篇一:愛占便宜的后果
前幾日,鵝太太散步回家,順路去火雞先生家做客。火雞先生家的門鎖壞了,她只得從窗戶艱難地爬進去。
火雞先生熱情地招待了鵝太太。鵝太太美美地飽餐了一頓!霸摶丶伊恕!冰Z太太說?墒牵Z太太怎么也爬不到窗戶上。火雞先生費了好大的勁兒,才把她扶上窗臺。
過了幾天,貪心的鵝太太又來到火雞先生家做客。門鎖還是沒有修好。她只好又從窗子里擠了進去;痣u先生更加熱情地接待了鵝太太。他做了一個更大的蛋糕和一大桶飲料。鵝太太的眼睛發(fā)著亮光,口水不斷從嘴角留下來。她想:“我今天一定要吃個痛快!”她不等火雞先生讓座,就迫不及待地狼吞虎咽了起來。
一會兒功夫,桌上的東西全被她吃光了。鵝太太響亮地打著飽嗝,撫摸著快要拖到地面的肚皮,滿足地笑了。
“我要回家了。”鵝太太說。
鵝太太一步一挪地來到窗戶前?墒牵还芩趺磁,就是爬不到窗戶上去;痣u先生見狀,使出吃奶的勁才把鵝太太的肚皮扶到窗戶上。可是,鵝太太肥胖的身體像堵在瓶口上一樣,卡在了那里。火雞先生從后面的窗子翻了出去。抓住鵝太太的脖子拼了命地拔啊拔啊。鵝太太的脖子被拉得老長老長,痛得她“嘎嘎”地慘叫,還是拔不出來;痣u先生想了個辦法,他把肥皂抹在鵝太太的大肚子上。鵝太太癢得“嘎嘎”大笑。再用力拔,鵝太太還是卡在窗戶里出不來。
“怎么辦呀?”火雞先生急得團團轉(zhuǎn)。
“有了!”火雞先生拍著腦袋說。他把森快里所有身強力壯的動物都叫來了。有勇猛的老虎、高大的毛象、雄健的獅子和強壯的老牛。大家你摟著我的腰我摟著你的腰,排成了一個長長的隊伍,像拔蘿卜地抓住鵝太太的脖子,一起慢慢拉。只聽鵝太太大“嘎”地大叫一聲,暈了過去?墒沁是沒拔出來。
大家一看這么拔不是辦法,便讓老牛跟獅子翻進去從里面推,其他人還在外面拔!1-2!1-2!”大家咬著牙,喊著口號,滿以為可以拔出來的。可是,早已暈厥的鵝太太還是卡在窗戶里。
大家筋疲力盡,停下來休息。蘇醒了的鵝太太哭爹喊娘:“疼死我了,夾死我了!……唉!都怪我貪吃啊!”她后悔萬分。
天快黑了,大家也沒想出更好的辦法。只好先各自回家,等天亮了再想辦法。
第二天清早,卡在窗戶上暈睡過去的鵝太太醒來了。她意外地發(fā)現(xiàn)自己的肚子瘦了好幾圈。她完全可以自己爬出窗戶了。
趁天還沒有亮,羞愧的鵝太太一溜煙兒地跑回了自己家。
從此以后,鵝太太再也不敢到別人家蹭吃蹭喝了?吹交痣u先生和老虎、大象他們,就羞得紅著臉跑開了。
不信?你去看看,鵝太太的臉到現(xiàn)在還是紅的呢。
篇二:莫讓紙質(zhì)書成歷史
21世紀(jì)“信息大爆炸”使得一些中小型實體書店紛紛受到電子書的“當(dāng)頭一棒”。電子書對實體書的“吞噬”速度已讓無數(shù)愛書人膛目結(jié)舌,心痛不已。誠然,電子書作為新世紀(jì)的產(chǎn)物便攜了人們的生活。然而大批量的我文字信息化無疑是對其內(nèi)在分量的一種減輕。縱使科技多么發(fā)達,紙質(zhì)書也不該淪為時代的眼淚,人們的靈魂更不該被數(shù)字化的“淺閱讀”支配。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二者關(guān)系如何?”“沒有兩者,路,就是書!薄@是一代大作家余秋雨的回答。人不能停止前進的步伐與人不可能拋棄有分量的紙質(zhì)書一樣。如果將電子書比作“坐車”,那么紙質(zhì)書便是“步行”。你縱可把坐車當(dāng)做便攜的出行方式,卻不可能拋下“步行”。陡峭的山壁要你緩慢爬行,漫漫人生路也要你獨自踱步。正因如此,紙質(zhì)書籍不該被數(shù)字化電子書無情取代!它是文化傳承的源頭,是傳承千年文化的最原始,最深沉,也是最不可或缺的有情載體,而非同于電子書之淺薄。
所謂“信息大爆炸”,影響的也遠遠不只是紙質(zhì)書籍,現(xiàn)代人大多已拋棄了傳統(tǒng)的書信方式,發(fā)起E-mail來高端大氣上檔次。而現(xiàn)代人寫E-mail更是匆匆忙忙,有事說事,還都是事務(wù)性的事,然后一點鼠標(biāo)就走了。滿屏的四方字一個個排列整齊,怎么看都像人工化肥的蔬菜水果,全然沒了文字的內(nèi)在神韻,沒了寫字人的性情,甚至連姓名也被虛擬的昵稱漠然取代。
而每當(dāng)我給親近的人寫信時,還是習(xí)慣用紙筆,我是堅信著文字的生命與情感的。傳統(tǒng)的書信從寫信、貼郵票到寄出,恰似一個醞釀的過程,在速度上與發(fā)E-mail相比簡直是天壤之別。然而這個緩慢的過程卻正是一個沉淀情感的過程,內(nèi)心所有情感都一點一滴地滲透在筆紙間。而數(shù)字化信息則像是隔著一層什么,就像打電話時盡管你能清楚地聽到對方的呼吸,可有些話卻在怎么也說不出來,最后還得接住筆紙。
眾皆狂熱躁進,你能潑一頭冷水,慢下來,便能獨樹一幟,數(shù)字化信息是萬萬不能稱之為文字的,它缺少了文字生生不息的靈魂,缺少了寫文字斟酌良久的情感。那畢竟是傳承了千年的文化啊!它理應(yīng)不該被不帶任何內(nèi)涵的干癟的數(shù)字化編程取代!
多少傳承千年的文化被戰(zhàn)火無情地卸去龐枝軋軀?多少傳承千年的文化因短淺的目光被無情取代?為何老北京只剩下前門孤零零地佇立在那里?又為何老北京的城墻只剩下斷壁殘垣比廢墟?人類難道還想重蹈覆轍嗎?文字難道也要在走上這么一遭嗎?社會在進步,科技在進步,可社會的進步和科技的進步難道就注定要紙質(zhì)文字成為歷史嗎?
往事越千年,歷史的風(fēng)塵不該將紙質(zhì)文字更迭。就像一個人不管官位多大總要還原為人,不管壽命多長總要壽終成鬼。人類,不管掌握了多高的科技,都該有回歸人之初原始的平靜之心,一支筆,一張紙,一本書,捧起演變千年的文字,為華夏民族延續(xù)千年的文化熱度保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