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過秦川散文
車過秦川,曠野茫茫,一望無際。這就是八百里秦川嗎?是埋藏盛大的秦始皇兵馬俑的八百里秦川嗎?是漢朝鐵騎如水、大唐四方來朝的八百里秦川嗎?
八百里秦川,一聲秦腔吼起,都能穿透古今五千年的歷史啊!
車,在八百里的黃土地上奔馳,在渾厚的歷史表層奔馳,一眼望不到邊。
這就是李世民的秦川啊,戰(zhàn)馬蕭蕭,戰(zhàn)鼓擂響,一代天可汗,騎著他的八駿,駕馭著他的文治武功,在這塊大地上奔馳,在中國歷史上掀起一陣狂飆,豎起一座豐碑,成就一段歷史的輝煌。這兒,成了一處歷史的圣地,成為每一個炎黃子孫的驕傲。
八百里秦川,容納了多少歲月云煙,印下了多少歷史足跡,見證了一個民族多少輝煌啊。一個民族,正是依著這八百里黃土而生,而長,而昂揚自信,走向遠方。
衛(wèi)青在這兒放過牧,霍去病在這兒打過獵。李廣在這兒,某天晚上,曾經(jīng)被霸陵尉關(guān)在關(guān)外,露宿月下,一箭射穿石頭。這兒,是熱血沸騰的地方,每一寸土地,都滾燙如火,濃烈如酒。
這兒,更是文墨飄香的地方。
某一個早晨,或者黃昏,李白騎著他的馬,沿著這兒的黃土路:可能是眼前那位鋤草漢子歸來走過的路,也可能是那位大嫂拉著孩子走過的路,或者是那些小學(xué)生放學(xué)后唧唧喳喳又笑又鬧走過的路。一路走來,走向長安,走向八百里秦川的`中心。他當時看到那些慈祥的老人了嗎?看到那些渾樸的大嫂和天真的小孩了嗎?八百里秦川,永遠吸引著他,吸引著那個從四川青蓮鄉(xiāng)走出的詩仙。
李白之后,當然少不了詩圣。
他來時,一定騎著驢。當他漫游于八百里秦川時,一定有很多秦川人見過他,請他喝過酒,吃過飯。詩圣離去,漂泊西南時念念不忘的,仍是這一塊土地。別人愿魂歸故里,詩圣不,詩圣愿魂歸八百里秦川:這兒的黃土厚實;這兒的歷史厚實;這兒的民風,與這兒的黃土一樣厚的摸不著底。
之后,馬蹄嗒嗒,一個個青帽長衫的文化人,長吟短哦,緊隨其后,白居易、元稹、韓愈,每一個人,在文學(xué)史上都是一座紀念碑;每一個人,在八百里秦川都立下了一座豐碑。
八百里秦川,文化深厚,沃野千里。
八百里秦川,江山險固,風景如畫。
車在八百里秦川行走,一處處風景流過車窗,都是歷史的遺跡,文化的遺跡,五千年歲月的遺跡。
烽火臺在夕陽下,座落在山頭,披一層血色,更見得悲壯、浩大。八百里秦川的風景,雄渾如秦腔,如高天厚土,讓你一見,渾身一驚,停住腳步,不敢絲毫輕視,只有膜拜;只有仰首向天,大吼一聲,以抒懷抱。
驪山如鐵鑄,在八百里秦川中,它不算大山,但不算大山也讓人熱血沸涌,熱淚盈眶。不說遠古的鼓角爭鳴,狼煙滾滾;不說車騎如潮吼聲如海,單是山下宮殿中,一處捉蔣的歷史劇,就讓八百里秦川的漢子揚眉吐氣,豪氣干云。
八百里秦川不會忸抳,不會害羞,不會做小女子狀讓人愛憐。它要讓人傾倒,讓人心馳神怡。
怕大山大水還不足以攝人心魂,于是,就出現(xiàn)了輞川,讓你想起“清川帶長薄,車馬去閑閑”的闊大;隱隱約約顯出終南山的一痕影子,讓你想到“山石犖確行徑微”的奇險;華清池水波蕩漾,讓你感嘆“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的繁華;樂游原一望無際,讓你沉浸于“夕陽無限好”的悲壯。
車行八百里秦川,除了浩大,就是壯美,就是雄輝,就是波瀾壯闊,讓你神為之搖,目為之眩,感情為之沸騰到極點。
渭橋的出現(xiàn),如樂曲的尾音,余音裊裊,恰到好處,為你撫平已經(jīng)沸騰的感情。你的心,在它的撫慰下,慢慢變得平靜起來,靈透起來,清朗起來。
因為,你知道,這兒有一條河,碧波漾漾,一片清白。你也知道,這兒的河邊有綿延的楊柳,柳絲如線,亦如翠帶,隨風飄搖,在水中蕩漾著自己青蔥的影子。這兒,曾有一批批仕子,折柳相贈,吟詩作對,安撫著友人,安撫著自己,也安撫著千年的友情和一顆舟船飄搖的心。不管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也好,不管是“人世死前惟有別,春風爭擬惜長條”也罷,這些柳,都是那么溫柔,那么細膩,那么人性。一直飄搖在古詩里,飄搖在你的記憶和血脈里。
八百里秦川,不乏偉大,不乏鐵血,更不乏細膩柔情。
車走秦川,走在八百里廣闊的厚土上,對你來說,是一次古詩的洗禮,一次古文化的洗禮,也是一次民族感情的洗禮。此時,你只感到偉大,感到自信,感到渾身有一種血液在沸騰在奔涌。
這時,你也終于明白了,為什么這里的人喜歡吼秦腔?而且吼得是那樣的酣暢淋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