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巖之行中的山水田園散文
四月十五日,是兒子三周歲的生日,適逢雙休,我便與愛人合計給兒子過個山水同樂的生日,讓他親密接觸一回真山真水。
仙巖風景名勝區(qū),位于瑞安市東北,素有“五潭二井之秀,九獅一象之奇”的美謄。早在南朝時,仙巖已是著名的旅游勝地。我國山水詩人鼻祖謝靈運曾游此地,并寫了《舟向仙巖尋三皇井仙跡》的詩篇;唐代姚揆題了“維仙之居,既清且虛;一泉一石,可詩可圖”的《仙巖銘》。
下了車,群山環(huán)抱,滿目蔥蘢。迎面是一座大理石牌坊,上面有南宋理學家朱熹“溪山第一”和唐人杜光庭“天下第二十六福地”的題字。
進入景區(qū),首先見到的就是浙南最大古剎-圣壽禪寺,愛人領(lǐng)著兒子在菩薩面前虔誠地跪下,雙手合一,愛人說一句,兒子跟著說一句:“菩薩保佑我,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笨粗鴥鹤右荒樏C然,我也在心里為他默默地祝福。
出了禪寺,走在林蔭道上,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吸引了我們的視線,還未等我們走近,一位中年男子就上前招攬生意,原來這匹馬是生意人拍照用的道具,兒子在電視里也看過馬,今天見了真馬還是有點發(fā)怵。雖然不能揚鞭策馬千里草原,為了讓兒子體驗一回騎馬的感覺,最后由愛人摟著拍了一張“駿馬靜立林蔭道”的快照以作紀念。
正當我們邊走邊欣賞著快照之際,耳畔響起潺潺的溪水聲。我們循聲來到一泓潭水邊,潭水在周圍蔥綠的草木映襯下,碧若翡翠,莫非這就是朱自清先生所寫的“梅雨潭”!
我正納悶,兒子大呼:“小船!”原來這叫“三姑潭”。當?shù)厝死眠@塊幾百平方的水域,做了十多個卡通形態(tài)的塑鋼材質(zhì)的腳踏小船泊在水邊,游客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船形在水中自由泛舟。不一會兒,這里便成了水上樂園。
我們踩踏著一只紅色頂蓬的小船在碧波蕩漾的水面上游弋,看著兒子手舞足蹈的樣子真是可愛極了,兒子銀鈴般的笑聲在水面的上空飄蕩。我和愛人都感覺到這才是孩子應(yīng)該享受的生活。
因為還有下面的游覽行程,我們只好停船靠岸。
按照景點導引的指示,我們沿著青石鋪就的臺階向上攀登,不一會兒就聽見“嘩嘩嘩嘩”的水聲,抬眼便能看到朱自清先生在《綠》中描述的那幅“整齊而平滑的布”;我們低頭穿過幾塊巨石的間隙就與梅雨潭來個親密接觸了。
也許是朱先生的文字太完美,以致當目光觸及每一處景物,腦海里便會縈繞著朱先生那些堪稱絕唱的語句。我和愛人靜靜地佇立著,任油油的綠意充盈著我們的視野,任“楊花”般的“梅雨”恣意地濺濕我們的衣襟。
兒子似乎沒有什么特別的感覺,在他的眼里,三姑潭的泛舟更具誘惑。最后,我們還是讓兒子坐臥在潭邊的巖石上,用相機記錄下這個瞬間的永恒。
潭畔,歷代名家的題詠也不少,且多摩刻在巖壁上,“四時梅雨”、“白龍飛上”、“洗眼來”等字句留在記憶里的印象很是深刻。
品賞完摩崖,我們拾級而上,階畔筑有三角形的“自清亭”,亭中立有朱先生的傳世名作《綠》的全文碑刻。當我和愛人再次吟誦這篇美文的時候,也跟著朱先生又一次驚嘆在這梅雨潭的“綠”里。
再往上,就是玲瓏小巧、飛檐翹角的梅雨亭,亭址據(jù)說就是朱先生當年的觀賞之處。憑欄而眺,瀑、潭盡收眼底,回想著朱先生的文字,心底只有嘆服。
在去伏虎洞、伏虎寺的路上,我們碰見三個當?shù)靥悠边M入景區(qū)的十來歲的女孩子,在我們身邊歡呼雀躍,她們天真無邪的笑臉很是可愛。當我們在路邊小憩的時候,她們終于開了口:“小弟弟的水可以給我們喝一口嗎?我們渴死了!”哈,原來她們是沖著兒子那瓶礦泉水來的。
女孩子都很合群,不一會兒,我們便熟識了,相互問詢著對方的情況。她們的父母都在國外打工,現(xiàn)在跟著爺爺奶奶在家里讀書。她們也問起一些日常用語在我們的方言里怎么說,我們一一說與她們聽,她們開心的笑聲在山林里回蕩。
走著走著,一個女孩大叫:“我們迷路了!”我笑了,“有我在,你們別擔心!”
