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张开腿让黑人通爽,吃瓜黑料,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月光下的戲歌散文

時間:2021-03-27 10:33:35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月光下的戲歌散文

  雙搶一忙完,樸塘村的喜事就多起來了?即髮W(xué)的,做壽的,新房入伙的,小村的鞭炮聲不絕于耳。這是少年的樸塘村,月光一片吉祥如意地照灑在小村,最美的事情還是月光下的唱大戲。

月光下的戲歌散文

  離開故鄉(xiāng)多年了,掐指算來,已有二十多年沒有在月光下看過故鄉(xiāng)的大戲了。樸塘村的大戲不是樸塘人唱的,是從縣城的花鼓戲劇團請來的專業(yè)演出隊。

  近日,我回了一趟故鄉(xiāng)。盡管時間相當緊,但依舊搜了幾張花鼓戲的碟片趁著月夜閑暇觀看;ü膽蚴枪枢l(xiāng)的傳統(tǒng)地方戲劇,我雖然不專業(yè),但自小喜愛戲劇,所以一直對花鼓戲有些膚淺的了解。我少年在樸塘村最大的夢想就是成為一個戲子,不管是丑角,還是旦角。

  多年前我曾看過長沙,還有衡陽地區(qū)一帶的花鼓戲表演。曲調(diào)不一,各不相同。據(jù)說在花鼓戲中,有上百支調(diào)子。而我故鄉(xiāng)的屬于湘南地區(qū)的一類,基本上是曲牌聯(lián)套結(jié)構(gòu),輔以板式變化,粗獷、爽朗。表演者樸實、明快、活潑。在故鄉(xiāng),即使白喜,都會有花鼓戲表演,而且多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吸引觀眾。比如《劉?抽浴贰ⅰ哆\糧》等,洋溢著濃厚的鄉(xiāng)土氣息。

  樸塘村田地肥沃,糧食作物豐富,人也精明。每年只要到了夏天雙搶季節(jié)過后,家家戶戶都趁著糧食儲存豐富的時機擺酒慶祝各類喜慶。這對于樸塘人來說,無疑是一場盛典。月光下的大戲總是吸引著四鄰八村的人,只要與樸塘村人沾親帶故的,都會趁著這個難得的閑暇到村里看大戲。我少年時候,經(jīng)常在夏天看到外婆家來的一堆遠親,每次都會在這樣的夜晚,聞到小村上空濃烈的肉味,水酒味,還有炒瓜子,炒花生,炒黑豆的香氣飄過小村的上空,與喜慶融為一體,分不清是一家的喜事,還是一個村的喜事。

  我外婆和母親、叔伯娘親都是戲迷。只要村里人有了這樣的喜事,都會盛情款待來客,并與她們一起去看大戲。大戲還沒開始,喜慶人家都會鞭炮齊鳴,鑼鼓喧天。戲班子里的樂聲師傅會敲打起開場鑼鼓,一陣催促調(diào)子,水泥禾坪的戲臺子下開始圍滿了各式各樣的凳子,椅子。鄰居中有精明的小生意人,用一個籮盛著一擔炒貨瓜子,用一個竹筒量販買賣。也有人用單車從鎮(zhèn)上的冰廠用塑料保溫箱馱來冰捧,然后開始叫買。我母親每次都會帶幾條長板凳,分別與親朋坐下,而我和哥哥姐姐都是在周邊自由的行動。要是母親自己炒了瓜子這些,我們每人都裝滿了布口袋。

  母親在樸塘村人緣好,認識的人多。每次看大戲,很多鄉(xiāng)鄰都會把家里的炒貨遞一把過來,黑豆啊,瓜子啊,花生啊,盛情難卻。我少年還看不明白大戲的內(nèi)容。卻十分喜歡月光下的大戲,多半是處于這些美味的零食,以及與小伙伴一起捉迷藏,嬉戲。母親經(jīng)常在演出《毛國真打鐵》時要我們觀看,隱約記得這是一部感人肺腑的孝心戲;ü膽蚨嘁苑从趁耖g生活為主,多以生產(chǎn)勞動、男女愛情、家庭矛盾為題材,語言生動,清新可親。盡管少年時不懂戲,旁邊常常會有懂戲文的熱心長輩做解說。

