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每個人都在暢想中國夢的時候,我想講述一個中國農民的夢想。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主題征文,歡迎大家閱讀!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主題征文1】
表弟在城里打工,屬于標準“農二代”。像他這樣的“農二代”幾乎遍布全國,他們游走于城市各個角落,猶如滿天繁星。作為大他10多歲的表哥,我看著他長大,也體悟著他成長的艱辛。
表弟職校畢業(yè),學的是建筑工程設計,剛走出校門就找到了工作。彼時,他對我講得最多的一句話是:“等我在城里掙夠了錢,就回農村去改變家鄉(xiāng)的落后面貌!
受父母影響,表弟工作特別勤奮。我當時覺得,每天辛苦掙錢只是淺層追求,“改變農村落后面貌”才是其實現人生價值的根本目標。幾年下來,他通過艱辛拼搏,攢下一點積蓄。但這點錢,用表弟的話說,“根本不夠回鄉(xiāng)改變落后的農村面貌”。去年,在父母和親朋支持下,他東拼西湊在城里按揭了一套商品房,并與一個打工姑娘談起了戀愛?礃幼,兩人說不定哪一天就會結婚。自此,表弟再不提回鄉(xiāng)改變農村落后面貌的事。原有的理想對于今天的他,似乎已如過眼云煙。
表弟今年才24歲,一點不缺年輕人的朝氣,可漸漸遠去的昔日理想、日益濃厚的“實際選擇”,不免讓人五味雜陳。是現實太殘酷,還是他當初確立的目標過于高遠?面對如今已是“城里人”的他,我竟也像霧里看花,難以作答。我常想,與一些條件更好的年輕人相比,表弟的確儲備得還不夠,讓他單槍匹馬去改變農村的落后,確實有點“自不量力”。正如他也時不時自嘲:把房子的借款、貸款還清,能在城里安身立命,就不錯了。
區(qū)區(qū)幾年,一個人便失掉了為最初理想而奮不顧身的勇氣。對于年輕人來說,如果丟棄了為理想而戰(zhàn)的意志,無異于泯滅了夢想。表弟的生活,可能也會慢慢變得庸常而實際。而表弟想過的“城里人日子”,恐怕還需要一個“進化”過程。戶籍在農村、血脈親情在鄉(xiāng)間,醫(yī)療養(yǎng)老、子女就學、融入城市等問題,都得放到新型城鎮(zhèn)化的大籃子里統(tǒng)籌解決,時間上需要一個過程。在這個意義上,不得不說,表弟雖身體進了城,卻仍像天空中浮著的一片云——城市不屬于他,農村又無法回去,只好生活在搖擺不定的夾縫中。這個“夾縫”,讓“農二代”充滿了迷茫、困惑、焦灼不安,更折射出當今中國城鎮(zhèn)化進程必須直面的一個大問題。
慶幸的是,表弟還心存希望。一次聊天他對我說,夢想還有,只是暫時無處安放。雖生活在“夾縫”中,但恰是進可攻、退可守的最好平臺。無論是繼續(xù)在城市打拼,還是將來重回農村,他需要等待機會,等待自身條件臻于成熟。“這個時代,已經給了我這樣的‘農二代’實現自我價值的可能,干嘛要自尋煩惱?”表弟說這話時,沒有振臂高呼,卻字字真誠真實。他認為,把大夢化小、把小夢落到實處,才是他現在最該考慮的。
看來,表弟還“回得去”!拉著他在熙來攘往的城市里穿梭,心頭也跟著陽光起來。有夢想就有希望。不管扎根城市、還是回到新農村,如何讓“農二代”們更為自如地進退,是這個時代城鎮(zhèn)化大潮無可回避的課題。
【我的長征路我的中國夢主題征文2】
經常有年輕人主動對我說:“我爸媽特喜歡您!痹谶@些青年人心目中,老的中國女排更像一個傳奇,畢竟他們沒有親眼見過我們打球,更沒有經歷過上個世紀80年代。他們只是從長輩們的口中聽說了老女排的故事,可能覺得既熟悉又陌生。
我們打球的那個時候,正處于改革開放初期,百業(yè)待興,很多事情要從頭開始,人們心底充滿了希望和期待。當時,在世界的舞臺上說起中國,讓咱們老百姓感覺提氣、讓別人印象深刻的事不多。所以,當中國女排第一次奪得世界冠軍,全國一片沸騰,老百姓激動萬分。而中國女排連續(xù)五次奪得世界冠軍,讓各行各業(yè)的人們歡欣鼓舞信心倍增,同時也贏得了世界的尊重。人民喜愛女排,為女排驕傲!每每想起當年的場景,我總是既自豪又感動。甚至現在無論我走到哪里,都會聽到粉絲們對當年五連冠的追憶。
那時是中國體育敞開大門,經濟走向世界的時期,需要我們展現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而女排五次獲得世界冠軍,讓老百姓最直觀地感受到我們中國人行!完全有能力達到甚至超過世界一流水平!從這一點說,女排當年的“五連冠”,對人民精神層面的影響已經遠遠超過排球運動本身。是在當時的歷史條件、社會環(huán)境下,老女排通過自身努力攀上世界高峰,那種奮勇拼搏、為國爭光的精神,帶給老百姓的特殊情感力量,激起了全社會的廣泛共鳴。這正是女排精神生根開花的沃土。
在我的字典里,“女排精神”包含著很多層意思。其中特別重要的一點,就是團隊精神。女排當年是從低谷處向上攀登,沒有多少值得借鑒的經驗,但是在困難的時候,大家總能夠團結在一起,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由于平時刻苦訓練,艱苦創(chuàng)業(yè),不斷創(chuàng)新,我們才能在比賽中戰(zhàn)勝困難,贏得一次又一次勝利;也正是在這種頑強拼搏的精神支持下,我們即使暫時大比分落后也絕不放棄,直至反敗為勝。
女排奪冠之后,很多單位在工作中掀起了學習“中國女排精神”的熱潮,經濟建設日新月異。這可能就是“女排精神”的社會價值和時代特征,也是鼓舞整個國家奮起直追的寶貴精神財富。這些年,中國取得了許多輝煌成就,在很多領域實現了突破,為實現心中的理想奮勇拼搏,這種精神永遠不會過時。
時代的變化,年輕人的想法也更加多元。談論“精神”似乎在說大道理,但一個人、一個集體、一個國家,還是要有點職業(yè)精神。我在美國隊執(zhí)教期間,常跟隊員們講,“每個球員出場比賽都是代表美國,代表一個國家的形象!彼齻兎浅UJ同。任何一個運動員,走上賽場為國爭光,都是一件很榮耀的事情。人要有追求和夢想,這就是現在人們常說的“正能量”。
年輕人要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在實現自己夢想過程中,會遇到很多困難,應發(fā)揚永不放棄的精神去戰(zhàn)勝它。只有具備這種為夢想而努力拼搏的精神,才能在各自的領域里取得成就。當年,中國女排就是用這種精神,托舉起世界冠軍的夢想;今天,無數的個人、集體,乃至國家民族的夢想匯聚成了“中國夢”,雖然時代不同了,但奮斗精神永不過時,她是到達夢想彼岸的諾亞方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