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又是一個清明節(jié)到來了,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潤濕的空氣中飄著豌豆花和青草的香味,我和家人提著鮮花、蠟燭來到了鳳凰山陵園給逝去的親人掃墓啦……
篇一: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記
又是一個清明節(jié)。這是我第四次站在您的墓前,也就是說,您,已經(jīng)離開了我四年了,我的爺爺。
我直到現(xiàn)在也記得爺爺?shù)哪菑埐紳M皺紋而又精神的臉和那雙蒼勁有力卻又突兀著青筋的手,一次又一次的撫過我的面頰,可是現(xiàn)在再也見不到了,空中那綿綿細雨似乎在訴說我的悲傷。
小時候,我是被爺爺奶奶拉扯大的,那時的我很不聽話,奶奶總是罵我,而爺爺卻是護著我,每逢雨季,您都是帶我到河邊釣魚,滿載著歡樂回家的,可是現(xiàn)在,正值雨季,我卻站在您的墳前默默流淚,我是多么想和您再去河邊釣魚啊,哪怕只有一次也好,但這一切終究是挽不回的,留給我的,唯有深深的懊悔。
這四年來,我每次都在您的墓前輕輕地擦去墓碑上的灰塵,在您的墓前的野花叢中輕輕的灑上水,跪在您的墓前虔誠的祈禱,我把我對您的思念都融進了每年清明的絲絲細雨中,爺爺,您好嗎?
也許家人對您的失去已經(jīng)習以為常了,但我卻沒有,我想念你溫暖的笑,想念你因怕我著涼而給我送來的外套,想念你破了洞卻不舍得丟掉的白色襪子,想念你的味道,可這一切都隨著你的失去而煙消云散了。
雨大了。
篇二: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下過幾陣蒙蒙的細雨,潤濕的空氣中飄著豌豆花和青草的香味,我和家人提著鮮花、蠟燭來到了鳳凰山陵園給爺爺掃墓。
順著石階拾級而上,掃墓的人真多啊!一位老奶奶獨自一人站在墓前,雙手合十,低著頭、閉著雙眼在輕聲地念經(jīng),仿佛在念著什么密碼,我一句也聽不懂。可她看起來是那樣莊嚴虔誠,姑姑說她是在超度亡靈,我也聽不懂,我正想問,又想起媽媽給我打的“預防針”——莊嚴的場合不要隨便說話,我只好硬生生地把問題咽了回去。忽然耳邊傳來一陣哀痛的哭聲,我循聲望去,只見一位女士正拍打著墳墓痛哭著,邊哭邊訴說著什么。多可憐啊,她準是失去了自己最親愛的家人,我呆呆地望了她一會兒,心里有一種說不出的難受。一群孩子跑上來了,他們急著想要放萬花筒呢,聽著那震耳欲聾的聲音,我忙捂上了耳朵,討厭這噪音打破了大山的寧靜。
終于到爺爺?shù)哪骨傲耍驹跔敔數(shù)哪骨,我小聲地念著墓碑上的字,念完,我心里一震,原來爺爺在一九九八年就去世了,離現(xiàn)在有十五年了,遺憾的是我根本沒見過爺爺。要是爺爺還健在,我遇上困難一定會向爺爺請教,因為爺爺一定有辦法嘛。姑姑點燃了蠟燭、香,燒起了紙錢,她對著墳墓恭恭敬敬地拜了起來,拜著拜著,我發(fā)現(xiàn)姑姑的眼眶紅了,淚水順著她的臉頰滑落下來,我的心里也感到酸酸的。爸爸告訴我,爺爺是一個勤勞、寬容又多才多藝的人。爺爺一生坎坷,生前是婁岙小學的校長,為了辦好教育,他勤勤懇懇,募集資金建學校,招聘優(yōu)秀的老師,把學校辦得蒸蒸日上。爺爺是村民們敬仰的文化人,他經(jīng)常為村民們寫信、寫春聯(lián),婁岙老人亭的柱子上就有爺爺寫的對聯(lián)。爸爸經(jīng)常教育我,要向爺爺學習,做一個優(yōu)秀的人。啪嗒,啪嗒,一顆顆大大的燭淚不;,仿佛是寄托我們對親人的哀思。
離開鳳凰山陵園,沿著彎彎曲曲的山路,我們又去祭拜了曾祖父、高祖父。媽媽告訴我,掃墓不光是為了緬懷、感恩先祖,更重要的是告訴先祖,我們會更幸福地生活著,讓先祖?zhèn)兒湃I缴祥_滿了一樹一樹的金銀花,樹木抽出了新的嫩芽,遠處,油菜花給遍野鋪滿黃金,紫云英染得滿地嫣紅……
篇三: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本來,清明節(jié)應該看杏花的,可我卻在雞鳴寺看了櫻花。
