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嘗《三國演義》作文
因兒子初中住校,空閑的時間隨漸漸平靜的心日漸增多,一些往日里擱置的計劃也慢慢提上日程。兒子很大方,一向視自己的書柜為寶,不經(jīng)本人同意:不能私動、不能私拿、不能私借的“三不”原則對我這個媽格外“優(yōu)待”,可以在他住校期間自由出入其房間,可以開其書柜,選其好書,美美欣賞!
嗨,我這孩子,什么都大方,就是一提他的書,就“小氣”起來,想來也是吃過這樣的虧。曾經(jīng),把他的愛書借給好友,歸還時,像烙饃卷,還有缺角少棱的。小兒說:像這樣不愛書之人,書到其手那是折磨。自此,借書很是慎重,更甭提開其書柜,任其取閱啦!算來,由此待遇的,當屬他娘親我了。
——序言
這幾日,搬上案頭的便是這《三國演義》。我國的四大名著之一,自小便知,也曾圖書館與其相遇,可每每讀之,或生澀難懂,或索然無味,就放在一邊,另選其他。及至此年間,翻之閱之,頓覺開竅似的,竟讀懂了其中之含義,竟且有興趣為之熬夜幾日不讀完不罷休之意,我也是醉了!
讀《三國演義》,使我眼界開闊,思維隨其人物的出場、歷練、結盟、馳騁沙場而深深折服。
今天單說劉備,劉皇叔——
此人因祖上得罪朝廷,雖與母居于鄉(xiāng)村偏僻之地,卻不忘飽讀詩書,胸懷凌云之志,終于28歲之際投身政界,與志同道合的'張飛、關羽相識、相知,“桃園三結義”后,結生死之盟約,終其一生,榮辱與共,肝膽相照,生死相隨。這是劉備的兄弟情!
政途、征途上,劉皇叔求賢若渴,集結各方人才,“三顧茅廬”求見諸葛孔明一折便知其禮賢下士,而不是高高在上的命令其跟從。且常存學習之心,放手政權于有才之人,不嫉妒、不疑心、不干涉,使其充分得到尊重并發(fā)揮其才能。且誓保漢室,忠心可鑒!這是劉備的君臣情!
結盟、征戰(zhàn)之時,劉備因漢獻帝的一句劉皇叔,肝腸寸斷,淚如雨下。幾經(jīng)周折,歷盡千難萬險終不悔,與東吳孫權結盟,除預奪其皇權的曹操,每次都險遭不測,卻從不退讓,不膽怯,不后悔。結盟之時,東吳看局勢之變化,時而會倒向曹操陣營,劉備也不灰心,不計怨,始終如一,衷心護主。這是劉備的忠義之舉!
看劉備,三分天下,勢均力敵,兄親弟恭,君臣之誼,盟友答約,不離不棄,誓保漢室,為國捐軀?删纯蓢@!豐功偉績。但人生終有遺憾,在此也不得不提——不說國之如何,但說治家一事,我看劉皇叔尚差亦!
其身死后,此獨子劉禪即位,不思進取,享樂主義,疑心又重,近奸佞、遠忠賢。前線諸葛亮一家三代為;适已獮⒔畧;關羽、關平、關興、張飛、張苞父子上陣殺敵均命喪黃泉;趙云老將一息尚存必戰(zhàn)終為國捐軀;各路英豪浴血奮戰(zhàn)魂歸他鄉(xiāng)。而此時的大后方,皇室的劉禪呢?真是諸葛亮鞠躬盡瘁都扶不起的阿斗呀!不但不戰(zhàn)而屈,拱手河山相送,且樂不思蜀,混蛋之極!誰之過?孰之過?各位看官自有思量。
劉備,劉皇叔——一代風流人物,忠君愛臣之人,與眾英豪共創(chuàng)的大好江山最后卻敗在了自己的兒子手中。作為父親,倘若有知,不知會作何感想?
【 淺嘗《三國演義》作文】相關文章:
讀《三國演義》有感01-22
我讀《三國演義》09-22
三國演義關羽之死05-10
三國演義經(jīng)典諺語大全04-06
《三國演義》的好詞好句01-10
三國演義讀后感05-28
《三國演義》讀后感05-17
《三國演義》中的詩歌05-16
《三國演義》名著讀書心得03-31
三國演義讀書的心得04-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