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jié),農(nóng)歷八月十五,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歡迎大家閱讀!
【窗前明月光】
每年,元宵、清明、端午、中元、中秋、重陽、冬至、除夕八個重大節(jié)日,由公婆作主,我家先生四兄弟輪流做東,大家庭聚在一起過節(jié)。妯娌四個是當然的主婦,在每年輪到的兩個節(jié)日里,忙得不亦樂乎。這個中秋,在我家過。
我是妯娌當中最不擅長烹飪的,其余仨是全職太太,家務的十八般武藝,早已練就�?蓱z我,在娘家時從不過問做飯的事兒,一心只讀圣賢書,哥嫂母親全都做得好好的;成家后,先生比我懶,逼我上梁山,一般的菜算是會做了,若論真正的廚藝,卻是天資不足,拿不出手。每次輪到來我們家,這十六七個人的飯局足以把我慌倒。婆婆最擔心我弄不出來吃,總叮囑我叫某個嫂來幫忙。大嫂總是最勤快,幫忙的總是她。中秋我們倆忙活了一整天,晚餐出了十六道菜。
老三異地未歸,夫妻不甚和睦,中秋團圓夜,三嫂有心事,席間不太愉快。我們同情她,但幫不上多大忙,感情的事最難用語言去排遣。緣分這東西,時有時無,斷難取舍。看三嫂紅紅的眼,我也感傷。某個詩行蹦了出來,卻是這句:“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心里對三嫂說,此憂誰解?誰為知音?且飲此杯,共語升平。
干杯吧。但我太累了,所有的詩情,已被一天的勞作洗滌,蕩然無存。何時起,做了家庭婦女的角色,日復一日,磨粗了雙手,磨平了心志?
眾親喝酒,吃菜,聊天,吃餅,盡興了,分頭回到自己的家。我再進廚房,洗刷大量的碗碟。這樣的事,其實并不喜歡。
天將今夜月,一遍洗寰瀛。中秋的月,不可辜負,賞去吧。鄉(xiāng)下的母親,可已安睡?想電話問候,恐令娘親無眠,不忍驚擾。獨自上樓頂,見圓月高照。“江天一色無纖塵,皎皎空中孤月輪。”四周寂寂,我心寂寂,并無詩情。外面大街上,應該是熱鬧的,但我不想熱鬧。人生就是如此,寧靜,淡泊,得歡樂處且歡樂,不必時時處處過分追求,因為刻意,所以累。
已近子時,侄兒喬發(fā)來短信祝賀節(jié)日,猛然想起,昨天他到陌生的城市讀大學,今晚應是“酒杯邀明月”“佳節(jié)倍思親”了。他的信息倒頗有趣:“內(nèi)容:節(jié)日快樂;對象:姑姑;發(fā)信人:喬喬;時間:中秋夜�!惫�,好可愛!趕快回復了信息,不知遠方的他,那一縷思鄉(xiāng)的心,是否得到些許撫慰?
撥三嫂的手機,關了。不知道她,月明人獨立,愁多夢得成?唉,“誰家今夜扁舟子?何處相思明月樓?”世間男女的心,張若虛最懂。永遠不朽的詩篇,每念之,便淚涌。
月沾涼意,云載清風。聽說,齊國時,天子在月光下見到拜月的無鹽女,覺得她美麗出眾,遂立她為皇后。月光,如此皎潔,迷人,澤被大地。沾了她的光,人愈美麗,德也出眾。月宮里,總是傳來美好傳說,嫦娥,玉兔,吳剛,七仙女,王母娘娘……中秋夜,問好眾仙,該不會笑我癡,笑我傻?
難得矯情。夜深了,睡吧。
【今夜月明人盡望】
又是一年中秋。中秋是思鄉(xiāng)的季節(jié),賞月懷人是中秋不變的主題。
月亮其實是繞地球運行的一顆行星,本身不會發(fā)光,只能反射太陽光,隨著天體的運行便有了陰晴圓缺的變化。月亮本無情,是人類借助豐富的想像力,由自然及人事,賦予了其生命、情感與靈性。
月亮是人們思鄉(xiāng)懷人的載體。余秋雨先生在《夜雨詩意》一文中說,夜雨是行旅的大敵,夜雨是旅行者的萬里豪情的羈絆,而月亮更能牽動旅行者的思鄉(xiāng)情,望月己成了人們思鄉(xiāng)懷人的自覺行為,無需任何引導。思鄉(xiāng)并非僅僅是牽掛著故里“寒梅著花未”,而是出自心理深處本能的精神體認。“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李白《靜夜思》),“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在明月之夜,蒼穹滿輝,天涯異地共對一月,“隔千里兮共明月”,觸景生情,借月抒懷。月亮成為積淀著獨特審美心理和民族文化心理的故鄉(xiāng)象征物,一方面觸動思鄉(xiāng)情,另一方面又給人一種“望月當歸“的心靈撫慰。
月光清冷是自然現(xiàn)象,人的凄寂則是心理現(xiàn)象,二者交織交融就釀成了“皓月寒光割人腸”的蕭瑟凄冷的世界,也便有了“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鉤。寂寞梧桐深鎖清秋”的千古絕唱。
月亮“千古盈虧”是人世自古以來盈虧反復的自然規(guī)律。睹月而有感于滄海桑田、生命短促、世事無常,于是明月又成了人事變遷的見證人,如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李煜《虞美人》)、“江畔何人初見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自古以來,也有不少詩人借詠月表達對人生哲理、宇宙自然奧秘的沉思遐想,其代表作如蘇軾的《水調(diào)歌頭》。這首詞通篇詠月,卻處處關乎人事,滲透著濃厚的哲學意味,借月的陰晴圓缺來感慨歲月流轉(zhuǎn)和人生悲歡離合,提示人生理念。
當然,除此以外,明月也是愛情純潔、圓滿專一的象征。嫦娥奔月的愛情傳說,以及月亮那清冷的色彩,都輕易讓人把它看作愛情的象征物�!暗溉碎L久,千里共嬋娟”、“別后唯所思,天涯共明月“(孟郊《古怨別》”詩人用一幅開闊的畫面寫出相愛的人對別后情景的遐想,把碧海青天般的愛寄托在亙古永恒的明月,讓美好的愛情因明月而升華。
在浩瀚的古典詩詞文庫中,詠月的作品不可計數(shù),千百年來人們感受明月,吟詠明月,因著不同心情、不同境遇也賦予了月亮越來越豐富的內(nèi)涵,使美麗凄清的月成為了中國文學百花園中一道獨特的風景。
更多熱門文章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