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智慧與與文明的結(jié)晶——觀秦始皇兵馬俑后感
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這是二年前看到爸爸從古城西安帶回來的碟片后,留下的深刻印象。親眼目睹展示中華民族智慧與文明的兵馬俑珍貴文物成了我的一個夢。今天,我終于能圓這個夢了,嘉興博物館正在展出秦兵馬俑等一系列文物,爸媽答應(yīng)陪我一睹它們的風采。
剛走進展廳,我就被那形態(tài)各異的兵馬俑吸引住了。這些兵馬俑用“惟妙惟肖”來形容真不為過,你看那一個個兵馬俑的面部表情都不一樣,喜、怒、哀、樂都琳漓盡致地表現(xiàn)出來了,真可謂千人千面、千姿百態(tài)啊。再細看俑頭上的發(fā),挽結(jié)的走向及一絲絲的頭發(fā)都縷縷刻出,真是栩栩如生、活靈活現(xiàn)。
往右看,一個高大、威武的將軍俑展現(xiàn)在眼前,他是俑中級別最高者,到目前為止,所有俑中只有七個將軍俑。將軍俑與武官俑、士兵俑的最大區(qū)別是頭戴易鳥冠,鎧甲的甲片小,制作精美,前胸、后背、雙肩有花結(jié),與現(xiàn)在實行的軍銜星級有一定的繼承關(guān)系,由此可見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蘊。那將軍俑深邃的目光及眾多兵馬俑震撼人心的氣勢,不正象征著我們中華民族氣吞山河、團結(jié)一致、奮發(fā)圖強的偉大精神嗎?
走出博物館,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靜,為中華民族輝煌的過去驕傲,為她繁榮的今天自豪,更為中華民族燦爛的明天喝彩!
篇二:游秦始皇兵馬俑
想到要去舉世文明的秦始皇兵馬俑,我真是萬分的激動,難得的起了一個大早,吃完了早飯就催著媽媽快點走。
據(jù)說秦始皇的陵墓位于今西安市臨潼區(qū)東約5公里處,旅游車載著我們大概走了2個小時的路程,來到了一個很大的園林門前,里面綠樹成蔭,花草叢生,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大約走了2公里路,才來到了三所巨型房子跟前,神秘而壯觀的兵馬俑就在里面,我的心按捺不住的咚咚跳著。
媽媽為了讓我能更好的參觀兵馬俑坑專門給我請了一個導(dǎo)游姐姐,跟著她我知道了兵馬俑是由3個坑組成的,每一所大房子里都有一個坑。一號坑最大,里面的兵馬俑最多,也最為壯觀,來參觀的游客也最多。這個坑以車兵為主體,車、步兵成矩形聯(lián)合編隊;九個過洞內(nèi)排列著戰(zhàn)車與步兵的龐大主體軍陣,每個過洞內(nèi)有四列武士,有的穿戰(zhàn)袍,有的著鎧甲,中間配有戰(zhàn)車,每輛戰(zhàn)車后有御手一名,車士兩名。所有的兵馬俑都如同真人一般高大,每個兵馬俑的表情都千奇百態(tài),栩栩如生。難怪好多老外看了都連連驚嘆,我們的國寶真了不起!
參觀結(jié)束后,我依依不舍的告別了那些生動偉大的兵馬俑們,也感嘆著我們中華民族燦爛悠久的歷史文化。
篇三:秦始皇兵馬俑
今天我和徐維佳來到長沙市博物館參觀兵馬俑,那雄偉壯觀的泥身,使我想起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辛苦。
莊嚴的兵馬俑佇立在我的眼前,它經(jīng)過了多少的風風雨雨,鑄造了它堅忍不拔的身軀,我佩服那些鑄造兵馬俑的人,正是他們創(chuàng)造了這個世界奇跡,也正是他們讓我們領(lǐng)略到中國的過去是非常繁榮的。
我們同在一個地球上,為什么全球的人都知道兵馬俑?就是因為兵馬俑是我們中國文化歷史上一顆璀璨的明珠!打個比方吧:假如古代文物是喜馬拉雅山,那兵馬俑就是珠穆朗瑪峰!我為什么要這樣稱贊兵馬俑,因為它是萬古流芳的。也許在數(shù)百年以后,我們早已經(jīng)變成一堆幽幽白骨,可是兵馬俑不會,它永遠靜靜的坐在天下奇觀的寶座上,因為它是我們?nèi)A夏兒女的驕傲,也是我們做中國人的自豪。
看著前來觀看的人們贊不絕口,他們從心眼里在佩服,在欣賞!我不好再怎么說,因為我想,贊嘆兵馬俑的人,實在是多得舉不勝數(shù)。我的贊嘆,也許兵馬俑應(yīng)該會聽見吧?