  花鼓戲的樂器都是取材湖南民間鑼鼓,小喇叭,還有銅恰,漁鼓,二胡,笛子等。曲調(diào)可謂婉轉(zhuǎn)、悠揚,演員身上是華麗的鳳冠霞帔、還有鄉(xiāng)間的裝束。以小丑、小旦、小生的表演最具特色。小丑夸張風趣,小旦開朗潑辣,小生風流灑脫。步法和身段比較豐富,長于扇子和手巾的運用,擁有表現(xiàn)農(nóng)村生活的各種程式,諸如劃船、挑擔、搗碓、砍柴、打鐵、打銃、磨豆腐、摸泥鰍、放風箏、捉蝴蝶等等!秳⒑?抽浴防锏暮蠼愫蛣⒑,一個是狐仙,一個樸素的山野民夫,因為淳樸,被狐仙愛慕,因此產(chǎn)生了神仙與俗人的非尋常的愛情。這些神異的故事,自古以來都流傳。好比文學(xué)名著的《聊齋志異》里的故事一樣,戲劇中薈萃了廣為流傳、膾炙人口的生動愛情故事。這戲劇傳達了對美好愛情的向往,也賦予了神話與傳說。

  我特別羨慕演員的動作,如女演員蘭花指持扇,輕盈的蓮步以及曼舞寬敞的水袖,都是我們少年時的模仿與暗戀。我上初中那年,正遇到縣里花鼓劇團招收演員,我父親要好的同事女兒玉姐正好在劇團是個名氣很響的角兒,少年時光就覺得她在戲劇里真的美若天仙。以至于多年后的今天,我都記得玉姐在舞臺上的美倫美煥的身姿。

  一般人家喜慶,都會選兩個以上的劇目。所以每次結(jié)束,都到凌晨后的時光。大戲結(jié)束了,樸塘村的月光歸于寧靜。四周的暗黑斑斑駁駁,戲散了,禾坪里人頭攢動,呼兒喚女的聲音不絕于耳。禾坪的四周一片狼藉,瓜子殼,花生殼滿地都是。禾坪外的圍墻垛上,歪歪斜斜睡著各家各戶的小孩,等待著父母逐一去認,去喚。

  如今,月光在樸塘的夏天依舊如故。只是,今天的樸塘人豐衣足食,家家戶戶有了電器。即便孩子考上了學(xué)堂,也很少再請唱大戲的人到村里演出。特別是我,離開樸塘近十年,更是難得有機會在夏天回到故鄉(xiāng)。即使回去省親,也是短暫的停留。

  巧的是,就在前年,鄉(xiāng)政府搬遷到樸塘村,我有幸在宏大的.新鄉(xiāng)政府辦公大樓的前坪看到一場大戲。那個晚上,我和愛人一起過去看的,月光很薄,很灰暗,氣溫有點涼爽。具體演的是什么劇目我沒真正觀看,我的記憶里已是一片模糊。只是感覺自己又回到了童年的月光下,回到了童年的樸塘村。舞臺上的燈光有明有暗,宛如我這些年走過的路,漸漸地內(nèi)心世界開始沉思起來。

  這時候,南方的夜晚很深了。我開始體味浙江文朋送出瑞士詩人瑞麥.菲利普寫下的一段話:“我的作品就是我的家鄉(xiāng),(文學(xué))對于一個作家的歸屬感極其重要,絲毫不亞于家鄉(xiāng)對于一個人的意義!倍乙兄x樸塘村的月光,感謝月光下的大戲,讓我在南方獨處的夜晚,多了一份生命的歸屬與相思。

