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植樹節(jié)的散文:在心里種棵樹
在鄉(xiāng)下,人和樹生活在一個村莊里,像兄弟,也像父子。人有老幼,樹有高矮,那些參差的樹,和村人一起出生、成長、榮衰,鐫刻著一個村莊的家世。
鄉(xiāng)下人都種樹。孩子出生時,長輩給他們種樹,孩子就有了兄弟。樹和孩子一道成長,樹茁壯,孩子健康。等孩子長大,樹也成材了。若是男孩,就把樹砍掉,給他蓋新房,娶媳婦;若是女孩,就把樹裁開,做成嫁妝,連同時光,從娘家嫁到婆家。
孩子大了,也種樹,他們給自己種,也給長輩種。孩子愛和長輩比高,他們的`樹,也和長輩的樹比著長。時光你追我趕,當小樹長大,大樹就老了,長輩的腿腳也不利索了。孩子折根樹枝,給長輩做個拐杖。有一天,長輩再也走不動,躺下了,孩子會砍棵樹,做成“壽房”,把長輩搬進去,種進自家的田地里。
人在,樹在;人亡,樹葬。有時,樹比人還要忠誠。
當你看見一個村莊,其實看到的是村莊的樹。在鄉(xiāng)下生活過的人,心里總有一棵樹,看一眼,就望見了家鄉(xiāng)。也可以說,一棵樹是一個村莊,每個枝丫上,都標識著回家的路。
城里人不種樹,沒地方,也沒時間。城里也有樹,整齊劃一,風塵仆仆地站在路旁。它們像城里人,面對面住一輩子,照了面,誰也不認識誰。
人生如寄,地址不明。城里沒有泥土,城里人便沒有根。生活在半空中的人,無法在空中種棵樹,看家守院。
鄉(xiāng)下人在城里住不慣。在鄉(xiāng)下,地址都寫在樹上,找人和找樹一般簡單。你隨便問,就有答案:門口有棗樹的那家。如果你猶豫,他會補充:院里有棵石榴樹,屋后有三棵槐樹。在城里,他們會說什么路什么街多少棟多少號。鄉(xiāng)下人直點頭,卻四顧茫然。他們只認識樹,不識街道;他們熟稔樹的花果,分不出樓的棟號。
沒有過不去的時間,沒有邁不過的坎。隱忍、堅韌,樹的品質(zhì),鄉(xiāng)下人都有。認識一棵樹,就認識了農(nóng)民,讀懂了農(nóng)村。在鄉(xiāng)下,樹樁隨處可見。樹身可能成了房梁、嫁妝,也可能變成“壽房”,樹樁則留在原地,用一圈圈年輪,記載著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
這是樹的歷史,也是人的歷史。時光的年輪,像經(jīng)筒,一圈又一圈。風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生活就富足,年輪也寬裕;旱澇災年,莊稼欠收,生活就緊巴,年輪也逼狹。好也罷,壞也罷,日子還是一年一年過來了,一圈一圈地刻在那。
我離鄉(xiāng)久了,越來越像城里人。常常,我夢見自己變成一棵樹。我知道,我再也回不去了,只能在心里種棵樹,夜闌人靜時,回到從前樹一樣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