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集合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許多人都有過寫作文的經(jīng)歷,對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們的語言組織能力。你所見過的作文是什么樣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1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撒白糖.龍船下水喜洋洋."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又稱端陽和重五.端午節(jié)的這天,人們要包粽子吃.來到大街上,人們手上都拿著粽子.家家戶戶飄著棕葉的清香,河的兩岸站滿了前來看熱鬧的人們.龍舟上的小伙子個個生龍活虎,一聲令下,個個使出渾身解數(shù),在人們的喝彩聲中,龍舟像離弦的箭直往前沖.贏得了眾多人的喝彩.贏的一隊更是欣喜萬分.
每逢端午節(jié)啊,人們要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酒,用來殺死毒蟲或防止毒蟲孳生.這樣的話,蚊子就不會"吃"小朋友們身上的肉了.小朋友就能睡一個好覺了.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2
今天是五月初五,是傳統(tǒng)的端午節(jié)。賽龍舟、吃五黃、掛香袋等都是這個節(jié)日的習俗,還有是為了紀念偉大的詩人—屈原。
早上,我去奶奶家的時候,看見門口插著艾草,媽媽告訴我這種植物可以驅邪辟毒的。剛巧奶奶在包粽子,我也想親手包個粽子,可是我不會。在奶奶的指導下,我小心翼翼地完成了任務,一個象三角形的粽子出爐了,我迫不及待地放在水里煮,過了幾分鐘,美味地粽子進入了我的嘴中,味道好極了。!
我吃到了可口的粽子,又了解了端午節(jié)的知識。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3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是端午節(jié),我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
相傳古代愛國詩人屈原,因反抗壞人的殘酷迫害,于五月初五投河自盡。人們組織船只在河里搜尋屈原的尸體。同時,為了防止詩人被魚蝦吃掉,他們把粽子扔到河里喂魚蝦,讓魚蝦吃飽了不能吃詩人。后來為了紀念他,人們把五月初五叫做端午節(jié)。
而且因為五月初五有兩個“五”,所以和“五”的數(shù)量有關聯(lián)的人很多。人們用藍、白、黃、黑、紅四種顏色的線來系孩子的手腕和腳,被稱為“長壽小絲”。穿這種線的孩子會給他們帶來好運。
端午節(jié)時,家家戶戶的門上插上菖蒲、艾草等物,給人們帶來安寧;這一天,大人給我們準備了水,在水里放了一些艾草,給我們洗澡,希望我們一年不生病。
在端午節(jié),人們打掃房子,撒艾草水來殺死有毒的昆蟲。
喜歡我的`介紹嗎?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4
農(nóng)歷五月初五,我想你們都知道是什么,就是端午節(jié)。
打開記憶的箱門,每一個端午節(jié)都讓我至今記憶猶新。爸爸說,端午節(jié)的由來是為了紀念歷史上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每當端午節(jié)來臨時,家家戶戶都要包好吃的大大小小、形狀各異的粽子。每次看到媽媽拿出兩片大粽子葉,把糯米緊緊裹在里面,然后放進高壓鍋里燉。當我聞到它的香味時,我就流口水了。