  【月光下的號歌】

  樸塘村是我童年生活最重要的地方。月光下的往事奠定了我情感元愫中最為樸實的基調(diào),村莊里的小溪,山塘,土地,山崗,還有安份的叔伯親人,給予了我生命中最初的營養(yǎng),滋養(yǎng)著我的肉身。村莊里的最為悲痛的莫過于一個生命的離去,無論親疏,在夜晚給村莊帶來莫名的恐懼和凄涼。特別是有月光的夜晚,凄厲的號歌,鑼鼓聲,一哭一敲像一把刀撕割在身上。

  號歌一唱,一個生命的途程就到了終點,在樸塘村,這是一個生命最后的唱頌。我不知道樸塘村的這個習(xí)俗沿襲了多少年,也不知道千百年來我的先人們?yōu)檫@套約定形成的習(xí)俗經(jīng)歷過多少離別與傷疼。樸塘村的喪葬是滿含文化底蘊的禮贊。每個樸素的生命的離去,都必將受到重視。我很小的時候,經(jīng)常跟隨母親參加村莊里的喪葬,那些哀愁,抽心般的痛疼,使我銘記生命的艱辛與生活的苦楚,月光下的號歌宛如一抹記痕,在靈魂純潔的村莊里,反復(fù)安放著我們思想的根。即便遠方行走千萬里,號歌的終點必須回到自己的村莊,然后把肉身與泥土合二為一。

  樸塘村人知天命,也知人世來去的輪回。到了花甲之年,生前就做好了準備,稍有家資的人家,天命之年就準備后事。我少年的時候,見證了外公、外婆添置壽屋。外公外婆無兒,我母親是老大,自然承擔著養(yǎng)老。外公外婆進入花甲之年,逢母親重病,家徒四壁。直至幾年后家庭經(jīng)濟狀況才緩和過來,父親購買了木料,自己動手給外公外婆備了兩付壽屋。在樸塘村,為老人添置壽屋是一件體面的事情,成功之日,邀請灣里幾個相好的長者吃個飯。還要敬飯,雞鴨魚肉豆腐九碗葷素菜,焚香燃燭,燒燒紙,敬告先人。按照老人們說,這是晚輩孝行的一件大事,也為一旦“去”了之后可免子孫們手忙腳亂。

  當然,制作壽屋不是一件隨心所欲的事情。要擇日,故鄉(xiāng)流傳一句俗話:“兩春入塾,遇閏合材!敝谱鲏畚荨⑻碇脡垡,都要揀閏年閏月的日子,擇日要吉祥。家里若是有兩個老人則選個單日,忌諱成“雙”。父母親給外公外婆制作壽屋的時候,到安平鎮(zhèn)木材市場買來大杉木,請幾個鋸木匠人,將大杉木鋸成板材,擱置高處,貼上紅喜字,待干燥后,在家里加工。父親雖然在中學(xué)教書,在五七干校做校長的那些年,就帶領(lǐng)學(xué)生做過磚匠木工活,家里很多的家具都是父親親手制作的。而跟外公外婆制作壽屋的,家境不寬裕,父親就利用每周星期日回家動手。每個星期日,我都在家?guī)椭赣H彈墨斗劃線,刨木,幫手做一些零碎的活。直到幾周之后,壽屋做成。父親又在小鎮(zhèn)上買來了桐油、生漆,上漆。壽屋都漆成老紅或烏黑兩種顏色,頭上通常雕一“!弊种悎D案。然后放在堂屋的神窿牌位側(cè)面,上面用紅紙貼上“喜”或“!弊。直到老人離去才使用。

  一般人家替老人制作壽屋的同時,還會請裁縫師傅一起到家。我少年的樸塘村還是貧窮,老人們做壽衣都準備冬夏兩套。布料多為粗糙的棉紗土布,冬天壽衣會用自家地里新摘的棉花之類。難得幾家有絲羅綢緞。壽衣寬大,袖長。外衣多為黑色,或者深灰,或者深色的布料。要是家里兒媳或者女兒懂得女紅,就會自己納鞋底,做布鞋。鞋面多為繡花,絲線繡的,飛鳥花草,皆取意吉祥如意。做好后,家人會收藏在衣柜里。每年夏天都會拿出來翻曬,防止蟲蛀。

