趕會散文
趕會是我們家鄉(xiāng)的習(xí)俗。過罷新年,隨便一個日子都是起會的吉日。每年的正月十五,二月二,二月十五,三月三都會有大會,趕會的日子一直到小麥黃稍的時候,那時還會有麥會。
趕會一般都會唱大戲,至少是一臺,多的可以請上三四臺。趕會的會期一般是三天,也有五天的,第一天叫起會,中間一天叫中會,最后一天叫末會。趕會的時候中會人最多,凡是和起會村子有親朋好友關(guān)系的都是在這一天探親訪友。上世紀(jì)九十年代初期,農(nóng)村人的生活還不寬裕,趕會的村民大都是到會上掂上幾串用青柳條串起的油條,或者去賣水煎包的攤位上賣幾兜包子送到親戚家。現(xiàn)在可不同了,趕會送的東西都是整箱整件的水果、奶制品飲料、煙酒之類。趕會的交通工具也今非昔比,先前是農(nóng)村人常用的架子車、汽馬車和自行車,如今取而代之的是摩托車、電動車、面包車和小轎車。趕會的人滿面春風(fēng),一路上總是又說又笑的。
趕會的人來到了會場上就叫趕會,說是趕會那真是恰當(dāng)不過,方圓十里八村的村民趁著趕會聚攏在一起,走親戚,會朋友,購商品,看大戲。平時不見面的,趁此機會見見面;熟識的談?wù)勣r(nóng)事,聊聊家常;不熟識的見面多了,打個招呼,也由生變熟了,多了個認(rèn)識的人。所以,這個時候是鄉(xiāng)下最為熱鬧的日子。
陽春三月,春暖花開,天氣不冷不熱,這個時節(jié)農(nóng)村沒有要緊的農(nóng)活,因此,無論男女老少都是要走出家門趕會的。此時,田野里滿眼都是返青的綠油油的麥苗,期間點綴著耀眼的油菜花和粉紅色的桃花,微風(fēng)中摻和著淡淡的青草味和甜甜的花香。曲折蜿蜒的鄉(xiāng)間小路,趕會的村民在那里匯聚成了絡(luò)繹不絕的人流,熙熙攘攘地流向趕回的村子。
趕會的村子唱大戲,戲臺通常搭在村中比較寬闊的地方。請來的劇團多是鄰近縣里唱得比較好的,演的戲大都是村民們喜歡看的傳統(tǒng)劇目,如《抬花轎》《花木蘭》《打金枝》《秦香蓮》等?磻,白天是老婆婆和姑娘媳婦們;晚上多半是中年以上的男人們?磻蚴峭廴说模颊局,每位戲迷都把脖子深得老長。就這樣,看戲的人熱情不減,興致不衰,一天接著一天地看。自從放卡拉OK的,跳蹦蹦床的和玩蹦極的搬到了會場上,戲臺前就少了小青年和學(xué)生娃的鬧嚷和擁擠,顯得清凈了許多。
趕會的人多,賣東西的人更多。會場上大至衣食住行所需,小到針線紐扣裝飾用品,應(yīng)有盡有。會上隨處可見的還是賣小吃的,有不少農(nóng)村量販也把各類商品搬到了會上,一路兩旁,一街兩沿都給他們站滿了。過去會上只見賣油條、燒餅、水煎包、丸子湯的。小時候盼著趕會,也就是為了父母能給兩毛錢,買一碗滾燙的.漂著辣椒油的丸子湯喝,F(xiàn)在會上可沒有丸子湯鍋了,誰還會稀罕那油膩膩的湯水呢?
會上賣東西大都有集中的攤區(qū)。姑娘媳婦們愛去的成衣布匹區(qū),衣服架子豎成排,上面掛著各式各樣的衣服;布攤上是各種色彩的布料,令人眼花繚亂,任人隨意挑選,攤主全是清一色的個體戶。
男人們趕會大多到牲畜交易區(qū)。在這里交易的牲畜中最搶手的是母牛。一頭帶犢的母?赡軙u到上萬塊錢,一個買主看上一頭牛時,往往會邀請幾個熟識的懂內(nèi)行的人當(dāng)參謀。幾個人圍著牛,左看看,右看看,看毛色,看牙口,牽著牛溜一圈兒看看腿腳,然后,就評頭論足,褒褒貶貶。這時的賣主則不急不躁,任其所為,只是一會兒讓一圈煙,東一句,西一句地應(yīng)和著。直到最后買主才說一聲:“老哥。落實個價吧!”賣主這才狠狠心,慷慨地說出一個價錢,雙方再討價還價一番,價錢在離雙方心中的譜不太差時,就成交了。有時賣主為了賣個好價錢,死不落價,買主也為了少掏幾個錢買到稱心滿意的牛,趕上幾個會才能成交。當(dāng)然,這中間靠嘴皮子吃飯的行戶是要排上用場的。
末會晚上看戲的人最多。這天晚上主戲唱罷,村民們便吆喝著讓自己滿意的角兒出場再唱上一段兒,兩段兒,角兒也是賣勁兒地唱,唱拿手的,這樣臺下點戲,臺上唱戲的交流要到很晚才能結(jié)束,也就有了“頭戲難開,末戲難煞”的老話。
大戲結(jié)束了,村民們帶著滿足慢慢散去,他們走在朦朧夜色中里,評論著剛散的戲,或仿著戲里的角兒清清嗓子吼上幾聲,悠悠然地回到自己的村莊,回到自己的家。
此后的日子,鄉(xiāng)下村民的話題大都是與趕會有關(guān)的事兒,直到下一場會再起的時候。
【趕會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適逢其會,再不離分散文12-15
有些東西,就真的會不見了散文11-09
散文:是不是多點寬容,這個世界會更多溫存11-11
魯迅散文《五猖會》讀后感(精選11篇)03-03
魯迅散文《五猖會》讀后感范文(精選5篇)03-26
黑與白散文11-06
資格散文12-25
夢想_散文11-20
《父愛》散文11-20
塵緣散文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