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心靈驛站文章 推薦度:
-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童年趣事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心靈通向世界的窗子散文
心是一扇窗子,通向世界,也通向光明。但現(xiàn)在的人,心還在身上嗎?空虛感,孤獨感,自卑感,如影隨形。如何能夠讓心走上光明的途徑,如何讓自己的心靈諧和。身體是心靈的載體,心靈是身體的靈魂。一個人只有讓身和心一起,都同時得到陽光的沐浴普照,才會真正的得到成長。當(dāng)心靈不是作為一扇窗子,與社會、自然和人拒絕交流和感觸時,心靈往往是麻木的孤僻的寂寞的。當(dāng)心靈的感官已經(jīng)完全喪失掉體驗時,不但是悲哀的好比同行尸走肉,就好像一個植物人沒有了任何的感知體驗,哀莫大于心死。
心靈的窗子,是一個人在世間如何獲得各種各樣的感知和感受,只有心靈的力量才是偉大的,盡管這一直被某些人所否定。無論是從哲學(xué)的高度還是從現(xiàn)實的證實主義,都可以在社會中看出,一個人的心靈受到某種力量支配時,他才可能變得有智慧和真正的有力量。雖然這種力量不是某種理論可以證實的,但卻又是不可以抹殺的現(xiàn)實,盡管這種存在帶有某種神秘感顯得難以捉摸。人們往往只重視做事的實效卻容易忽略了實效實現(xiàn)的條件,而條件就是情商和心智。
今天的人越來越愿意追逐物質(zhì)上的滿足,卻越來越忽視了心靈的成長。身體上的掠取不但是滿足的甚至是浪費的,但心靈的滋養(yǎng)卻少得可憐。所以人還是會感到空虛寂寞,因為人的心靈得不到供養(yǎng),身體上的供給再多也沒有什么意義。心靈是很奇妙的東西,當(dāng)心靈感到愉悅和快樂時,人就會感到全身到處是勁,有力量,做起事來有如神力相助。當(dāng)心靈沒有得到供養(yǎng)時,人也往往處于低谷的狀態(tài),人活在當(dāng)下也就會感到無助乏力。心有多大,舞臺就有多大。當(dāng)然心的成長離不開健康的身體,心沒有了身體,離開了特定的人,心也就不會成為任何有意義的東西。所以心靈和身體是構(gòu)成人所必須的軟件和硬件,猶如鳥之羽翼成對成雙才可以翱翔萬里,如車之雙輪方能如履平地。懂得修身養(yǎng)性的人,往往會讓自己的身體和心靈一同成長。
人常常保持心靈得到甘泉的滋潤,就可以有一雙澄明的眸子,一雙明亮的眼睛就可以看到世界的真善美。有人說:有些人生來就帶著孤獨。心的孤獨才是真正的孤獨,人一生下來就是一個人,一個人本身就是孤單的。但不能說人是孤獨的,一個人本來就是殘缺的,正是因為這種殘缺,所以注定了我們不會孤獨,因為我們出生以后就開始有了親情。于是有了童年的記憶,童年里的伙伴和哥們,于是有了友情。
再后來我們長大后,有了愛情,有了家庭,于是心不再是孤獨的。心是需要交流的.,交流可以讓心自由的敞開,一顆心生來就是孤獨殘缺的,只是后來我們遇到了心的交流,所以我們才會感覺到這個世界的溫暖?梢哉勑牡呐笥眩且环N分擔(dān),更是一種分享。當(dāng)我們心里感到孤獨時,向知心的朋友說出,對自己而言是一種分擔(dān),而朋友因為你的信任也愿意聆聽。當(dāng)我們把快樂向朋友分享時,是雙方都贏利的,因為快樂的意義就是讓更多的人感到快樂。
生存在今天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里,然而心靈卻得不到朋友,這是可悲的。當(dāng)今天的科技加速了社會的進(jìn)程時,人與人,心與心之間的交流卻變得疏遠(yuǎn)了。很多的人打開電腦,銀屏上的兩個人就可以出現(xiàn)在眼前;世界的距離被拉近了,然而人心的距離并沒有拉近;反而是心與心的距離變遠(yuǎn)了,人與人之間的感覺陌生了。心靈,是一種空靈神奇的東西,人可以超越自己,但沒有可以超脫心靈的。心靈,是萬物的力量之源。
心靈,是一扇通向世界的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