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散文中秋你可曾見過一場大雨
九月已經(jīng)走到了盡頭,中秋踏著輕盈的步伐臨近。突然一場大雨,鋪開在漫山遍野,卷起的白霧,彌漫在天地間。白色的硝煙自平地而起,無聲無息,但卻滲入人的心里。一切都霧蒙蒙的,像隔著一層毛玻璃,有一種霧里看花的不真實感。
撐著傘,走在柏油路上,雨傘上滴落的水打在地磚上,形成大大小小的水洼。抬起眼睛,看見許許多多或明艷或暗沉的傘,和傘下踽踽而行的人。
忽的一棵樹占據(jù)了我的視野。不,或許那已不能被稱為一棵樹,它的樹枝被粗魯?shù)卣蹟,剩下尖利?斷層,斜插向天空。它的內(nèi)里,已被白蟻蛀蝕,只能看見破敗如同棉絮般的紊亂的莖?伤廊恢钢,以一種不屈不饒的姿態(tài)。
我忽然想起了盧溝橋。一九三一年九月十八日的盧溝橋。想起震天的喊殺聲,四處彌漫的硝煙和被血染紅的宛平城。想起隆隆的炮聲,荒唐滑稽的理由和可笑的“不抵抗”的命令。那天是全面侵華的開始,也是自那天起,酣睡中的中華民族開始覺醒,開始抗爭,開始反抗,以虛空的國庫,以羸弱的國民,以貧弱的國力,在風雨飄搖中,堅定,頑強,不屈,勇敢的爆發(fā),怒吼,出鞘,指向蒼穹。
四九年十月一日,開國大典。三一年十月一日,月明中秋,F(xiàn)在是二零一五,我們紀念著反法西斯勝利七十周年;不知在一九四九年,英雄的家屬在歡慶祖國勝利的同時,有沒有想起十八年前的同一天,自己在望著少了一人的團圓宴時的心情?不知在一九三一年,賞月食餅,合家團圓的中秋時節(jié),可曾下過一場大雨,自天傾下,來勢洶洶,霎那間,山河為之震撼,天地為之變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