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童鍋里煮茶隨筆散文
相傳古時某地有兩位書生,山前的叫李觀竺,山后的叫劉思古,兩人都是遐邇聞名的'才子,也互有景慕之心。由於一山相隔,且有文人相輕之意,誰都不愿首次登門拜訪,所以聞名雖久尚未相見。
有一天,劉思古來到山前,特意去拜訪李觀竺,兩人初次相見便針鋒相對地以“對句”斗起法來。他們以聯(lián)語巧妙點出各自姓氏,卻心照不宣避而不說其名。主人故意發(fā)問:“劉先生可知我名否?”思古會意,他一眼瞥見院中書童正在點燃鼎鍑煎茶,靈機一動,便脫口說出了上聯(lián)。
此上聯(lián)語帶雙關,飽含譏諷,又切中雙名(茗),妙不可言!板佒蟆迸c“罐煮”兩個“煮”字恰好說明了這個故事發(fā)生在宋代“點茶法”與唐代“煎茶法”交替之際!凹宀璺ā笔菍⒛┎柰度脲囧佒蟹兴逯;而“點茶法”則是以銅瓶煮水至沸離火,落湯后將末茶投入以茶筅攪勻分茶於碗品飲。劉公子的出句以“罐煮”諧音點出主人名字“觀竺”,且以“鍋煮”,譏諷主人命書童仍以鍑煮茶是不精於茗事。(“罐”在這裏作沖茶器具之代名詞)。
主人聽客人出句飽含貶損之意,雖然不快,但暗服來者才高,於是略加思索便以下聯(lián)相對。此下聯(lián)也對得絕妙,“必是私沽”其中“私沽”點出客人之名“思古”,“沽”又與“姑”字諧音,在此含有雞鳴狗盜之意,淋漓痛快地回敬了來客的嘲諷。主客二人因會心而撫掌大笑,之后,兩人朝夕相處成了忘年之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