我,在茫茫人海中,只是一粒細沙,而兵馬俑是那滾滾波浪,用它的歷史,它的文化,它的氣息將我卷如了它的懷抱,我被它吸引著,我想要去保護它,不顧一切的保護它,讓它不受到傷害。可是,我們的敵人——時間,卻將我們磨損得不堪一擊。
我是那么的柔弱,那么的渺小,它完全不認識我,不認識我的舉動。它驚訝的看著我,看著我為它做出的犧牲,可是,我,卻無怨無悔,就讓我做一顆細小的沙子,只能默默的看著它吧!也許我在它的心里,也只是一個沙子。
兵馬俑呀!多少年來的歷史集于你一身,使你能散發(fā)出無比燦爛的光輝,在我們的歷史里,你是不朽的化身!
篇四:秦始皇兵馬俑
這個周六,爸爸帶我和爺爺去臨潼參觀號稱“世界第八大奇跡”的兵馬俑。
進入大門,一個導(dǎo)游就介紹自己:“大家好,歡迎各位來到秦始皇兵馬俑這個地方參觀。我姓趙,大家可以叫我趙導(dǎo),現(xiàn)在請各位跟著我一起進入館內(nèi)參觀”。我們來到一號坑,他接著說:“秦兵馬俑是我國珍貴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它享譽世界,舉世無雙。兵馬俑是秦始皇的陪葬坑。兵馬俑規(guī)模宏大,已發(fā)掘了三個俑坑,總面積近20000平方米,坑內(nèi)有兵馬俑近八千個,大家現(xiàn)在身處的位置就是兵馬俑一號俑坑的上面。一號俑坑總面積14260平方米,有六千多個兵馬俑。大家站在高處,可以看到坑里的兵馬俑,一行行,一列列,排列十分整齊。”
看完了一、二、三號坑,我去看了秦始皇那時用的東西: 陶壺、陶缽、陶拍、帶蓋陶盒、銅鼎、陶燈等。還有一些工具:手鋸、鐵鏨、鐵鍬、鐵鏵、鐵缽等。那時的武器有:金鉤、鏃形器、青銅長劍、銅殳等。士兵一共有六種,分別是:車士、御手俑、騎兵俑、鎧甲武士俑、鎧甲軍吏俑、高級軍吏俑。而銅車馬又稱“立車”,車馬通長225米,高15米,總重量1061公斤,由3046個配件組成。
出了大門,爺爺問我:“你知道焚書坑儒的故事嗎?”我搖了搖頭。爺爺就說:“公元前213年,秦始皇在咸陽宮大會群臣及眾儒生,宴會上,以王維為代表的一派儒生主張實行過去的“分封制”,以李斯為代表的則主張實行“郡縣制”;兩派針鋒相對,展開了激烈的辯論。最后李斯勝出!于是一場“焚書”運動開始了。大批文化古籍在烈火中化為灰燼,不僅讓先秦的主要典籍遭到破壞;連春秋戰(zhàn)國以來的思想領(lǐng)域及理論探索者們受到了致命的打擊。第二年,又發(fā)生了一場“坑儒”之劫。共活埋了400多人,其于一批被流放到邊疆,F(xiàn)在懂了嗎,李亞琦?”我點了點頭 。
今天我學到了許多知識,真是快樂的一天!
