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何時不再是人散文
人是在與自然接觸、融合、斗爭、妥協(xié)中,經(jīng)過億萬年的時光進(jìn)化成的高級動物。之所以稱為人,是因為有了榮辱感、是非感,俗話就是知道好與壞、對與錯。自從有了人,就有了臉的概念,也把私處用樹葉遮擋起來,又穿上了衣服,戴上了帽子,與其他動物相比,“衣冠楚楚”起來。從肉體上講,人有了越來越多的“皮”。衣服層層包裹著本來面目,使大家互相看著舒服、感到舒心。另一個層面,人用許多的語詞、目光、規(guī)范去包裹自己,道德、人品、榮辱、是非把人變成主宰世界、與其他動物截然不同的精靈。用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文字形容自己,德和品把人分成了三六九等。德和品越高,對同類的生存幫助越大,越符合人的概念;反之,德和品越低,越容易對同類的生存造成威脅。用數(shù)學(xué)的概念反映這個問題,就是德和品德級別與威脅同類的程度成反比。
人就是直立的肉體和德與品達(dá)到一定程度的聚合體。
自從有了人的概念,臉面就成為德和品高低的代名詞。在農(nóng)村,對待個別人不遵循德的規(guī)范,侵害大家的利益時,往往會用“不要臉”去形容,撕下這個人在人們的心中的臉皮,比直接撕下他那張肉皮更有效,也更貼切。當(dāng)人具有了較多的`為同類生存而舍棄自己的所得,甚至為之付出所有時,德和品無疑就達(dá)到了令人仰慕的境界。人們用“英雄”、“高尚”形容這些人,其中的內(nèi)涵也只有同類相通、相知。
說到人何時不再是人的問題,其實答案也基本明了。用威脅其他人的生存去換取自己的生存,無識德在同類中的遵守共性,把品作為可有可無的垃圾,認(rèn)為臉只是一個裝裱的道具,分不清是非曲直、不知道榮辱對錯,在單存的人皮包裹下,只能叫做“行尸走肉”。一副沒有人“德”和“品”的眼睛,看到的黑與白完全顛倒,“鼠目寸光”、“一葉障目”也許就是為這些文字上稱為人的動物,或者為德和品與其他動物相近的人所創(chuàng)造。
其實,人在生存過程和睦相處,太難太難,用越來越多的德和品包裝自己尤難尤難,不把自己降為返祖的動物更難更難。用“德”和“品”不僅是人類進(jìn)步的階梯,還應(yīng)該是成為“人”的“救命稻草”。
【人何時不再是人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這個世界里,不再是一個人散文04-13
何時的散文05-15
人的散文05-17
人啊人-散文欣賞04-05
不知何時散文01-01
我們不再是一路人02-12
散文:巧人是拙人的奴04-12
人的意義散文03-10
讀人散文02-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