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學們,也許有時候你會抱怨現在生活的種種不滿,但是在二十二世紀,世界的種種變化會使你驚嘆不已。
早上,當你從夢鄉(xiāng)中醒來時,高智能的機器人保姆已經把干凈的衣服放在了你的床頭。含有豐富營養(yǎng)的早餐也擺在了餐桌上,等候你去享用。,等候你去享用。
在二十二世紀,電話、E-mail等通訊工具也早已落伍,取代它們的是一種名叫“通話帽”的工具,它的用法也很簡單,只要把它戴在頭上,再在心中默念一遍要聯(lián)系的人的名字,就可以在腦海中和他(她)對話了,這個發(fā)明是不是很神奇?但是,最神奇的還在后面呢。
在二十二世紀,醫(yī)學水平已經被推到了一個出神入化的境界,能包治百病,能治療短腿、斷臂,甚至還能起死回生。100歲不再是人類的生命巔峰,而是真正的“萬壽無疆”。
同學們,讓我們一起見證二十二世紀的到來!
【擴展閱讀:寫作指導,如何做到“情景交融”】
自然界的景物本身并不帶感情色彩,但是一被寫進作品,就會烙上作者感情的印記而表現出鮮明的傾向性。
在寫景的文章中,情是景的靈魂,景是情的依托,情與景自然交融,才能寫出好文章來。因此,寫這一類文章在下筆之前要有明確的寫作目的,由此決定寫景材料的取舍、詳略及順序。比如,同是寫登山,如果是為了表達“只有不畏艱難、勇于攀登,才能達到美好的頂峰”這一文題,文章就應突出山路之險,困難之大,意志之堅及登峰后“一覽眾山小”的豪情。
如果是為了抒發(fā)對祖國山川的熱愛之情,則應重點描繪景色之美,抒寫感情之真。對文章中情與景的關系的處理,可以有兩種方法,一是在寫景的同時敘寫作者的感受,即所謂借景抒情,借景言理;二是把作者的情思完全融入所描繪的景物中,表面看起來似乎是客觀的寫景,但字里行間蘊含著作者的深情,這叫做寓情于景。日本散文家德富蘆花先生的《晨霜》屬于第一種情況,文中不僅描繪了晨霜清凜、潔凈的特征,而且在開頭和結尾直接抒發(fā)了愛霜之情。朱自清先生的《春》則不同,作者在文中并沒有直抒胸臆,但字里行間處處洋溢著對春天、對生活的熱愛和珍惜春光、積極進取的思想感情。
相關推薦
- 04-01
- 二十二世紀暢想05-05
- 03-16
- 愛情經典二十二問12-12
- 教師節(jié)演講:走向第二十二個教師節(jié)的途中11-25
- 04-12
- 二十二世紀的家12-21
- 《匆匆那年》小說全文閱讀第二十二章0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