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的心總會碰撞到一起散文
她在芝加哥自由之路的起點出發(fā),繞了一圈,66號公路又將帶她回到原點,自由的心不會停下來,這是李曉蒙,她和她的故事
在芝加哥,因為所有顏色的地鐵都會在市中心交匯成一個四四方方的圈,所以這個城市的downtown就被叫作The Loop了。芝加哥市中心確實就像一顆很小但是劇烈跳動的心臟,被規(guī)劃的過于精細,每一個角落又有太多信息。你感到目不暇接,仿佛走進一個華麗的露天建筑博物館。然而除了抬頭,你還要看四周五顏六色的景致,無處不在的公共藝術,而最終你順著這四平八穩(wěn)的downtown指引來到千禧公園,然后穿過它,看到無與倫比的密歇根湖。這個城市把一切安排的井井有條,它不急躁、不混亂,縱橫交錯中你看到無數可能,然后可以做出選擇,走到心中理想的地方。
這樣的城市作為美國母親路Route 66的起點,似乎也應對了它的本性。
20XX-20XX年間我在芝加哥讀研,每天都換著法子選擇不同的道路和街走到我那位于千禧公園斜對面的學校。然而loop真的不大,沒走幾遍就感覺看慣了每條街的店鋪,甚至覺得連每個街角固定的那么幾個乞丐都認識自己了。很多人同我一樣每天在這樣的方格游戲中行走,但或許并不是每個人都會注意到一個驚喜。這驚喜實在不起眼,甚至更多人在路過的時候會去看它旁邊的Panda Express中式快餐店或者一家叫作Russian Tea Time的餐廳。然而它就站在那里Route 66起點的路牌。這根細細的路牌上如今也被很多帶有強烈個性的粘膠給貼滿;蛟S每個注意到它的人,心中都有一個有關公路旅行的夢吧。
我剛來芝加哥的時候就發(fā)現了這塊路牌,但覺得這么有意義的東西怎么就這樣隨便的立在這里呢?結果每次路過確實會看到很多背包客在那里照相,才慢慢覺得它真的就是那塊獨一無二的。從美國中部的伊利諾伊開始,這條開墾于上世紀三十年代的公路途經密蘇里州、堪薩斯州、奧克拉荷馬州、德克薩斯州、新墨西哥州、亞利桑那州以及加利福尼亞州,全長約3939千米。然而它其實早在80年代就已經被國道除名,后變成了歷史文化財產,也變成許多人心中一個關于自由和行旅的情結。
只是在Google里輸入Route 66就會發(fā)現很多很多人與公路的故事。美國的大眾傳播和文化一直喜愛歌頌這樣自由不羈的道路和它所承載的多樣化的人生。我并沒有親自走過這段路,但從《憤怒的葡萄》到《荒野求生》,很容易就發(fā)覺這段漫長而又平坦的公路、穿越美國中部平原到西部的沙漠的人煙稀少的公路,必定是見證真正的美國的地方。這不是給那些尋找浮夸的人的,行走它的人、與它相依存的人,都帶著信念、也帶著苦難,向著一個還尚未成型的目的地出發(fā)。途中一望無際的'荒野令人感到孤單害怕,有時候走了長長的一段路才會發(fā)現另一個伙伴,或者到最后都還是獨自一人與一臺便宜的老車。
一周前的今天,也是下著大雨,我被朋友帶到The LOCK CHUCK Cafe。突然覺得自己曾經也想要做的事情就這樣被具象化了,眼前美好得奢侈。聽老板聊著自己的態(tài)度、想要做的事情,看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小玩物和藏品,仿佛身未動心已遠。這樣一個蓄勢待發(fā)的據點似乎也有點像那個不起眼的Route 66路牌。你覺得有什么東西即將出發(fā)了,你還不知道終點的樣子,但你知道是時候再度遠行了。于是也是在那天,我坐在The LOCK CHUCK Cafe 大大的白色木桌邊告訴朋友我即將辭職重返美國讀博的事。這算是一個一直以來的愿望,也是一個未知的開始。我并不是個自信的人,想想讀博也覺得緊張害怕,可是哪一趟旅程能夠一眼望穿呢?只是你知道路上必定有想要的東西,所以需要出發(fā)。
那天離開的時候正好看到門邊掛著一個Route 66的牌子,隨口提了一句這公路的起點就在我原來學校樓下,沒想到老板驚呼真的嗎?我們的店也是在66號哦!
突然有種豁然開朗的感覺。一切都是緣分,自由的心總有一天會碰撞到一起。
【自由的心總會碰撞到一起散文】相關文章:
碰瓷經典散文12-06
被撞到的小東02-07
撞到人了10-09
忘記疼痛讓心自由抒情散文03-05
自由的心09-04
雨總會停,天空也總會放晴散文04-23
觸碰存在的散文05-23
碰海記散文05-19
別碰我心日志04-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