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科學課聽課記錄作文
在11月30日來自xx區(qū)各小學的專兼職科學教師齊聚xx小學多媒體教室。由xx教師帶來的(運動起來會怎樣)一科在此觀摩研討,趙老師首先出示了集氣瓶和蓋玻片讓學生認識和了解其名稱和用途,然后出示透明的塑料袋讓學生裝滿一袋空氣。提問:“人體的某一器官就像一個裝滿空氣的袋子?”提問恰到好處,即形象又化難為易。人體的肺就像一個裝滿空氣的袋子。從而輕易導入人體的肺這一器官;在學生回答完后又接連提問:“人說話時肺在如何”?“空氣是從哪兒進入肺部的”?問題慢慢轉向呼吸系統。感知經驗往往是最直接的,“在我們做完運動后呼吸會變得怎樣”?在此基礎上趙老師帶領學生測試平靜時呼吸次數和運動后的呼吸次數。得出結論的不同,為什么運動后呼吸快,運動前滿?在揭題時無聲無息學生就被帶入情景之中。
第二個實驗室緊扣第一個問題而精心設計的,用塑料袋罩在口和嘴上呼吸十次感到呼吸難受拿下口袋緊扣袋口,這樣我們就得到一袋二氧化碳,為了區(qū)分氧氣和氧化碳氣體,讓學生觀看了一段視頻。氧氣支持燃燒,而我們呼吸需氧氣,運動后血液含氧量少,所以需要加強呼吸而得到充分的氧氣。學生在做試驗時教師出示了注意事項,加強安全教育。在學生明白本科重、難點后。教師又結合實際例舉了運動員的`肺活量,補充說明人體只有加強體育鍛煉才能提高肺活量。
對學生進行了鍛煉身體的教育。本課趙老師教法上緊扣現實感知經驗,啟發(fā)和教育學生。使課上較為生動活潑,學生思維被老師牽引著步步深入。但我的疑惑是一、學生在做第一個實驗時教室小而學生多,學生在教師口令中不能一致去完成動作,而密集會造成學生不必要的傷害。二、呼吸塑料袋十次后袋中空氣是否就是二氧化碳,剩余的氮氣哪去了?視頻只能說明氧氣支持燃燒。不能證明剩下的氣體是什么。我認為還要認真研究一下。
【小學科學課聽課記錄作文】相關文章:
小學英語聽課記錄評語03-31
《望月》聽課記錄及評課04-23
高二語文選修聽課記錄05-17
《爭論的故事》聽課記錄及反思05-05
《un ün》聽課記錄及評課06-13
《放小鳥》聽課記錄+評課稿04-23
《爸爸的花兒落了》聽課記錄07-12
蘇教版六下《最大的麥穗》聽課記錄03-19
蘇教版一下《鮮花和星星》聽課記錄04-23
《我和祖父的園子》聽課記錄和評課稿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