  外婆去世的時候,我還沒成家立業(yè),正好在湘南的一家國有水泥廠工作。那時候正是初夏,樸塘村的月光依舊那么照著。只是,凄切的號歌令我心中有著難以想象的悲傷,月光一再照著,始終以為昏暗慘淡。因為外婆無子嗣,自小就在她的溺愛下庇護長大,對外婆的恩情更是難以割舍。算命先生曾給外婆算了一卦,去世時只有三男四女守護在身邊,這些都一一應(yīng)證了。外婆臨終前,一村之隔的二姨媽二姨父和遠在佛山的六姨媽都趕來身邊,當時她神智不清,我母親和八姨媽,還有二哥二嫂都在守護。待他們一看外婆神智尚清醒后,就離開去準備其他后事工作,沒料到還沒離開幾分鐘,就從此陰陽兩隔。我接到二哥的電話時候,急急忙忙從工廠趕回來,房間里早已哀哭一片,二嫂和八姨媽她們正拿著燒紙在燒,一邊哭喊著,一邊為外婆送行。

  外婆去世前三個晚上,家里夜夜號歌不斷。村里的老者,遠親近鄰都趕來唱號歌。外婆的女兒多,按照村里的習(xí)俗,女兒都要唱夜,接連三個夜晚,八個姨媽輪流買菜辦置酒席,邀請村里人來吃“鬧夜飯”(唱號歌又稱鬧夜,吃“鬧夜飯”是為逝者安魂送上極樂路而舉辦的酒席)。風水禮生師傅說要第三天蓋棺。一般死后三日而殮,這是千年不改的習(xí)俗。當時,長兄旭東按照習(xí)俗繼承外婆外公的子嗣腳下,算是后繼有人。外婆蓋棺時必須要有兒女在棺前守護。那年,大哥旭東在安徽的某大學(xué)做教師。待他從安徽趕回家時候,時辰也正好趕上。不然,就要錯過蓋棺。大哥大門剛?cè),“撲咚”跪下,大喊一聲“外婆”,然后長哭不起。我和親人們都守著棺邊,只見外婆仿佛聽見了大哥的呼喚,眼角動了一下,還流出一滴眼淚。我們又情不自禁地跟著大哥一起嚎哭著叫著外婆。而這一別,亦是永遠的痛。

  外婆去世幾年后,我也成家立業(yè)。我在村莊里靠公路邊建了一棟房子。外公沒多久跟著我們住到了新房。家鄉(xiāng)有個風俗習(xí)慣,新房最好有老人跟著住,老人在新房終老,是積福。外公搬到我們家的時候,住在一樓的一個側(cè)房。他把老屋的古董一樣的家具都搬過來,每天喝點小酒,日子倒也悠然。幾年之后,八十高齡的外公也離世。外公去世是在一個秋天,月光依舊那么照著。號歌響砌著村莊,我再次經(jīng)歷著親人離去的傷痛。

  直到幾年后,國有企業(yè)解體。我來到了順德陳村鋼鐵廠打工,先后在燈飾廠,雜志社,陶瓷廠浪跡游離,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我來到南方后,母親為了照顧我的孩子,主動和父親住進來了我們家。沒想到,二零零八年冰災(zāi)的時候,母親的舊病再次復(fù)發(fā)。這一年春節(jié),已經(jīng)在京城工作的大哥,攜帶妻女都趕回家過年。當時交通極不便,湖南教育出版集團的領(lǐng)導(dǎo)專門派了車送大哥一家人到樸塘村。母親已是骨瘦如柴,看到兒女都在身邊團圓,強顏歡笑,一時將病痛強忍著。

