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野舊夢聽評書優(yōu)美散文
大刀帶著風(fēng)聲呼的劈下來,岳云大叫一聲哎呀不好!欲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分解-----收音機里偶爾傳來劉蘭芳說評書《岳飛傳》的聲音,這鏗鏘有力,抑揚頓挫的聲音太熟悉了,聽著它勾起了我童年無限的回憶。
上世紀(jì)七十年代,正值我國物資極度困乏的時期,很多家庭生活不能解決溫飽問題,更別說有書讀,有小說讀,就是得到一本連環(huán)畫也是如獲至寶。四大名著,民族英雄,都是我聽評書才接觸的。那時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熱播的有袁闊成說的三國演義,單田芳說的水滸傳,封神演義,而劉蘭芳說的岳飛傳,楊家將最讓我們癡迷。聽評書讓我認(rèn)識了曹操,劉備孫權(quán),認(rèn)識了關(guān)羽張飛,認(rèn)識了岳飛岳云,知道了忠君報國,俠肝義膽,明白了善惡美丑,評書像一塊巨大的磁石吸引著我們。
記得每天大約下午五點半評書開播,這時大人們還不能放工回家,自然沒有晚飯吃,我們空著肚子趕到村大喇叭揚聲器)下,幾千人口的村莊,這樣的大喇叭只有三個,分散在村子的三個角落,這些喇叭主要是用來通知村里大事小情的,也播放電臺節(jié)目,記得有新聞和報紙摘要,小喇叭少兒節(jié)目,而最吸引我們的是評書聯(lián)播了。我家離喇叭太遠(yuǎn),根本聽不清,于是只有跑著趕往大喇叭下,坐在一塊撿來的磚頭或石頭上,兩手抱著膝蓋,昂著頭端詳著大喇叭,靜靜地等候著,當(dāng)耳畔響起劉蘭芳的聲音時,我感到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孩子,我們津津有味地聽著,癡癡迷迷地想著,一個個生動的故事,一個個鮮活的英雄好像從大喇叭口里跳出來似的,我們小小的心靈隨著評書的情節(jié)起起伏伏,有時緊張地攥緊了拳頭,聽到岳飛風(fēng)波亭遇害時我們都流下眼淚。聽到金兵抱頭鼠竄時,我們不禁鼓起掌來。最不愿聽到要知后事如何,且聽下回---,我們恨不得一天聽完。評書在精彩的.節(jié)骨眼上結(jié)束了,我們?nèi)猿两诠适虑楣?jié)中,清醒時才發(fā)現(xiàn)大喇叭下已經(jīng)聚集幾十個孩子,都如我抱著膝蓋,昂著頭。
有時不知是什么原因,大喇叭沒有響,沒有播放,我們仰著脖子,像雄雞打鳴似的拉直脖子等待奇跡的曙光,可還是沒有任何響聲,那份懊惱和失落比吃不上白面饅頭還甚,不知誰喊了句去陳木匠家去聽,我們便飛也似地拼命向村頭的陳木匠家跑去,陳木匠家有一臺收音機,好像全村那時有如此貴重的東西的只有三四家吧,要么是爸爸在礦上當(dāng)工人,或者是在城里工作,陳木匠是退休工人,他上海的兒子給他買了一臺收音機,機子不大,大概如一塊磚頭大小,不過音質(zhì)比大喇叭好的多,特別清楚。當(dāng)我們跑到他家時,他家院子里已經(jīng)聚集很多孩子,收音機是放在屋子里長條桌上的,于是我們想往里擠擠聽得更清楚,卻遭到反對聲,只好蹲在外圍,伸長脖子聽。記得陳木匠是個慈眉善目的老人,很隨和,對來聽評書的孩子格外照顧,盡量開大音量,有時還提供小板凳,這讓我們很是感激。不過他的老伴卻沒有耐心伺候我們,想想也是每天家里聚集這么多孩子,誰都受不了,可是我們那時是不理解的,于是背地里給她起個外號老扒皮。誰阻擋我們聽評書誰就是我們的敵人,那時就這么認(rèn)為。有時她會把我們轟走,我們便賭氣離開,可收音機里的評書像無數(shù)根繩子拉著我們,常常厚著臉皮趴在他家墻頭上聽完。相比較,還是在公家大喇叭下聽書來得理直氣壯,自由暢快,所以逼不得已我們不到陳木匠家。
聽評書除了餓肚子外,有時還得付出代價,若果忘記或沒有照顧好弟弟妹妹,抑或沒有燒好開水烀好山芋飯就來聽評書,大抵要挨打挨罵的。但這一切都無法阻止我們聽評書的熱望。
我非常慶幸,單一的媒介,困乏的物資,讓我們的童年更單純,而這些名著評書滋養(yǎng)著我們幼小的童心,讓我們很小就能明辨是非美丑,知道忠義千秋?纯船F(xiàn)在,文化多元,魚龍混雜,良莠不齊,很容易讓兒童混淆視聽,走入迷途。
花開兩朵,各表一枝。書中暗表且聽下回分解--------熟悉的說書聲早已融入我們童年的河流,不息地奔騰至今。
【鄉(xiāng)野舊夢聽評書優(yōu)美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重樓舊夢-敘事散文05-16
昨日舊夢傷感散文02-07
南城舊夢散文欣賞03-29
有關(guān)空城舊夢的散文06-02
北國的舊夢散文范文06-03
關(guān)于聽雨的優(yōu)美散文04-15
優(yōu)美散文欣賞:聽茶04-17
描寫鄉(xiāng)野的抒情散文06-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