螞蟻作文4篇
“爬山越嶺要互助,渡江過河要齊心”我從一位動物老師的身上深深地體會到這句話的含義,這個動物老師是誰呢?它就是——螞蟻。下面由小編為您整理出的螞蟻作文4篇,一起來看看吧。
螞蟻作文1
下午,我跟往常一樣,在陽臺上那幾盆兒五色梅和寶石花澆水。當澆完最后一盆五色梅,我發(fā)現(xiàn)土上有幾只幾個小黑點兒,一看,原來是幾只小螞蟻!于是,我就觀察起螞蟻來了。
螞蟻們渾身穿著漆黑發(fā)亮的衣服,圓圓的腦袋,黑寶石一樣的眼睛,真是可愛!它們愛吃餅干、巧克力糖、蔬菜、鹽、花生、饃渣、昆蟲尸體等等。不久,我就看親眼看見了一場運糧大戰(zhàn)。
我拿了幾塊兒巧克力放到花盆里。一只螞蟻從洞口爬出來,出去覓食了。小螞蟻立馬發(fā)現(xiàn)了目標?墒乔煽肆μ嗔耍∥浵佒坏鹆艘恍K兒,然后回了窩兒。我想,難道它只挑這一小塊兒嗎?很快,我的疑問得到了證實。
不知過了幾分鐘,從螞蟻洞里出來了大大小小的許多許多的螞蟻,它們慢慢形成了一個“長龍隊”,浩浩蕩蕩的'向目標進軍了。到了目的地,它們一只叼一小塊兒,只過了兩三分鐘,巧克力就被運完了。
我看到這群螞蟻,感嘆著、慚愧著。我想:米粒兒大的螞蟻,有時候比人還要堅強、團結(jié)、勤勞!
螞蟻作文2
一群山螞蟻肚子餓得咕咕叫,到處找食,可還是一無所獲,它們失望極了,一個個垂頭喪氣。原來的“直線”變成了“曲線”。
它們餓著肚子繼續(xù)趕路,越來越?jīng)]精神。就在螞蟻們要絕望時,領頭螞蟻發(fā)現(xiàn)了一個瓶子,大伙兒本能地爬了進去。
過了一會兒,天上烏云密布,一道閃電劃過,“轟——”,豆大的雨珠就落下來了。蒼天呀,你這是下雨呢,還是下馬蹄子呢?幸好這群螞蟻在瓶子里,不然都被淋得生病了。
雨終于停了,蟬又開始在樹上叫,一聲比一聲響。
太陽出來了,千萬縷像利劍一樣的金光穿過樹梢,照射在草地上。露珠坐著滑梯,“哧溜”一下滑到了草地上。小草換上了嫩綠的.西裝,野花穿上了五顏六色的裙子……
這時一只噴酸甲蟲大搖大擺走來,想吃掉螞蟻,螞蟻們十分生氣,有的咬甲蟲的前腿,有的咬甲蟲的后腿,噴酸甲蟲一腳踢飛一只螞蟻,被踢飛的螞蟻仍然爬起來接著咬。
經(jīng)過螞蟻群的努力,甲蟲成了大家的午餐,它們終于吃飽啦!
螞蟻作文3
在我記憶的圖畫中,萬物給我的啟示不計其數(shù),其中這一群小小的螞蟻給我的啟示最深,使我難以忘懷,記憶猶新。
那是一個晴朗的下午,我正在小院里遛圈,這時門口的`一條黑線吸引了我的注意力。那是什么呢?好奇心驅(qū)使著我快速地跑了過去。走近一看,哦,原來是一小隊螞蟻正在搬家呢。它們從墻角磚中的一條細細的縫隙里爬了出來。匆匆忙忙地趕往另一邊的小花盆,它們好像有的正指揮著隊伍,有的在搬運著糧食,有的已經(jīng)到達了小花盆,正在等待著后面的螞蟻呢。
可是天公不作美。烏云哥哥趕走了太陽公公,天空馬上黑了起來,不一會兒便下起了蒙蒙細雨,再看看小螞蟻們,一個個都還堅持著,盡管有的身上已經(jīng)接上了一顆顆小小的水珠,可它們還是繼續(xù)趕著路。慢慢地雨卻越下越大,地面馬上變得濕濕的,螞蟻們也變得寸步難行,就像陷入了泥潭里。不過聰明的螞蟻總有辦法,它們“手”牽著“手”圍成一個三角形,誰也不放棄誰,不一會兒它們便抵達了小花盆。你瞧!它們真是團結(jié)!
這群螞蟻讓我受益匪淺,生活中只要團結(jié)一心,再有困難的“泥潭”也能突破。
螞蟻作文4
最近幾天,我家來了一群新成員,它們是螞蟻。因為螞蟻數(shù)量很多,所以被我稱為螞蟻“軍團”。
一只只螞蟻猶如一位位戰(zhàn)士,穿著灰棕色的盔甲,兩根觸角輕微地擺動。帥氣極了!螞蟻雖然樣子討人喜歡,但它們總是喜歡鉆在地下,偶爾才會有三三兩兩地爬到泥土上漫步。我想了個讓引螞蟻出土的辦法,將白糖撒在土上,看看螞蟻們能否擋得住誘惑!
過了大約五分鐘,奇跡出現(xiàn)了——竟然有好幾十只螞蟻一起從洞里鉆出來,排著長長的隊伍,有大的,也有小的,仿佛要去打仗似的。眼前的景象讓我嚇了一跳!從它們前進的方向看,目標很明確,是沖著糖來的!領隊的兩只大螞蟻充當了搬運工,它們不辭辛勞地把一顆顆糖粒分別抬到同伴的背上。背了糖的`螞蟻們,用兩只腳固定糖粒,其他腳則用來走路。就這樣,一堆白糖慢慢地被團結(jié)的螞蟻們一粒粒地運進了土里。
這時我才恍然大悟,原來在土上漫步的幾只螞蟻只不過是偵察兵,是它們呼叫了司令部,所以一下子召集了這么多的同伴來行動。
“人心齊,泰山移”。螞蟻們真團結(jié),我要向螞蟻們學習這種品質(zhì)。
【螞蟻作文】相關文章:
螞蟻作文02-18
螞蟻的作文03-05
螞蟻團結(jié)作文07-09
螞蟻搬家的作文05-28
描寫螞蟻的作文10-03
觀察螞蟻的作文09-21
螞蟻團結(jié)作文07-09
觀察螞蟻作文05-04
螞蟻搬家的作文05-28
螞蟻的童話作文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