  后來,幾次病重,我和大哥都趕回家。七月回家的時候,母親將大哥和我叫到身邊,對父親說,孩子們要以事業(yè)為重,不能耽誤工作。她也知道自己的身體已經(jīng)病入膏芒,不到萬不得已不允許父親叫我們回家。次日,我和大哥都淚別母親。大哥在離家的前一夜,依在母親的身邊陪著睡了一晚。就那一次,我與愛人商量,要她在家守護在母親身邊,幫著做家務(wù),和父親照顧母親的起居。

  十一月一個深夜,我正在肇慶山村某大型陶瓷企業(yè)加班趕著一個先進典型材料。當時,我接到素來不主動打電話給我的大姐的電話,又不見接聽。第三次撥打過去后,只聽見大姐在電話大哭:我的媽媽……我頓時淚奪眶而去,仰天猛喊一聲:媽——媽。強哭不止。接下來,我沒顧得及拿換洗衣服,就逕直從小鎮(zhèn)出發(fā),打的去肇慶火車站。凌晨六點多,到達廣州火車站。沒有出站,正想找個一趟北上的火車,接到佛山的六姨媽打來的電話,說她已經(jīng)在火車上。而這時候,站臺的工作人員告訴我,最快的一趟火車也要七點才來到。我就頹廢地盤坐在火車站臺,等待佛山開往郴州的火車。眼里一幕幕都是母親的身影,往事歷歷在目。我一個人獨自在火車站臺任憑眼淚嘩啦地流。直到火車到來,一點多下了火車,就打的直奔家中。母親的去世,對于我來說,是一次致命的打擊。這么多年過去了,母親的愛是任何人都無法代替的。我多次跟我愛人講,在我生命里,最愛的女人就是母親。相信這種愛,在她為人母的角度上能理解。

  母親去世后,大哥從京城回來。大姐正夫妻感情破裂,她帶孩子們過著艱辛的日子。在鬧夜的晚上,三姨媽的女兒,六姨媽的女兒都幫著大姐分擔。母親在妹妹和晚輩中,還是在鄉(xiāng)鄰中,亦是倍受尊敬的長者。號歌雖然響砌云宵,但聲聲都刺疼著我們的思念。合棺前,母親的壽衣都是叔伯娘親和姨媽們親自穿起的。道士還要施法,叫化水。保證尸不臭。故鄉(xiāng)的道士的確有著難以用科學(xué)解說。他穿著道袍,敲鑼奏樂,一場道法結(jié)束后,無論夏日炎炎,還是冬日冷咧,都能平安無事。

  母親去世的追悼活動要持續(xù)七天七夜,我們兄弟姐妹幾個幾乎沒有合眼,一直陪伴在母親的棺前,點油燈,燒燒紙,上香,跪拜。我們生怕不能給母親做“路引”,幫母親在黃泉路上燒點紙錢打點小鬼,讓母親在西去的路上少折磨,少挫折。來世讓母親好轉(zhuǎn)身,我們也愿意下輩子投奔母親身邊,繼續(xù)做她的子女。

  在蓋棺那天,“搶水”,“炒糧”,為母親最后的糧食,和西去路上的飲水而拜送,姨娘們凄厲的挽留哭號,我們更是泣不成聲。母親的墳地就選在外公外婆的墳附近的山坡上,地勢開闊,叢林茂盛,按照風水禮生說,母親去世的時辰和朝向皆利佑子孫。在樸塘村人的心目中,祖墳關(guān)系著家庭氣數(shù)與子孫的命運,故做壽墳前,都要請風水先生看墳地。勘定墳地之后,做墳的時間也很講究,這要請算命先生抉擇。破土?xí)r,先要擺一副三牲,焚香燃燭,燒燒紙,敬告一番當方土地。母親的墳正對雞公山,四周樹木蔥郁,四季層次分明。次年清明節(jié),我和大哥又趕回家,按照家鄉(xiāng)的風俗習(xí)慣給母親和外公外婆的墳立碑。