篇五:參觀西安秦始皇兵馬俑
暑假里,我和父母一同去西安參觀了舉世聞名的兵馬俑。那天是個萬里無云、陽光明媚的日子,我們來到展館,門口的隊伍就像一條長龍,靜靜的等待著進博物館目睹“世界第八大奇跡”。走進大門放眼望去,無數(shù)的兵馬俑都端端正正的站在一個很深的大土坑里,仿佛在迎接觀光的游客。走近一點才發(fā)現(xiàn)兵馬俑中有的完整無缺,有的缺了一只胳膊,還有的連頭也沒有,可能是出土時弄壞了吧。
然后,我們聽到那些工作人員說,如此規(guī)模的隨葬人俑在人類歷史上絕無僅有,有極高的文物價值與考古價值。目前已發(fā)掘了三號坑的全部和一號坑、二號坑的一小部分,四號坑是未建成就廢棄的空坑。據(jù)發(fā)掘部分可知,三個坑中一號坑最大,坑深五米,面積14260平方米是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面闊九間、四周環(huán)繞回廊、四邊各有五個門道的地下大廳。二號坑呈曲尺形,面積6000平方米,分成各自獨立又互有聯(lián)系的四個部分。三號坑呈凹字形,面積約520平方米,是三個廂房相通的建筑。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是建立在兵馬俑坑原址上的遺址性博物館。兵馬俑已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二十世紀考古史上的偉大發(fā)現(xiàn)之一”。 1987年12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已將秦始皇陵(包括兵馬俑坑)列入“世界文化遺產(chǎn)名錄”。它不僅是中國人民、也是全人類的一份珍貴文化財富。秦始皇兵馬俑博物館的建立和發(fā)展,曾歷經(jīng)坎坷和艱辛,凝聚著許多人的心血和汗水。土坑里面埋藏著和真人、真馬大小相似的陶俑、陶馬個個栩栩如生,簡直像一個模子刻出來的,真可以以假亂真了。這時我的心里又產(chǎn)生了和管理人員一樣的感受,古代人民真聰明,絕不比現(xiàn)代人差。
我又認真地參觀起來,這是我才發(fā)現(xiàn),這些兵馬俑不僅栩栩如生,而且形態(tài)各異,變化多端。瞧,這些兵馬俑排列有序,隊形整齊,組成前鋒、左右兩翼及中部車與步兵排成主陣的龐大陣容。出土兵器多是實用的青銅兵器,個別的為鐵器。咦,這個目視前方,抬頭挺胸,那個抬起手臂,指著前方,好像在眺望遠方。突然,我又發(fā)現(xiàn)一個歌妓俑,一張笑嘻嘻的臉龐掛在身體上,它左手高舉,右手向后擺,單腳立地,另一只腳抬了起來,做出一副能歌善舞的樣子。這時,一只“野馬”進入了我的視線,它看上去“英俊瀟灑”,額頭半黑半白,四只腳穩(wěn)穩(wěn)地站立在地上,噢,原來是兵馬俑中的馬俑。接著,我還看到胖胖的兵俑,還有瘦兵俑,看得我眼花繚亂,金星直圍著我的頭轉(zhuǎn)。哦,我明白了,原來陶俑的雕塑是根據(jù)不同身分、不同年齡來設(shè)計的,面容神態(tài)各異。陶馬形象準確生動,比例適度,體現(xiàn)出靜中寓動的藝術(shù)效果。秦兵馬俑的發(fā)現(xiàn),對研究秦代軍隊編制,武器裝備、作戰(zhàn)方式以及后吏服飾、雕塑藝術(shù)等,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
看到這里,我迫不及待把相機拿出來,給兵馬俑照張相。而管理人員阻止了我,指了指墻上懸掛的醒目提示告訴我們這里不能照相,說:“相片是一種化學東西,在兵馬俑跟前照相的話容易引起兵馬俑的化學反應(yīng),令兵馬俑褪色。”媽媽說:“對啊,8年前我來過這里,這里的兵馬俑以前是彩色的,也是不允許照相的,而且光線很暗,那是為了保護兵馬俑上的色彩,現(xiàn)在的人富裕了,差不多每家每戶都有照相機了,來到這里的人都不聽工作人員的阻止,堅持照相,所以現(xiàn)在的兵馬俑都全成土色了,已經(jīng)沒有以前的光澤了。”
這次參觀,我真是大開眼界,讓我不由得想到古代勞動人民是多么的聰明啊,他們用智慧和心血凝結(jié)成這無數(shù)的、工人參觀的、流芳百世的“兵馬俑”!這些勞動人民可真讓人欽佩。
篇六:秦始皇兵馬俑
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媽媽帶我來到位于西安市臨潼區(qū),參觀游覽了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的秦始皇兵馬俑,兵馬俑造型逼真,人物刻畫栩栩如生,它們或站或立,我發(fā)現(xiàn)每個兵馬俑的右手均為半握狀,經(jīng)過聽導(dǎo)游講解,原來每個兵馬俑的右手里都握著一件兵器,經(jīng)歷了兩千多年的風雨,手里的木質(zhì)兵器被風化了。
兵馬俑共展出三個俑坑,約有八千個陶俑及一萬件兵器,陣容宏大氣勢磅礴,件件都是精湛的藝術(shù)珍品,聽導(dǎo)游說,兵馬俑千人千面,每個兵馬俑都有自己的特點,說不定你就能夠從八千個兵馬俑中,找到與你想象的呢?小朋友們也來找找看吧!
