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散文
教育的問題是有目共睹的。我經(jīng)過這里,感受著,思考著,這是我的財富。也許你會說:你這是不明是非。我會告訴你,時代沒有好壞,因為我們沒有選擇的權(quán)利,歷史上很多名人都曾喟嘆過自己被強硬的拋入這個陌生的世界,只做了這個世界的寄客。普魯斯特曾說過:幸福的時光是失去的時光。在一定的程度上,我們也可以說:幸福的時代是失去的時代。因此,一個人可以死于這個時代,卻不會因為這個時代而窒息。
有時,我看著鏡子里的自己,會感覺陌生,不知它是真的,還是我是真的,因為生命實在太過于偶然,仿佛隨意到你就是一個用來作為否定的例子。所以,人需要各種依托來驅(qū)除這種虛無感,比如:家庭,社會以及宗教文化。當然,我們又不得不承認這是生命的偶然性之美,就像生命中存在的密度之美。抱著感謝,對于這個怪誕的世界,這個偶然的人生,我們會發(fā)現(xiàn)無限的趣味。
我記得里爾克說過對歷史的看法:
痛苦未能認識,
愛也沒有學會,
而趨離我們的死亡奧秘,
尚未被揭示。
所以,我們不得不說歷史具有一定程度的茫然性,它不會總把好的、對的呈現(xiàn)給人,也會提供一些錯誤。這樣你還能對人類的文明史抱有絕對的繼承態(tài)度嘛?不能,原因有兩個方面。第一,你沒有第二次生命來彌補上次的錯誤;第二,絕對的繼承,并不是生命存在的證明。笛卡爾說過:我思故我在。人類曾以此試圖走出生命的虛無深淵。我們應該在此基礎上做進一步的思考,思考是生命的存在,那么,每個作為個體的生命都將面對一個共同的問題,那就是對世界、對生命的重新了解和思考,將構(gòu)成生命存在的過程。這是生命需要完成的'任務。
當我們站在這個角度來思考教育的問題和人生的問題,視野將是開闊的,全面的。對教育和時代設定太高的期望,那只是我們的一廂情愿。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教育是一個個性化的事情,以集體式的教育,在根本上就存在問題。因為每個人認識世界、人生的過程是獨一無二的,就必然使教育面臨多樣化的要求,而集體式教育僅是對這種多樣化要求的簡單處理和回應,不會滿足每個個體生命的需求也是情理之中的。當我們認識到教育問題的本質(zhì)所在,我們應該寬容,對這個時代,它太過于淘氣。寬容又絕不能發(fā)展為縱容,因此,我們可以提出一個命題:個人是自己最好的老師。我相信大家會接受我的這個觀點。
我的大部分思想觀點,本應該以詩的方式表達,今天由于憤然,選擇了如此的方式。
最好,以我的一句詩結(jié)尾吧:
渡盡金波的湖面啊,
給太陽施洗個整身。
許我做一尾魚吧!
朝圣在你的湖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