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的傾聽散文
生活的場景里,有很多的人多表現(xiàn)出伶牙俐齒、巧舌如簧或者是能言善辯的一面,固然對于這種人我不能不說他們是語言的天才,所以我除了欣賞之外再有就是傾聽。但大家都知道這樣的事實,生命與生命因著出生環(huán)境、父母遺傳以及個人經(jīng)歷、閱歷和受教育的關系,當然還包括歲月里成長、認識與結交的朋友、所接觸到的事物等諸多方面的原因讓人與人不可同日而語,就事實本身而言,有的人善于言說,有的人善于沉默,更有的人善于傾聽。
其實,在我看來,這三種善于不能說那個好,那個不好這樣簡單的劃分歸類。因為生命各個不同,而不同的生命自然就有自己的生命屬性,生命選擇和生命表達,有的人喜歡開口,有的人喜歡沉默,還有的人喜歡傾聽,這一切除了上面說的眾多原因之外,再就是他本質的使然,即性格所決定。周氏兄弟一個善于沉默另一個則善于言說。我們不能因此就說沉默者比言說者更受歡迎,更有智慧或者更懂得人情世故,不!從當時的史料背景透露,周作人的人緣和交際遠勝于兄長魯迅,其文學地位、口碑也比魯迅要好的多。當然,如果為此而輕看了魯迅也會被歷史和人們所嘲笑、褻慢。
還是那句話:性格即命運。這一點對于每個人而言,沒有選擇。貝多芬的命運是西西弗斯的命運,歌德注定多情富貴而風流的命運。荷爾德林命中多桀窮迫、沉默寡言之人,尼采天注定智慧多慮、狂妄自大善于表達之人。這些人在德國歷史上都享有聲譽,個個了不起的人物,但其命運和生活的.落差如長江天塹,令人無法釋然;蛟S這就是生命的精彩之處,有了這精彩,人性和歷史才有其不滅的光輝和價值,才引領人類精神的攀升。傾聽者就這樣誕生。
我,就是傾聽者,一個善于傾聽各種聲音的傾聽者。活生生的生活里,我喜歡傾聽學人的智慧表達,但這樣的人似乎鳳毛麟角,所以,我更多的傾聽來自于歷史和書籍,傾聽他們才讓生命古色古香,充滿生機。是的,我生命的性格不屬于口如懸河,更非滔滔不絕,相反我是木訥笨舌,敦厚篤實之人,所以,傾聽才符合我生命性格。這些年正是因為了解了自己,才使自己甘于傾聽,尤其在文史哲方面和建筑、書法、藝術等方面花去了我相當大的精力,還有宗教和自然之間也讓我十分投入,為此我的生命家園充滿詩意的浪漫,精神飽滿而日漸豐盈。
做一個傾聽者真好!這是來自于心底的感嘆,回顧這些年往事歷歷,我不得不情不自禁地發(fā)出這樣的和弦。是的,這么些年生命在黑暗的包圍里孤獨地行走,就是為了傾聽智者的言語,從而使自己的靈魂之核慢慢長大并且開花結果,這一天終于來到,也就是說昨天的傾聽者變成了今日的敘述者。雖然敘述者的角色依然卑微、貧賤,然而,能擁有精神品質不是用身價、現(xiàn)實來交換的。
《雨點的節(jié)奏》一文,是我若干年前寫就的文字,它是作為我傾聽者的角色來表達自己或者闡釋自己生命情感的窗口,通過雨這個自然的聲音,使我生命獲得了一個釋放心靈的缺口,其中每一個文字的組合與起落都隨于雨的聯(lián)想與靈魂的自然呼吸而起伏變化,換句話說,作為傾聽者,雨成為我命運的交響,傾聽它等同于傾聽歷史、文化、藝術、人文在心靈里的開闔。除此之外,對于秋天,我也同樣表現(xiàn)出生命的愛儀,十二篇《美了,秋天!》就是作為傾聽者對秋天秋意、秋韻秋味傾聽后最明確最徹底的詮釋與感懷。
最后,我想說的是不管是能言善辯的人也好,還是沉默寡言的人也罷,生活中都有屬于自己喜愛的角色,只是因人而異。當然,我的生命傾向于傾聽,傾聽來自于同類或者自然還有歷史包括書籍在內的聲音比較合適我的性格,這樣活著既快樂又不失生命滋味的本真,何樂而不為呢?
【生命的傾聽散文】相關文章:
傾聽生命的聲音散文02-24
傾聽生命走過的聲音散文02-27
傾聽生命開花的聲音優(yōu)秀散文03-03
傾聽生命11-13
傾聽生命05-26
傾聽生命06-27
那一秒我傾聽生命散文02-13
傾聽散文03-30
傾聽的散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