中午,陽光明媚。爸爸帶我來到了雞鳴寺的櫻花大道。櫻花大道在清明節(jié)三天的小長假中簡直就是一片海洋。那兒是花的海洋,是人的海洋,也是歡聲笑語的海洋。每當風輕輕地吹來時,櫻花樹便伴隨著微風跳起舞來,一會兒搖擺著枝條,一會兒揮舞著枝條。當枝條擺動起來時,櫻花大道上就像下了一場櫻花雪一樣,雪白的花瓣漫天飛舞,那場面,可美了。
看著無與倫比的櫻花,我想起了一個與櫻花有關的傳說。從前,有一位美麗而善良的仙女,叫做櫻。她居住在日本的上空。有一次,天上的兩個神仙因一點誤會大打出手,搞得日本居民整天生活在兵荒馬亂的日子里。櫻作為日本的守護神看著日本的居民死于非命,便用自己的生命消除了兩個天神的誤會。從此,日本的人們過上了好日子。日本人為了紀念這位用生命守護他們的仙女,把她死后化作的那一棵樹開的花當作“國花”,就是櫻花了。
現(xiàn)在,每當看到清白美麗的櫻花時,便想起這個美麗的傳說。同學們,你們一定要好好愛護櫻花樹,讓櫻花開得更加燦爛炫目哦。
篇四: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正如杜牧的詩句一樣,每年的清明節(jié)都是伴著蒙蒙細雨而至,給人一種憂愁的感覺。
有是一年一度的清明節(jié),雨點在空中胡亂地飛舞著。我跟隨著爸爸媽媽回到了我那“久別重逢“的家鄉(xiāng)。這天早上,映入眼簾的是濃郁的天,我在林中徘徊了一會兒,以往的歡聲笑語全都被這“清明爺爺”無情地掠奪走,感到的是一絲絲的憂愁。任是不適宜!爸爸媽媽拉著我來到了踏青的路上。一步步地踏著路上的荊棘,順著泥濘的小路,我們來到了祖母的墳前。這一路上的花紅柳綠都變得黯然失色。
祖母的墳前有一些雜草,雖然我沒有見過祖母,但是每次回到故鄉(xiāng)的時候,婆婆爺爺與伯伯,姨姨都會提起祖母,我是唯一一個沒有見過祖母的人,可是每次來到祖母的墳前,我的心就感到一陣陣的絞痛。也許是聽說過祖母那些不驚天動地,但卻讓人感動得淚流滿面的“偉大”事跡。爸爸告訴我:“我的奶奶,也就是你的祖祖經(jīng)常自己節(jié)約下錢來給我們買好吃的東西,例如,糖果,蛋糕之類的。當時缺糧食時,我的奶奶自己就喝米湯,讓我們吃米飯。”當我一次次聽完祖祖的這些感人事跡之后,我仿佛漸漸地愛上了這個我不曾蒙面的祖祖。我的心中感慨萬分。
在祖祖的墳前,我獻上了一束在泥濘小路上摘下的“清明花”,當我將這束花放在祖祖的墳前時,我眼眶里的淚水像一粒粒珍珠一樣,不由自主地一蹦而出,此時此刻我的心中懷著對祖祖深深的祝福:祖祖,希望你能好好做一個“天使”。
年年有清明,年年有憂愁。有一些憂愁不是所有人都能感受得到的。清明總是伴著蒙蒙細雨而至。
篇五:
清明,是24節(jié)氣之一,是中國的流傳千年傳統(tǒng)節(jié)日,我想,在每一個人的心中,它都有著不一樣的含義。它的由來很耐人尋味。
清明節(jié)與春秋五霸晉文公重耳有關。重耳耳垂大,肋骨是連在一起的,一只眼睛里有兩個眸子。晉國內亂,公子夷吾和重耳逃亡在外。公子夷吾殺太子自封晉惠公,對他更加無禮,重耳只好帶著狐偃、狐毛、介子推等人去投奔齊國,在途中公子重耳因連日吃野草,發(fā)病了,奄奄一息,可在荒山野嶺中哪有大夫?為了就自己主公,介子推割下身上的一塊大腿肉生火做湯,把肉湯送給重耳,他的病好了。
他到了秦國,在秦穆公的幫助下回了晉國做了晉文公,國家建立之后,晉文公把手下的有功之臣都封了官,有人告訴他那肉湯是介子推的肉,說重耳忘記給介子推封官了。于是他后悔忘了給介子推封,可是現(xiàn)在六部的尚書都有人做了,他去請介子推去做官,誰知介子推隱居綿山,文公不忘本,就親自去綿山請他,但是就是找不到他。
有人出了一個餿主意:燒山必他出來。但是介子推和老母就是不出來,后來兩個人抱著兩棵老柳燒死了。文公命一看追悔莫及,下令舉國哀悼介子推,把綿山重新命名介山,規(guī)定每年的這一天全國不許用火,并要插柳,還將4月5號命名為清明,又稱寒食節(jié)。
兩千年來,我們中國人很重視這個節(jié)日,在清明節(jié)這一天家家不動火,只吃一些隔天的菜或青團之類的。近來我國又把它定為法定假日。讓人們有時間去祭祖、掃墓、踏青。
清明節(jié),標示著中國千百年來的一個傳統(tǒng),說明中國人是講義氣的,重感情的,中國人有恩不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