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衣節(jié)來歷:
漢族民間傳說蔡倫剛發(fā)明出紙時,買賣很好。蔡倫的嫂子慧娘就讓丈夫蔡莫向蔡倫學(xué)習(xí)造紙;貋黹_了一家造紙廠,但蔡莫造的紙,質(zhì)量不好,賣不出去,二人很著急。后來,慧娘想了一個辦法,擺脫了困境。
某天的半夜,慧娘假裝因急病而死。蔡莫傷心欲絕,在她的棺材前悲哀不已,他邊燒紙邊哭訴:“我跟弟弟學(xué)造紙,不用心,造的紙質(zhì)量太差了,竟把你氣病了。我要把這紙燒成灰,來解心頭之恨。”他燒完了又抱來紙燒,燒了一陣之后,只聽見慧娘在棺材里喊:“把門開開,我回來了。”這可把人們嚇呆了,人們把棺材打開,慧娘裝腔作勢地唱道:陽間錢能行四海,陰間紙在做買賣。不是丈夫把紙燒,誰肯放我回家來?
慧娘唱了很多遍說:“剛才我是鬼,現(xiàn)在我是人,大家不要害怕。我到了陰間,閻王就讓我推磨受苦,丈夫送了錢,就有許多小鬼幫我,真是有錢能使鬼推磨。三曹官也向我要錢,我把全部的錢都送了他,他就開了地府后門,放我回來了。”蔡莫裝作糊涂:“我并沒有送錢給你啊?”慧娘說:“你燒的紙就是陰間的錢。”這樣一說,蔡莫又抱了幾捆紙,燒給他的父母。[6] [5] [3]
在場的人們一聽,便以為燒紙有很大的好處,都向蔡莫買紙;勰锟犊厮徒o鄉(xiāng)親,這事一傳十,十傳百,遠近的鄉(xiāng)親都來買蔡家的紙,燒給自己死去的親人。不到兩天,積壓的紙被搶購一空。慧娘“還陽”那一天正是農(nóng)歷十月初一,因此,后人都在十月初一祭祀祖先,上墳燒紙,以示對祖先的懷念。
十月初一,有的地方還有祭牛王的習(xí)俗。相傳這一習(xí)俗起源于春秋秦國。某日,秦文公命人砍倒一棵梓樹,梓樹忽然化為一頭牛。秦文公令人追殺。牛一下跳入水中,再也沒有上來。人們就立“怒特祠”祭祀此牛神。怒特,是高大健壯、威風(fēng)凜凜的公牛。這樣的公牛,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著驅(qū)疫辟邪、保護牛類的功能。
寒衣節(jié)祭祖由來
每年農(nóng)歷十月初一,謂之“十月朝”,又稱“祭祖節(jié)”,為送寒衣節(jié),亦稱冥陰節(jié)。這一天,特別注重祭奠先亡之人,謂之送寒衣。與春季的清明節(jié),秋季的中元節(jié),并稱為一年之中的三大“鬼節(jié)”。
為免先人們在陰曹地府挨冷受凍,這一天,人們要焚燒五色紙,為其送去御寒的衣物,并連帶著給孤魂野鬼送溫暖。十月一,燒寒衣,寄托著今人對故人的懷念,承載著生者對逝者的悲憫。
同時,這一天也標志著嚴冬的到來,所以也是父母愛人等為所關(guān)心的人送御寒衣物的日子。
寒衣節(jié)寒衣節(jié)祭祖的由來
農(nóng)歷十月初一是“寒衣節(jié)”,與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農(nóng)歷七月十五)同屬民間祭祀祖先的日子。舊時,懷慶府一帶婦女們在這一天要親手縫制寒衣,送給遠方的親人。如果親人已去世,就用紙做成寒衣,這一天到墳前燒掉,所以叫“寒衣節(jié)”
“寒衣節(jié)”來源于秦時孟姜女為被抓去修萬里長城的丈夫送寒衣的民間傳說。
相傳,秦始皇時期江南孟家灣住著一位孟員外,老夫妻相敬如賓,親密無間,常常在后花園賦詩作畫。有一年,老員外在假山旁種了棵葫蘆,枝蔓粗壯,葉子繁茂,有的蔓竟順著墻爬到隔壁姜家,竄至姜家的蔓結(jié)了個大葫蘆。
到秋后,老員外對姜家說:“將葫蘆分成兩半,你家一半,我家一半。”不料葫蘆里有個白胖胖十分可愛的女娃娃,經(jīng)協(xié)商由孟家撫養(yǎng),取名孟姜女。光陰荏苒,轉(zhuǎn)眼這女孩已經(jīng)18歲,出落得亭亭玉立,知書達理。
一天,孟姜女在花園池塘邊打撈扇子,恰巧碰到為逃避徭役、躲在花園樹叢里的范喜良。范喜良是個英俊青年,孟家就招他為婿。不料,正當兩個人拜堂成親之時,追兵趕到,將范喜良抓走,送到北方去修筑萬里長城。孟姜女日夜思念丈夫,悲痛萬分。冬天來了,江南飄起雪花,冷風(fēng)陣陣,孟姜女打了個寒戰(zhàn),心想丈夫的衣服早已磨破了,哪能抵擋塞外凜冽的寒風(fēng),便決定給丈夫做身寒衣親自送去。于是棉花厚厚地絮,針線密密地縫,她把思念丈夫的一片深情縫進寒衣里。寒衣做好了,她告別父母,背著寒衣踏上千里迢迢送衣的路途。
一路上,有時陰雨連綿,泥濘遍地,步履艱難;有時暴風(fēng)驟起,飛沙走石,天昏地暗;有時山高路遠,荊棘叢生,猛獸出沒;有時大雪紛飛,冰天雪地,寒風(fēng)刺骨。盡管歷盡艱險,她心頭始終抱著一個堅定的信念:盡快讓丈夫穿上寒衣?墒钱斆辖畞淼介L城腳下,她萬萬沒有想到,丈夫范喜良已經(jīng)在一年前的冬天活活累死,尸骨埋在萬里長城下。孟姜女一聽,不禁放聲大哭,她邊哭邊雙手拍打城墻,高喊著范喜良的名字。孟姜女哭一陣慘死的丈夫,罵一陣殘酷的暴君。在她的哭訴聲中,天空中風(fēng)暴怒吼,大海上怒濤翻滾,一起向萬里長城壓過來,忽然間天崩地裂,一段長城塌了,露出一具白骨。孟姜女守著白骨哭了七天七夜,她將寒衣燒掉,只見那寒衣緩緩飄起,又漸漸下落,圍著孟姜女轉(zhuǎn)了三圈,便穩(wěn)穩(wěn)落下覆蓋在白骨上。
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的故事,在長城內(nèi)外廣泛流傳。
有一首民謠唱到:“十月里來十月一,家家戶戶縫寒衣,人家丈夫把寒衣?lián)Q,孟姜女萬里尋夫送寒衣。”長城內(nèi)外的父老鄉(xiāng)親便將十月初一孟姜女送寒衣這一天稱為“寒衣節(jié)”。”,與清明節(jié)、中元節(jié)(農(nóng)歷七月十五)同屬民間祭祀祖先的日子。舊時,懷慶府一帶婦女們在這一天要親手縫制寒衣,送給遠方的親人。如果親人已去世,就用紙做成寒衣,這一天到墳前燒掉,所以叫“寒衣節(ji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