這一天,媽媽會在我手上綁上彩色的線,據(jù)說可以消災,延年益壽。晚上還要用菖蒲湯洗澡。聽說有消除一切疾病的功效。
我喜歡端午節(jié)。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5
每年農(nóng)歷五月初五為端午節(jié),你們知道它的來歷嗎?讓我給你們講一講。
從前,有一個愛國詩人屈原,有一次,他進京去辦事,看到國家變的非常衰敗,就投汩羅江自殺了。臨死前,他還寫了一首詩。人們?yōu)榱思o念這個愛國詩人,就把每年的農(nóng)歷五月初設成端午節(jié)。
端午節(jié)主要內容就是劃龍舟、包粽子。賽龍舟的場面非常熱鬧,河岸邊被擠的水泄不通。只聽槍聲一響,船上的人拼命的向前劃,而河岸邊滿是加油聲。包粽子,就是用竹葉包,用糯米作餡。包的時候非常粘手,不是專業(yè)人員可是包不好的哦!在端午節(jié),人們還要把房子打掃干凈,在廚房里灑上雄黃水,用來殺死毒蟲孳生。
相傳龍舟競賽是為了打撈投汩羅江而死的愛國詩人屈原。將粽子投進河里,是讓魚蝦蟹吃飽了,不再去吃屈原的遺體。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6
我國傳統(tǒng)節(jié)日比較多,有清明節(jié)、端午節(jié)、中秋節(jié)、春節(jié)等。其中端午節(jié)我最喜歡。
端午節(jié)的一大特點就是吃粽子。每到端午節(jié),人們都會吃粽子,有的自己包,有的上街買。我非常喜歡吃粽子。我還聽過一個關于粽子來歷的故事:在古代,有一個人叫屈原,他在戰(zhàn)場上戰(zhàn)死了。人們?yōu)榱思o念他,做了一個透明棺材,放進了水池里。為了給屈原敬一些貢品,就把用糯米做的糖棒一一扔進水池里。過了幾天,人們才發(fā)現(xiàn)水池里有魚,那些糖棒都被魚吃掉了。人們非常生氣。這時候,有一個人叫道:“大家伙們,魚最怕菱角,可以用干凈的草葉去包糯米糖棒,做成菱角形的!”以后,人們將包好的糖棒扔進水池,魚看到糯米糖棒以為是菱角,就不敢吃了。所以人們把糯米糖棒叫成“粽子”。
煮熟的粽子又香又好吃。有綠豆味的,有蜜棗味的,有香腸味的等等,我們家通常包的就是這三種。這三種我都喜歡吃。
粽子和端午節(jié)是親密朋友。因為我喜歡吃粽子,因此我也喜歡端午節(jié)。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7
今天早晨起床,就聞到一股粽子的香味,期盼已久的端午節(jié)終于到了。
我跟爸爸媽媽要去大姨家玩。到了大姨家,我看到妹妹在溜冰;我也想學,于是妹妹脫掉鞋子,給我玩。我穿上溜冰鞋,媽媽讓我原地踏步,一開使我心里害怕,摔了很多次,眼睛里直冒金花!
漫漫的,我掌握了技巧終于學會了溜冰,心里驕傲自滿!滑著滑著就倒了。大姨對我說:“即使你學會了溜冰,也不能驕傲自滿哦!加油。
聽了大姨的話,我回想我在學習上只要取得好成績,就會驕傲自滿。然后成績就一落千丈!
我想自己不能再驕傲了,因為“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后。”馬上就要期末考試了,我不能貪玩了,也不能驕傲。因為分數(shù)只能代表一時,不能代表一世!
這是多么有意義的端午節(jié)。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8
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端午節(jié)是紀念愛國詩人屈原的。屈原在汩羅江里死去的,老百姓很尊重屈原,知道屈原死后,連忙到汩羅江中尋找他,一直都沒找到。因為江水把屈原的尸體沖走了。老百姓以為,江里的蛟龍會吃屈原的尸體,所以把粽子扔進汩羅江里,讓蛟龍吃飽,就不會吃屈原的尸體了。
