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一個作文片斷想到的范文
教學片斷:
生:該說“高高的”、“瘦瘦的”。
師:是啊,你現在就是一支有生命的鉛筆,這就是擬人寫法,F在接著說下去。
生:我有一頂黃色的小帽,輕輕一壓,我嘴里就會吐出筆芯來。由于我使用方便所以主人特別喜歡我,但是好景不長,不久我就遍體鱗傷,主人也不再寵愛我了。我真想對主人說:“小主人,希望你和以前一樣喜歡我!
師:誰來給他提提意見。
生:他沒把自動鉛“遍體鱗傷”的原因說出來。
生:他這樣說的話叫人看得有點莫名其妙。
師:相信你知道原因吧。
生:(點頭)
師:那你就來說說吧。
生:主人用完之后從來不好好地把我收放好。今天,我掉地上被人踩一腳;明天,我又掉了個帽子……。就這樣,我的衣服一天天舊了,臟了。我的全身上下到處是傷。從此,主人再也不寵愛我了,把我扔在一邊。我真想對主人說:“小主人,希望你和以前一樣喜歡我。”
師:說得多好啊。
……
[教學反思]:
一、變“預設”為“隨機性”。
寫作原就來自于現實生活,也是為現實生活所服務的。一成不變的教學不受孩子的歡迎,有的孩子因為缺乏生活體驗,而覺得寫作異常的困難。長此以往,會導致其喪失寫作的興趣。也因此寫作常常被學生所厭惡。在教學時偶爾來點隨機的,放下書本后輕松的交談,能激起孩子的學習熱情,在不知不覺中將教溶于自然的交流之中,于是在習作課上出現了難得的輕松,孩子們也表現出異常的興奮與積極,與平時的循規(guī)蹈矩,遵從課本的教學似乎多了些實在,少了些許“空中樓閣”之嫌。
二、變“被動”為“主動”。
一貫的作文教學常從例文入手,然后學例文,仿例文,有些寫作水平較高的孩子或許會在例文的基礎上有所突破,但這一學習的過程中孩子是處于被動的地位。當一個意外發(fā)生,睿智者會看到它存在的價值,或許這就是一個很好的寫作題材,孩子目睹了發(fā)生的一切,當他們成為其中的一個角色時,他們會有自己的體會,獨特的看法,加上老師交談式的'點撥,一篇篇具有個性化的文章會應運而生。貼近孩子的生活,遵循他們的思維特點,讓孩子在自然的交流過程中主動地說,積極地說,暢快地說。
三、變“傳授”為“點撥”。
三年級是作文的起步階段,孩子們的依賴性極強,常會出現沒老師就什么也不會說,什么也不會寫。于是教師的作文教學就會極為“細致”,“填空式”、“口授式”教學也就隨之而產生了。所以在為孩子們創(chuàng)設了一個良好的說的環(huán)境,同時調動起了孩子們的說的欲望的時候,不妨把自己放在“聽者、交談者”的位置,在孩子說話出現問題或說不下去的時候,指點一下或拉一把,讓孩子說得對,說得順。
【由一個作文片斷想到的范文】相關文章:
由泰森之敗而想到勵志故事11-14
《想別人沒想到的》教學反思范文03-25
命運由自己把握作文08-18
從寫作題目想到的作文600字03-10
小學語文《雪地里的小畫家》片斷賞析范文02-17
語文《鳥的天堂》片斷賞析02-16
語文《鯨》片斷賞析02-16
語文《燕子》片斷賞析02-16
由《資治通鑒》引發(fā)的感想05-17
小學語文《烏鴉喝水》的片斷賞析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