伏虎寺是新辟的景點,一些配套的道路銜接設(shè)施還不完善。我?guī)ьI(lǐng)他們穿過一條雜草叢生的小道就找到了去“龍須潭”的方位。我們在路邊石凳上歇腳的時候,有一群野炊的中學生從我們身邊擦肩而過,其中有個女生望著我們身旁的孩子,驚訝得張大嘴巴,還情不自禁地舉起四個指頭:“四個耶!”我和愛人四目相對,然后哈哈地笑出聲來,他們把這三個女孩子也當成我們的了。
我們順著修竹簇擁的小路繼續(xù)前行,一條清澈的小溪隨著道路的蜿蜒起伏,在耳畔傳來抑揚頓挫的水流聲,如鳴佩環(huán),叮咚作響。
小溪的上源便是龍須潭。龍須潭有很多美麗的傳說。一個傳說是:當年軒轅黃帝曾在此山修煉多年,他得道升仙后,乘龍飛升,不料,一綹長髯被峭壁撕下,遂成了此間的瀑布。另一個傳說是:一東海老龍私逃入凡,見仙巖溪清竹麗,山色絕佳,就賴著不肯回去了?磥硪彩亲R得風雅之靈物。住下也就住下罷,不料又為非作歹,荼毒生靈,引得救苦救難的觀世音菩薩親臨降魔,爭斗中,一綹龍須被撕扯掉落,就成了仙巖的一處名勝。
不過,傳說歸傳說,龍須瀑的瀑水,絲絲縷縷,飄飄灑灑,確實像極了古人的長須髯。特別是山風吹來,竹蔭婆娑之時,縹縹緲緲的,仿佛一童顏皓發(fā)、仙風道骨的老者,在捋須長嘯。
我們駐足觀賞,那絲絲縷縷的瀑水更像輕盈飄逸的綢帶,凌空萬尺,隨風飄舞,熬是美妙。這龍須潭的潭水也與梅雨潭不同,它因龍須瀑的'輕盈飄逸而顯得更加柔媚動人。
這時對面的山道上走來一個年輕的僧人,我上前招呼,不料這位小師傅倒很健談,對仙巖的三個瀑布有自己獨到的見解,他說的龍須瀑為之最。
我們詢問去“雷響潭”的道路,他很熱情,愿意作為我們的向?qū)。一路上我們一邊傾聽他關(guān)于佛學理論的自我領(lǐng)悟,一邊問他一些我們凡人眼中認為很蹊蹺的問題,諸如“四大皆空”啊、“出家人眼里的‘色’”啊、“現(xiàn)代的和尚可否結(jié)婚啊”之類,他都毫無避諱地一一作答。
說話間,我們走上一座石橋,小師傅朝橋下一指說:“這就是雷響潭!
我們隨階而下,剛一轉(zhuǎn)彎,一陣陣雷鳴聲直逼耳鼓,稍近雷門,一股透骨的涼氣浸漫全身。我們貼著巖壁踩著石頭來到潭邊,俯仰雷響潭,上小下大,洞形呈瓦甕狀,一道瀑流飛下,直落入潭中,撞擊聲如洪鐘,回音在巖洞內(nèi)若雷聲滾動。
如果說梅雨潭以醉人的綠而讓人嘆服,龍須潭以輕盈的柔媚給人遐思,那么雷響潭便是以雷鳴般的氣勢震撼人的心靈。
步石階出雷響潭,往上,不一會,就到“聽雷亭”。聽雷亭極為素樸,綠樹映襯下,僅四根石柱數(shù)根石梁。我們稍作休息,眼看天色已晚,便與小師傅告別,對他一路上給予的幫助表示由衷的謝意。
下山的時候,我們也與三個小女孩說了“再見”,并叮囑她們早點回家,以免爺爺奶奶擔心。
回到車站,我們已經(jīng)感覺到一身的疲憊,看看兒子紅撲撲的臉蛋上也滲出汗珠。我問兒子:“今天開心嗎?”
“開心!”兒子說這話的時候,我看見他的眼皮也在打架了。
“生日快樂!”愛人在兒子的面頰上親吻了一下。
兒子報以一個甜甜的笑靨,便進入了夢鄉(xiāng)。
【仙巖之行中的山水田園散文】相關(guān)文章:
詩人的山水散文08-02
描寫山水田園的古詩01-29
品味山水風光散文11-05
山水田園古代詩人有哪些04-28
盛唐山水田園派的詩人05-02
映一程山水散文11-17
山水一般閑散文11-13
田園詩人的散文隨筆07-25
田園詩人散文隨筆09-22
我的廬山之行作文03-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