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華】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三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總少不了接觸作文吧,作文是從內部言語向外部言語的過渡,即從經過壓縮的簡要的、自己能明白的語言,向開展的、具有規(guī)范語法結構的、能為他人所理解的外部語言形式的轉化。相信許多人會覺得作文很難寫吧,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 篇1
去年暑假,我和爸爸、媽媽約好了,準備舉辦一次“家庭智力比賽”。
暑假到了,舉辦比賽那天,我首先學著電視上主持人的樣子,走到臺上,清了清嗓子說:“現在,我宣布,家庭智力比賽正式開始。首先,我們請紅方媽媽回答問題:什么叫文言文?請舉一個例子!眿寢屄犃,想了一會兒說:“文言文指事中有人,人中有情,情中寓理的詩詞,例如《學弈》這篇敘事的古文,告訴我們做學問或做任何事情,都要專心致志,否則,將一事無成!蔽也唤钠鹆苏,說:“回答正確,給紅方加十分!
說完,便轉過身在黑板上紅字紅棉寫了個“加10”,“下面請藍方爸爸作題:兩只鵝同時放進冰箱里,一小時后,一只死了一只卻還活得好好的,這是為什么?”“嗯,這個嘛……”我見爸爸答不上,就揭曉了謎底:“因為那只鵝不是一般的鵝,它是南極的主人—企鵝,給藍方減十分!下面是笑話比賽,無論說什么笑話都可以,只要把婆婆逗樂,就可以得到加分!”話音剛落,媽媽便高高舉起了手說:“從前有個笑話大王,一次,他誤闖了一戶人家,被人逮著了,那人聽他說他就那個遠近聞名的笑話大王時,便要求他說一個字,把他逗笑,笑話大王不假思索地說了一個屁字,那人不懂什么意思,笑話大王說:‘放也由你,不放也由你!蔽衣犃,忍不住笑了起來,就連媽媽的對手爸爸也笑了起來……
最后,媽媽以二十分的優(yōu)勢大獲全勝,這個“智力比賽”真有趣,既豐富了我們的語文知識,又考了我們的智力,為家庭增添了無窮無盡的樂趣。
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 篇2
在暑假中我發(fā)現了一個有趣的事情,那就是聲音。
清晨,太陽公公醒來了。早晨的公雞伴著朝霞開始打鳴,歡快的鳥兒歡快地在枝頭唱歌,小狗汪汪地叫著,蜜蜂嗡嗡地鬧著……所有的動物都迎著陽光發(fā)出不同的聲音,來贊嘆這個美麗的早晨。
新的一天開始了。
早晨的聲音是熱鬧的。汽車聲。喇叭聲。孩子們的讀書聲。大人們的吆喝聲。我感覺著正是一首城市交響樂啊!
晚上的聲音是輕柔的。除了馬路上少許汽車駛過的聲音,大人小孩都依次進入了夢鄉(xiāng),許多聲音從深夜悄悄地溜走了,只剩下蛐蛐孤獨的知了聲。
夏天的聲音是雷雨交加的。雷電來臨時,轟隆隆的聲音讓我覺得好害怕,總覺得雷電要把房子劈開似的,孩子們都哭著躲進媽媽懷抱里。
啊!聲音是多么美妙的啊!
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 篇3
今年暑假,我和同學一起去了杭州,讓我印最深刻的是森林氧吧爬山時的大汗淋漓。
剛走進森林氧吧,頓時,一股清新的空氣“侵入”了我的肺部,真是透心涼!大門進去后,有三個池塘,里面分別養(yǎng)著大、中、小三種大小的金魚,我本能的走進池塘想要玩水,可剛進去,那冰冷的水可出乎了我的意料。
玩過一陣后,我們一大群人開始爬山了,可爬山的路上可不是那么無聊哦!因為密布的樹林和露水,顯得森林的十分潮濕,我們在爬山的時候,大家都滿頭大汗的,但是每走一段路,就會出現一個小池塘,池塘的上方還有水往下流。奇怪的是,這里的每一個池塘里的'水都是冰冷的,很涼。因為大多是小孩子,每遇到一個池塘都會在水里玩一會兒,而張雨軒卻不小心在水里摔了一跤,她的衣服全濕了,大約五分鐘后,她的衣服就干了,她還稱自己的衣服為“神奇衣服”。
爬上山頂后,一覽山下的風景,一眼望去滿山都是郁郁蔥蔥的參天大樹,吹著涼爽的風,真讓人心曠神怡。
而下山的方法有兩種,一種是步行,還有一種是滑草下山。這個滑草道是華東最長的一條,足有120米。每一個同學都要參加,我也只好硬著頭皮參加了?粗粋個同學滑了下去,我不禁緊張了起來。當工作人員問:“下一個誰?”我鼓足了勇氣,對自己說:“加油,這個有什么可怕的!”我對他說:“我來!”我踏上了滑板,深呼了可口氣。工作人員使勁一推,我就順著滑道滑下去。耳邊的風呼呼的吹著,感覺滑道旁的樹枝快速的移動著。我心里暗暗地笑著:一點也不可怕!我的膽子還是挺多的嘛!
下了山后,大家都已精疲力竭,早早地就回家去了。在回去的路上,我還在和同學們說:“滑草一點也不可怕的了啦!”
【【精華】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三篇】相關文章:
【精華】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合集9篇02-10
【精華】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300字三篇02-10
【精華】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匯編8篇02-10
【精華】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300字3篇02-10
【精華】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匯編7篇02-12
【精華】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錦集10篇02-08
【精華】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錦集8篇02-08
【精華】六年級暑假趣事作文300字四篇02-07
高二暑假趣事作文08-04
暑假趣事高二作文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