篇七:觀秦始皇兵馬俑有感
秦俑,是我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jié)晶,也是世界藝術(shù)史上的不朽偉作。而我,作為一民中國人,更是倍感自豪!今天,我終于有機會,去親眼目睹這些偉大的藝術(shù)杰作。
經(jīng)過了幾小時的時間,輾轉(zhuǎn)到了秦俑博物館的收費處。沒想到一個人就要收100元,這才搭上車,開始了新的旅途。
說句實在話,我以前也看過秦俑的照片,但真正參觀時,才不由感慨:人比人得死,貨比貨得扔阿!
秦俑坑嘛,我對其只用一個字來形容:繁!密密麻麻的秦俑一眼望不到頭,遠處的秦俑縮成了一枚枚灰點。
這些古代的武士,看起來似乎是有生命的——若是再有瞳孔,就和真人沒有區(qū)別了。秦俑面部表情大多莊嚴肅穆,似乎不僅僅是個陶土人,而是敢沖、敢殺、敢于嗜血的強大軍隊!他們身上的塵土也為它們增添了無盡悲壯的滄桑之美。
二號坑,則讓我更加感慨:燈光灰暗,滄夷滿目?觾(nèi)秦俑大多殘破不全,并且被覆著黑色的焚燒過的痕跡。有詩云:
生則張良錐荊軻刀,
死則黃巢掘項羽燒。
居然一懷在臨潼郊,
隆然黃土浮而高。
在這個坑內(nèi),秦俑的表情在莊嚴肅穆中似乎更帶著悲哀,殘手斷臂散落一地,再加上昏暗的燈光,似乎有些猙獰。
該是回程之時,我不禁低吟起一首詩:
秦王掃六合,虎視何雄哉。
揮劍決浮云,諸侯盡西來。
明斷自天啟,大略駕雄才。
收兵鑄金人,函谷正東開。
徐市載秦女,樓船幾時歸。
但見三泉下,金棺葬灰寒。
篇八:秦始皇兵馬俑展覽--觀后感
聽說秦始皇兵馬俑大展來到了南京,這下可以“足不出戶”地觀看被譽為“世界第八奇跡”的兵馬俑,我們?nèi)叶际峙d奮,決定這個星期六就到博物院去參觀。
一走近展覽大廳,我就被兵馬俑的氣勢,這個世界最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吸引住了。與人等高的陶武士俑,面部神態(tài)、服式、發(fā)型都各不相同。個個栩栩如生,形態(tài)逼真,它們排成三列橫隊,每列數(shù)十人,其中除3個領(lǐng)隊身著銷甲外,其余均穿短褐,腿扎裹腿,線履系帶,免盔束發(fā),挽弓挎箭,手執(zhí)弩機,似待命出發(fā)的前鋒部隊。媽媽不禁對我說了一句:“真是‘前無古人,后少來者’啊!”
看著陣容整齊,威風凜凜的兵馬俑,我很好奇地問:“這些兵馬俑到底是怎么來的?!”剛巧身旁傳來導(dǎo)游小姐的講解聲:“真正意義上第一個統(tǒng)一中華大地的統(tǒng)治者秦始皇,他為了能建造一個無人能敵的陵墓,足足花了38年的時間來修筑兵馬俑,工程之浩大、氣魄之宏偉,創(chuàng)歷代封建統(tǒng)治者奢侈厚葬之先例。……”
38年!真是個讓人震驚的數(shù)字,我突然感到我們的民族真是個偉大民族,我們的勞動人民用自己平凡的雙手筑造了一個多么不平凡的奇跡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