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文解字之稚子候門與老母依門散文
這是那個世代的感受,是無限次體驗的回味,是原始信息的揮發(fā)和蒸騰。
。ㄒ唬
稚子蹲在門前,手旁一堆小石子不時地變換著形狀。偶爾拿起一個順手的石子,使勁投向不遠的小樹,瞄準了、砸中了,拍拍手,嘻嘻的笑。不知道幾時涂抹在臉上的泥痕在笑的壕溝里聚集,和著初始的眼淚和汗水形成稚嫩的山水畫。間或的扭頭看看門前的小路,沒人來的時候,堅持做著自己孤獨的游戲,堆石子、堆高了、掀倒了,不好的,扔遠了,需要時,又撿回來。太陽的影子從他的左面頰移到了他的鼻梁下,又從他的鼻梁下移到了右面頰,最后徹底消失在屋后的小山包后面。
稚子時不時的抬頭看看門前的小路,那么熟悉又那么陌生,蟬聲逐漸的響亮起來,開始是幾只,很快就變成了合唱。知了、知了,好像啥都明白是的,但稚子懶得問他。
早已經(jīng)過了該吃晚飯的時候了,而媽媽還是沒有回來。稚子走向家門,看著幽暗的室內(nèi),他決定不進去了。饑腸咕嚕的他已經(jīng)沒有了眼淚,無奈的坐在門墩上,心里想,媽媽肯定是要回來的!
稚子睡著了,他躺在媽媽要回來的夢里。
。ǘ
老母老了,花白的頭發(fā)變得散亂,眼睛也有點昏花了,肩背依著敞開的大門,腰上的圍裙裹在微微隆起的肚皮上。雙手松散的握著,右手放在左手心里,左手的大拇指穿過右手虎口按壓在右掌心,右手食指捏著大拇指,形成了一個簡單的抱合。雙手就這樣抱合著,自然地垂放在翹起的圍裙的.正中央,那隆起的小腹似乎就是為抱合的雙手準備的,放在那里顯得那樣的安逸。你永遠不會擔(dān)心因為雙手的長期垂掉而變得麻木。
母親經(jīng)常會靠在那扇黑漆門上,是為了讓勞累的身體得到稍微的歇息吧!母親已經(jīng)用這樣的姿勢在這個位置上站了很多次,每次都會站很長時間,她一直瞭望著兒子每次走回的那條路。路邊的白楊樹的葉子早都落光了,小麥還匍匐在地面上等待著春天的到來,秋高氣爽,這使得她能看得更遠一些。母親每次都這么的張望著,即使她沒有得到孩子要回來的消息,她也這么地張望著。她想,孩子也許偶然就會走出來,因為這么多年了,有幾次就是這么匆匆忙忙的出現(xiàn)在他的面前。
上次還是在玉米出天花的時候,母親還是這樣的站在門口,眼睛看著那條熟悉的小路。只是那時玉米已經(jīng)很高了,密密麻麻的,伸長的玉米葉子幾乎占去了半個小路,高高的楊樹上蟬聲不緊不慢地叫著,沒有一點跡象兒子要回來。但是孩子就是回來了,母親把雙手在圍裙上搓了搓,就急急忙忙的要去做飯。兒子制止了母親,說就待一會。
兒子說的是實情,一盞茶的功夫,兒子就風(fēng)急火燎的走了,留給母親一個常常的背影。這是母親最大的遺憾——一口飯都沒吃!所以母親會經(jīng)常地瞭望,除了企盼外,還想爭取多的一點點時間。
稚子候門,等待的是一個必然的回歸;老母依門,是風(fēng)燭殘年里的無限期盼。雖然都在門口,雖然都在等待,但孩子享受的是如約而至的必然結(jié)果,母親等待的是若有若無的心靈慰藉。
【說文解字之稚子候門與老母依門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門與路散文11-04
走錯門的回憶散文11-15
門農(nóng)01-19
《長門賦》原文與翻譯12-26
兒童宋詞三百首之《青門飲》11-23
誰能讓我門心生敬畏隨便散文11-15
玄武門之變01-09
玄武門之變04-22
《夜歸鹿門山歌/夜歸鹿門歌》譯文及鑒賞01-05
《衡門》原文及譯文1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