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
過新年當然少不了拜年這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
每次到了這個時候,豐席盛宴,火樹銀花是問我們最經(jīng)常見的一個場景。家家戶戶歡聚在一堂盡享天倫之樂。
還記的,小的時候春節(jié)是我們最喜歡的一個節(jié)日,每次選衣服都會選口袋大的衣服,因為這些空間都是為了糖果和紅包所存在,到了要拜年的時候,就由家人帶著去各位叔叔阿姨那里拜年,可不要小看拜年,它也是相當有講究的。
從臘月二十八開始叫拜小年,初一到初五叫拜大年,初六元宵節(jié)前叫拜晚年。
開始拜年的兩三天,我是很樂意的。到親戚親走一趟,又吃又玩,嘴乖一點說聲“過年好”還會有個紅包,可是新鮮勁一過,我就開始噘嘴了,我們家親戚多,七姑八姨,五眷六舅一個個都得拜,都得重復(fù)同一套禮儀,啰啰嗦嗦拉一大堆家常,遇上客氣的還留飯留菜……一天聽下來,還真累人,有時覺得這千百年延續(xù)下來的習(xí)俗真有點沉重。
等到大年小年統(tǒng)統(tǒng)拜完了。年味也就像爆竹的硝煙一般散盡了。爸媽上班,我上學(xué),一個假期就這么過去了。
這樣過了許多年,情況有了改變:那年過年流行拍“全家福”,祖孫幾代,聚到某一個長輩家,拍張全家福,一則留個紀念,二來敘敘舊,拜拜年,即融洽又方便,而且年味正濃,可以翻開相薄,看到那些發(fā)了黃的照片上歡樂的笑臉,還感到年味的甘醇。
大年三十全家人吃團圓飯的時候,由一位攝像師,拍上半小時的錄像,留住了一年的歲月精華。午夜零點鐘聲一敲,家里的電話鈴一陣陣地響,親朋好友爭著掛熱線電話拜年,一聲聲“新年快樂”的問候,傳遞著友誼吉祥,而且旅游過年風(fēng)氣也越來越濃,今年春節(jié),我們?nèi)胰ヌK州拜年,姐弟相見,母女團聚,一家人盡敘別來之情,共享天倫之樂,蘇州園林使我大開眼界,蘇州佳肴讓媽媽享之盡,年邁的奶奶看著蘇州刺繡,竟然興致勃勃地和小輩們談起好作閨女時的一手針線活……
斗轉(zhuǎn)星移,桃符更新,短短幾年,拜年的習(xí)俗變化竟如此之大,作為一種耐人尋味的文化現(xiàn)象,引起的思索是相當深刻的。
篇二:
“百里不同風(fēng),千里不同俗!辈煌牡胤綍胁煌男履炅(xí)俗,讓我來帶你們走進我的家鄉(xiāng),走進家鄉(xiāng)的新年習(xí)俗。
春節(jié)差不多在臘月中旬左右就開始了。那個忙碌簡直無法形容。臘月二十這天,家家戶戶都要做油炸果,酥角,米粽,年糕。用糯米打成粉,用糖和粉擰成。
孩子們準備過年,第一件事是買糖果,餅干。第二件大事是買爆竹,特別是男孩子?峙碌谌虏攀琴I個各種玩意兒——口琴,風(fēng)箏等。
孩子們歡喜,大人們也忙亂。他們必須預(yù)備過年吃的,喝的,穿的,用的,好在新年時顯出萬象更新的氣象。
臘月二十三過小年,差不多就是過春節(jié)的彩排。天一擦黑,鞭炮響起來,便有了年的味道。這一天是要吃年糕。
過了二十三,大家更忙。必須大掃除一次,還要把雞,肉,魚,青菜,年糕什么的都預(yù)備充足——店鋪多數(shù)正月初一到初七關(guān)門,到正月初八才開張。
除夕真熱鬧。家家趕著做年夜菜,到處都是酒肉的香味。男女老少都穿起新衣,門外貼上了紅紅的對聯(lián),屋里貼好各色的年畫。貼好后人們要祭祖。飯后是我們孩子們最快樂的時刻,因為要領(lǐng)壓歲錢。
正月初一的光景截然不同:鋪戶上看板子,門前堆放著昨夜燃放的爆竹紙皮。正月初二,大家提著大大小小的禮品回娘家。
正月初六,大家起得十分早,大家忙著為“老爺”準備飯菜,“老爺”游門是家鄉(xiāng)年的重點。這天,你會看到大大小小,不同顏色的旗子,這是護送“老爺”的旗子。旗子是以前“老爺”留下的,十分有價值。
元宵上市,春節(jié)的又一個高潮到了。正月十五,處處張燈結(jié)彩,整街像是辦喜事,紅火而美麗。這天月晚,大家會到廟里去看別人演戲,燈火越亮,觀眾就越多。
一眨眼,到了春節(jié)的尾聲,春節(jié)使我們又增長了一歲,更懂得了許許多多的事情。春節(jié)使這個慈祥的祖國母親精神煥發(fā),滿面紅光,喜氣洋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