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記事散文1000字
不經(jīng)意間,又到了秋天。
窗臺梧葉飄飄,細風不絕如絲;天外浮云悠悠,高空凈藍似水;城郊四野茫茫,山色層林盡染。這樣的天氣里,或徒步郊外,或登山臨峰,或垂釣池邊,都是不錯的選擇。但是我卻沒有這樣的心情,因為大伯的生命,已如秋葉搖搖欲墜。
大伯從查出罹患肺癌到病情暴發(fā),再到昏迷,僅僅二十天。在他最后的日子里,我們這些侄子原以為能略盡孝道,給操勞一生的他些許安慰,但現(xiàn)在卻沒有辦法了,正應了“樹欲靜而風不止,子欲養(yǎng)而親不待”那句古話。
大伯為我們整個大家庭吃了很多苦。我爺爺在與奶奶定婚之后即患嚴重風濕關節(jié)病,喪失勞動能力。奶奶認為這是她的.命,不愿悔婚,不顧父母勸阻,毅然與爺爺成婚,含辛茹苦為我們這個大家庭操持了一生。大伯自七、八歲時就幫助奶奶勞動,在上世紀四十年代那樣苦難的歲月里,一個小腳女人守著殘疾丈夫,領著一群幼兒在家族的歧視和鄰里的白眼中過活,作為家中的長子,該受多少磨難呢!我小時候,常聽家人說起大伯的辛苦,說他為了蓋房子曾一天之內(nèi)去離家近五十里的地方拉石頭跑過兩個來回,每車石頭千多斤;說瘦弱的他干活時像根鐵條;說他在三年困難時期帶領全家人討飯時被人當作偷雞的關了一天一夜,見到奶奶后大哭不止。每到此時,我仿佛看到一個衣衫襤褸的討飯孩子在過掙命的生活,身后則是單薄的母親和一群年幼的弟妹。
大伯只是一個最普通的農(nóng)民,他的一生,沒有偉大的事業(yè),有的就是為了一個大家庭做出了不朽的貢獻?恐男量鄤谧,二伯上大學參加了工作,三伯參軍,五叔也學習至高中畢業(yè)。我們這個大家庭在七、八十年代曾多次榮獲山東省菏澤地區(qū)五好家庭,于我們是很珍貴的榮譽。后來叔伯們各自成家,生活都變的好起來,大伯和眼有殘疾的伯母還是過著清苦的日子。大伯母偶爾會心理不平衡地對其他人說起大伯對整個大家庭的貢獻,但是大伯每天喝烈酒、抽土煙,樂呵呵地生活,從來沒有抱怨過什么,從來沒有主動要求過大家對他接濟。他淳樸善良,樂于助人,村里的喜事喪事總是積極幫忙。他對于后輩們慈愛關懷,像爺爺、奶奶一樣。在他將近昏迷時,我告訴他二伯父就要從外地回來看他,他還說不叫回來,沒什么事。
奶奶臨終時,最不放心的就是大伯,怕辛苦一輩子的大伯晚景凄涼,這是奶奶對吃苦受累最多的孩子的歉疚和牽掛。對于大伯,叔伯們和我們做侄子的都有養(yǎng)老之心,可是沒想到大伯的病情發(fā)展這么快,雖然說得了這樣的不治之癥能少受點痛苦,但我們連床頭進藥之孝都沒能盡到,則更為此悲傷哀痛。
或許,大伯就是一支生命之燭,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卻不愿給人留下一點蠟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