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中有個桃花源散文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云水間?
成佛無須菩提葉,梧桐樹下亦參禪。
明日清風誰與共,高山流水少知音。
--題記
田野桑竹屋舍,美池阡陌桃花。曾經(jīng)有那么一個地方,煙雨裊裊,細雨霏霏;曾經(jīng)有那么一個地方,柔情似水,佳期如夢;曾經(jīng)有那么一個地方,江水相連,風景如畫。它是武陵人忽逢桃花源的震撼,它是王維駕舟逐水走過桃花谷津的閑然;它是唐伯虎看破科舉后幻作桃花仙人的平靜。
是哪里,心如止水,靜如處子,在塵世的幽谷中獨自芬芳?
是哪里,安之若泰,玲瓏一笑,在四季的歌聲里不爭不吵不留聲?
曾幾何時,我的心里闖入了一片桃花源!
那是一叢仙居陡峭的山崖,上統(tǒng)旗云,下流黃河,劍指天地,氣宇軒昂。大片大片的粉紅色的地毯,如粉紅色的'火焰,燒灼山野,覆蓋河流;ㄩg隱隱約約夾雜著星星點點的綠,那綠間又夾雜著五顏六色,野百合,矢車菊,勿忘我。其間依稀可見小動物奔騰跳躍。單調(diào)的桃花香經(jīng)過萬物的洗禮又不單調(diào)了。
漸漸地,我才明白這種幻想的桃花源是一種好的心境。
這種心境,其實就是人與人所產(chǎn)生的一種極其微妙的關系。這種關系會讓“敵人”變成朋友,像是《桃花源記》中的村人一樣,與外界的戰(zhàn)亂所隔絕,實質(zhì)上也就是一種寬闊的胸襟,容得五顏六色。在說白一點,就是要學會換位思考。而換位思考的精髓則在于道歉與寬容。
從前我是一個極其敏感易怒的人,時時刻刻都像是一只準備戰(zhàn)斗的公雞,猝不及防的啄別人一口。用四川話講,即“吃不得一丁點虧”的那種人。那一天,有一個同學跌跌撞撞的跑過來,一下子撞到了我桌上那支未蓋筆帽的鋼筆。沒有一絲防備,鋼筆就徑直落在了我的新的校服上。結果,可想而知,一“段”墨水染上衣服,還散發(fā)陣陣濃郁的清香。我的心立刻就“奔放”起來了,“王**,你--”我話還沒有完全冒出口,一聲“對不起,我錯了”打斷了我的話。只見他像是做了錯事的孩子恭恭敬敬地站在我面前,低著頭,蹙著眉,滿面愁容,口中念念有詞,仔細聽,才能分辨出是“對不起,我錯了!睕_上心頭的怒火就被這一聲聲道歉之水給化解了。我不好意思再追究下去,只得祥裝若無其事的樣子“沒事兒,正所謂宰相肚里能撐船嘛。呵呵...”
道歉,靈丹。
曾經(jīng),看過一個故事,名曰“六尺巷傳奇”。兩家為了擴大自己的地盤兒,因院墻產(chǎn)生了糾紛,張老夫修書致張英,張英見信深感憂慮,留下了千古詩句:“千里家書只為墻,讓人三尺又何妨?萬里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于是,兩家各把院墻后退三尺,結成通家之誼,成為千古佳話。
寬容,妙藥。
道家之精髓在于“修身養(yǎng)性”。如何修身?如何養(yǎng)性?唯有學會道歉,認識自己的不足,方能完善自己,此為“修身”;唯有學會寬容,容納他人的缺點,才能波瀾不驚,此為“養(yǎng)性”。
試想一下,如果只有綿延不絕的桃花林,看久了會覺得單調(diào);如果只有五顏六色的百草,看久了,會覺得冗雜。
只有學會道歉與寬容才能收獲和諧。和諧是一粒種子,在心中發(fā)芽扎根,長成一株桃樹。這棵桃樹繼續(xù)結果,扎根,發(fā)芽,成為一片桃花林。如果有千千萬萬片桃花林,怎能不匯集成桃花源呢?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處不是山水間。
【心中有個桃花源散文】相關文章:
心似雙絲網(wǎng),中有千千結散文11-19
家中有你真好散文11-15
心鎖散文11-19
刺心散文05-02
心之隨想散文11-07
心雨心晴散文11-03
心如瓷散文05-02
我心永恒散文欣賞11-12
琴韻花香怡然心散文11-08
秋涼,心更靜散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