后來吃粽子變成了端午節(jié)的習俗。粽子原來是三角形的,現(xiàn)在,有其它的形狀了。粽子是用糯米做的,在陽光的照耀下,糯米猶如一顆顆晶瑩的寶石。粽子有兩種口味,咸的和甜的。甜的可好吃了,有棗子的,有豆沙的,讓人吃了還想吃。
端午節(jié)還要給小孩佩戴香囊,為的是除掉蚊蟲、辟邪。我有一個藍梅香囊,漂亮得不得了,還把家里薰得香氣濃濃。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9
今天是端午節(jié),要包粽子,紀念屈原。
阿姨首先拿出粽子的材料,有竹子的葉子,也就是竹葉,還要用到糯米,還要最最最最最重要的材料,我們用的材料是好吃的蜜棗。
開始包粽子嘍!我們拿起兩片竹葉,倦成一種漏斗的形狀。再把糯米放到竹葉卷起來的漏斗里。要把蜜棗房在中間,不高不低,所以要先把糯米先放一半,然后把蜜棗放在糯米里面,用剩下的糯米把"漏斗"添滿。接著把竹葉把糯米包裹起來,用棉細線把竹葉綁起來,粽子就包好了,再把粽子放到鍋里蒸熟后,它就可以吃了。
我拿起粽子先把綿細線剪開,再把竹葉剝開,咬一口,又粘又甜,在嘴里化開,再咬一口,終于咬:到密栆了,真好吃。
我喜歡包粽子,你喜歡嗎?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10
“粽子香,香廚房。艾葉香,香滿堂。桃花插在大門上,出門一望麥兒黃!边@首民間童謠讓我想起了端午節(jié),今天,讓我來為大家講講端午節(jié)的由來吧。
戰(zhàn)國末期,楚國有一位大臣叫屈原。那時秦國想要一統(tǒng)六國,打敗楚國。于是,屈原提議與齊國聯(lián)合。最后,楚王不聽,將屈原流放之外,流放期間,屈原寫下了《離騷》《九歌》《天問》。五月初五時,屈原寫下了《懷沙》后,便抱石頭跳下了汨羅江了。百姓們知道后不想蛟龍吃掉屈原的尸體。于是百姓們把糯米揉成團,扔到江中喂蛟龍。但又一想,如果不讓蛟龍吃屈原的尸體,需要很多糯米,而且每天都要去送,真麻煩呀。不過,這時候有人想到把糯米,放竹筒中間。這就是最早的粽子—筒粽。
有人想把屈原打撈上來,可是人們一直從汨羅江撈到洞庭湖都沒有撈到屈原。古往今來,賽龍舟的習俗流傳至今。
我真期待下一次的端午節(jié)!等我長大以后,我也要去祭奠這位偉大的愛國詩人。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11
包粽子嘍,包粽子嘍,我興奮的叫著,可老媽不讓我包,氣也,氣也。就憑著我這三寸不爛之舌不到兩分鐘就把老媽說的無言以對了。(不是吹的)老媽讓包了,我又不會包,又想放棄,莫不包上一兩個怎能體現(xiàn)端午日的氣氛呢?恒心突起堅持要包上一兩個,左手拿著一片竹葉,右手拿起大勺,怎么包呢?要不偷偷窺探一下OK!悄悄瞄兩眼“Mygod,真簡單,偶會了”。再次拿到竹葉感到輕輕折疊成一個三角形,拿起大勺,挖上一勺糯米,倒入竹葉中,再放上棗、花生、葡萄干,包好用線扎好放入鍋里渚一渚,經(jīng)過一夜的沸騰,一個個香噴噴的大粽子便出現(xiàn)在眼前,一聞,哇,真香,“口水直流三千尺,不及粽子讓我吃”。好詩,好詩,我在心中暗的想著,莫不嘗上一兩個大粽子怎么對得起我的勞動成果。嗯,好吃。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12
端午節(jié)這天,各家都忙著包粽子,我家包的有糯米蜜棗粽子、赤豆花生粽子。我看著姥姥熟練地包著粽子,包好后放到鍋里煮,不一會兒,屋里就飄來陣陣竹葉和糯米的清香,饞得我直流口水。姥姥把煮好的粽子端上桌,我迫不及待地剝開粽子,咬上一口!啊,軟軟的、滑滑的、香香的、甜甜的,讓你吃了還想吃。
當我吃著香甜的粽子時,爸爸給我講起粽子的由來。他說,戰(zhàn)國時期有位愛國詩人屈原,是楚國大臣。當時秦國最強大,屈原提醒君主要防備秦國,但是君主不但不聽屈原的勸告,還把屈原發(fā)配到邊疆。在秦國攻破楚國國都之際,屈原看到自己的國家將要滅亡,悲憤之下跳進了汩羅江。人們得知后,把包好的粽子扔到江中喂飽魚蝦,不讓魚蝦啄食他的尸體。我聽后很是感動,屈原如此愛國,太偉大了!
