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凡學業(yè)、事業(yè),小至應試中第、謀取官職,大到江山社稷、民族興旺,能有所成就者,無不有志之人。下面是高二有志者事竟成議論文600字,歡迎參考。
有志者事竟成議論文600字篇一:有志者事竟成
立志指立定志向。每個人對未來都有所希望和計劃,立志是成功的起點,有了壯志和不懈的努力,就能向成功邁進。
由古至今,有多少立志成才的故事。我國明代畫家王冕,少年時放牛,立志要把荷花佳景惟妙惟肖的畫出來。他不分晝夜的繪畫,立志不移,后來成為當時著名的畫家;司馬遷寫《史記》,遭到李逵之禍株連。但他矢志不渝,忍辱負重,身受腐刑,幽而發(fā)奮,經(jīng)過10年余的努力,終于寫成著作——《史記》;晉代書法家王獻之楔寫字,用盡18缸水,終于成為一代書法大師……他們都是從小立志,向自己的目標不斷努力、拼搏,經(jīng)過許許多多的阻攔卻堅持志向,獲得成功。
清代蒲松齡說過:“有志者事竟成,百二秦關終歸楚;苦心人天不負,三千越甲可吞吳。”是啊,只要我們給自己一個志向,每當要放棄時,就會充滿希望,繼續(xù)拼搏,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相反,如果一個人沒有志向,或是有志向卻不努力,他的人生將會是怎樣?我們生活中,這樣的人也不少見。有些是無志向,整天混時間,過一天是一天,就從未想過明天我要做什么,今天我還有哪些事沒做完。這些人可以說是不懂得珍惜時間、珍惜美好青春的人,可能只有長大才能體會到岳飛那句“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敝邪。還有些就該是有目標卻不努力的人了。他們要比沒目標的人要好很多。因為只要他們肯用點功,一步步朝志向邁進,相信他們也會和有目標的人一樣有所作為。
立志不分早晚。如宋朝文學家蘇洵27歲開始發(fā)奮,立志讀書,晝夜不息,結(jié)果大器晚成,終于成為唐宋八大散文家之一。
現(xiàn)在也有很多立志成才的人。我們熟悉的主席周恩來。他從小就立志要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現(xiàn)在就成為了偉大的領袖,報效祖國。
只要有志,我們就有前進的目標;只要有志,我們就會為目標而奮斗;只要有志,我們就會成功!
有志者事竟成議論文600字篇二:有志者事竟成
立業(yè)靠志氣,志氣是完成事業(yè)的脊梁。所以,有志的人都敢于拼搏,他們終能成為成功者。
志,是成功的先行官。周恩來總理年少時,其校長間同學:“為何而讀書?”大家各抒己見,周恩來回答:“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周恩來以此話為志,和許多志士仁人一起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的騰飛。是“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的志為周恩來的成功亮起了第一盞航標燈,假若他沒有立下“為中華之崛起”而奮斗的壯志,他就不會在漫長的革命生涯中,經(jīng)艱辛歷百折而不澆。
志,是引導人成功的燈塔。曾經(jīng)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立志“揭開放射線的真面目”。在進行艱苦的實驗時,她以自己的志向為目標,經(jīng)過一次次的失敗,從發(fā)現(xiàn)鐳到提煉出鐳直至分析出鐳的性質(zhì),最終揭開了放射線的真面目。是她的志向引導她走向成功。在人生的海洋里,人好比航船,成功是金色的彼岸,而崇高的志向是航行中引路的燈塔,有了燈塔,船就不會迷失方向,就會到達金色彼岸。
志,可使人忍受磨難,樂觀向上。越2勾踐被吳國軍隊打敗,忍受奇恥大辱,給吳王夫差當仆役。三年后,勾踐被釋放回國,立志洗國恥。他晚上睡在柴草堆上,屋里吊著一只苦膽,每天都舔嘗苦膽的滋味,體驗亡國之恥。勾踐發(fā)債圖強,終于使越國繁榮昌盛起來,最終打敗了吳國。
“志不強者智不達!敝袊糯苋四拥脑挷粺o道理。有人曾問三個砌磚者:“你們在干什么?”一個答:“建造世界上最好的房子!绷韮蓚分別答:砌磚、賺錢。后來第一個人成了建筑家,而另外兩人一無所成,仍靠砌磚維持生計。由此可見,一個人成就的大小還在于其志向的強弱,“志”弱者好比“智”弱者,永遠不會有什么成就,他們只會在小圈子里為了眼前的利益奔波,就像那兩個砌磚者,想的只是眼前的“砌磚”。
世上有成就者,無不都是有志者,有了志氣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只要有一個堅定的志向并為之努力,就會成功。因此,我們完全有理由永遠相信——有志者事竟成。
有志者事竟成議論文600字篇三:有志者事竟成
當自己失意時,你是否會唉聲嘆氣,你是否會一蹶不振;埋怨老天的不公,感嘆命運的不濟。但此時,你是否想到過這一至理名言:“有志者事竟成。
翻開歷史的典籍,這樣的事例舉不勝舉。
身殘志堅的羅斯福,他的故事一直震撼著我們的心。1882年他出生在美麗的赫德遜河畔的一處莊園里。18歲時,羅斯福經(jīng)過自己的努力考入了哈佛大學。1904年畢業(yè)后,又進了哥倫比亞大學法學院學習法律。當選紐約參議院后,初出茅廬的羅斯福積極倡導革新,很快成為新聞人物。但天有不測風云,在39歲那年,他竟然得了小兒麻痹癥,只能靠雙拐和輪椅走路,這對他來說,無異于五雷轟頂。但羅斯福并沒有在病魔的重壓下屈服,他開始了艱苦的鍛煉。為了活動四肢,他經(jīng)常像小孩一樣爬行。最后,他竟成了美國的第22任總統(tǒng)。他的成功,難道不是他的頑強的意志所起的作用嗎?
大名鼎鼎的拿破侖你一定不會陌生。他從小就樹立了遠大的志向:做一個出色的將軍。于是,在他10歲時,他的父母決定把他送到軍校去。在那里,拿破侖時時不忘自己的目標,刻苦學習、廢寢忘食,成績突出,被校方評定“能成為一名出色的水兵”。由此他又被送到了巴黎軍事學校。1879年法國大革命爆發(fā)后,反法同盟進攻法國,拿破侖憑著他的果斷和高超的軍事才能,當上了司令,那一年他才24歲。拿破侖當上了司令后,仍然以身作則,嚴格要求自己的軍隊。正因為他有遠大的志向和杰出的才能,最后他才贏得了“歐洲第一名將”的稱號。
還有我們敬愛的周總理“為中華崛起而讀書”的誓言;張海迪身殘志不殘的感人事跡等;這些無一不告訴我們:只要你有遠大的理想,不懈地努力,你就會取得成功。在這一點上,我也有親身的體會。
成功就這么簡單:只要你有意志,只要你有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