰巧發(fā)揮失常呢?與之類似,在“阿波羅”號登月,世界為之呼喚時,又有幾人贊揚的是宇航員、科學家們的堅韌意志呢?
人生多像是一列火車,沿途欣賞著美麗的風景,但落腳于代表著絕望的重點:死亡。請不要因為這樣的必然而失落吧!我們的手中至少還有一把扳手,可以扳動紛繁交錯的鐵軌,駛向些許不同的方向。
【同一個終點不同的路作文】相關文章:
同一個世界不同的命運散文02-07
成功沒有終點勵志的文章02-12
成功沒有終點的勵志文章11-03
世界的起點和終點散文02-08
成功沒有終點勵志文章10-05
成功沒有終點經典勵志美文06-29
路的高一作文02-16
《同一個名字》教案設計12-09
關于快樂的不同詮釋作文素材07-06
回家的路高三作文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