“五月五,是端陽。插艾葉,戴香囊。吃粽子,沾白糖……”伴隨著街上放的端午節(jié)兒歌,我度過了一個難忘的端午節(jié),期待著明年的端午佳節(jié)快快到來。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13
“五月五日,是端午節(jié)。插入艾葉,佩戴香囊。吃粽子,撒糖。龍舟下水了。”我們孩子喜歡唱這首兒歌,因為唱這首歌意味著端午節(jié)要來了。
在一些地區(qū),每個端午節(jié)都會吃“黃武”:黃瓜、黃魚、咸蛋黃、黃豆瓣包裹的粽子和雄黃酒。無論是在北方還是在南方,人們都會在這一天佩戴彩色香包。
賽龍舟和吃粽子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活動。相傳賽龍舟是為了救死于汨羅江的愛國者屈原。相傳,這一天,人們把粽子扔到河里,希望能讓魚蝦蟹吃飽,不再吃屈原的遺體。
在我的家鄉(xiāng),每逢端午節(jié),我們都會挨家挨戶地收集艾葉,然后泡在水里,然后用這種水給家人洗澡。洗好澡后,成年人會在脖子和手腕上系上五色絲線。晚上,一些家庭邀請一些親戚回家吃粽子過端午節(jié)。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14
端午節(jié)是怎么來的呢?我來給大家講一講吧!
戰(zhàn)國時有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名叫屈原,他非常愛國,為國王獻計獻策,為老百姓做了好多好事,人們都很愛戴他。但是新國王繼位后不再采納他的建議,讓老百姓處于水深火熱中,不久國家就滅亡了,屈原傷心絕望,最后跳河自盡。當?shù)氐娜藗兌挤浅,所以在這天包粽子、賽龍舟,紀念屈原。
但是,粽子里面為什么要加棗呢?因為一顆棗代表了屈原愛國的心!
其實,在屈原死的那個地方,他們包的粽子是三角形的,很小,和我們吃的粽子不一樣,還有一個更大的特點,就是非常硬,代表屈原有堅強的精神。
我還知道一個傳說,屈原跳進河里以后,魚要吃屈原的尸體,所以今天人們要把粽子扔進河里,讓魚吃粽子,不要吃屈原。
今天,我們一家人吃粽子、看賽龍舟,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15
端午節(jié)到了,我和媽媽一起包粽子,哦!對了,還有姐姐呢!
開始包了,媽媽把提前準備好的江米、花生、棗、粽葉和線拿了出來,媽媽隨手拿了一片粽葉,把粽葉折成三棱錐形,之后拿了一把勺子,挖了兩勺江米放進粽葉里,又拿了幾顆花生放了進去,又挖了幾勺江米,把棗放了進去。媽媽包呀包,媽媽要封口的時候,發(fā)現(xiàn)沒有線,媽媽立刻把姐姐叫到了餐廳,讓她剪線。
我看著媽媽包粽子問道:“我可以包一個嗎?”媽媽說:“可以,但是要把手洗干凈。”我洗完手,我照媽媽的樣子包了起來,包了一個粽子,我讓媽媽看了看,媽媽說:“好,放鍋里吧,讓姐姐來煮粽子,”我說:“好!
姐姐來煮粽子了,一個小時過去了,姐姐掀開鍋蓋,發(fā)現(xiàn)鍋里全是已經(jīng)煮熟的江米,姐姐問到:“誰包的粽子有一個小孔?”媽媽說:“不是我,”姐姐已經(jīng)知道是誰了,我們哈哈大笑起來。
端午節(jié)真有趣,這么好玩的事情,可惜爸爸錯過了。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相關文章: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10-10
端午節(jié)三年級作文06-06
端午節(jié)三年級的作文10-26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11-02
端午節(jié)三年級作文09-16
端午節(jié)三年級作文01-15
三年級端午節(jié)的作文12-18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10-25
三年級端午節(jié)作文03-31
端午節(jié)三年級的作文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