  后來,去土地廟、祖宗祠拜香,我們身穿孝服,手捧三牲,三拄清香,一路磕拜。各個路口,溝坎都要三拜三祭,將紙錢焚化、酒茶三巡倒于路邊。俗謂無常為閻羅王指派的勾魂之鬼,人死后就要以這種方式把無常送走,保佑母親在西去路上不受苦受難。母親去世開追悼會的前,還要完成走“九洲”,把青洲帝、衡帝、炎帝、禹帝、北帝等諸神都要拜會。“運糧”是幫母親把糧食運到陰俯,免得她挨餓。

  追悼會那夜晚,六姨媽請來了洋鼓和樂聲班子。二哥還請來了一班唱哭班子,我含淚唱了一曲《二泉吟》改編的思母曲,在場人都淚如雨下。這是母愛的力量,一個兒子為母親最后的絕唱。靈堂前,靈床外側(cè)懸掛白色孝簾。孝簾前置桌子,上面點紅蠟燭、安息香、油燈、三個果品供奉,還有三杯酒。遺像掛于孝簾正中。后面擺幾張四方桌子,可以放饌品,也可以用來來賓拜祭。我們兄弟幾個穿著孝白,頭上扎著孝圈,手執(zhí)孝仗,跪迎前來悼唁的賓客。悼孝的親朋一來,門口有個專司接待來客的人叫兼客司,放一串鞭炮,我們就著孝衣(又稱號衣)戴孝帽執(zhí)孝仗跪伏磕拜,等待來人扶手迎起。如此反復(fù),直到追悼會結(jié)束。父母親的兄弟姐妹多,作為晚輩的堂兄弟、表兄弟姐妹也要這樣,如此,我們身邊跟著六七十號人。傍晚,還要燒紙屋。扎紙師傅心靈手巧,雕龍飛鳳,各式各樣的電氣化、小車都應(yīng)有盡有。在開燒前,扎紙師傅端一把米朝紙屋里撒去,然后女兒或者外甥女,侄女,姐妹,孫女都要哭著喊著母親,要她來收屋。紙屋燒完,兒女們仿佛放心不下,依舊要守著燒成灰燼。免得母親去了陰間流離失所,無處安身。追悼會上還有“九解”,解恩解仇解怨等,唱“十月懷胎歌”,細數(shù)母親的艱辛。

  第七日早晨出喪。橋夫十六人,都是村里的鄉(xiāng)親,他們早早來到靈堂前,吃早餐(又稱打包子)。吃完后,就按照禮生師傅的時辰,開始在靈柩兩邊綁定兩根粗木杠,用繩子綁好,不能打死結(jié),要活結(jié),一拉接松,故鄉(xiāng)人稱“轉(zhuǎn)世結(jié)”。每個杠前后兩端挽以繩索,繩索中間各穿一根木棍,供四人抬材。起靈前,須于靈柩前設(shè)供祭祖,移凳子的時候,要去煞。免得死者把煞氣帶給橋夫。禮生師傅一喊,就手紙香炮,燒燒紙,然后把瓦片摔碎。正式啟程,大哥作為長子騎在棺木上,兒孫跪在前面,女子拿花圈一邊哭一邊喊,執(zhí)幡者多為兒孫輩。銅鑼、嗩吶等組成的樂隊,還有洋鼓洋號也一起吹奏。三五步遠,子孫須下跪行禮。放炮仗、敲打喪鑼、哭哀。

  直到山頭墳地,先祭當方土地,禮生師傅舉行“告祭”儀式,殺雞,敬酒,燒燒紙,點香,三巡過后,再念告祖文。吉時一到,就落井。這時候,我們又情不自禁地嚎啕大哭起來。這是看望母親的最后一眼,從此就陰陽兩訣。落土前,禮生師傅在石槨內(nèi)置“五谷瓶”等。封槨后,幡插墳頭,孝仗棒置于墳前,設(shè)供祭祖。然后禮生師傅告訴我們,不要回頭,快速回家。到了家門后,七天之內(nèi)不掃地,門上換上紅對聯(lián)。然后由親人中最長者道喜。尤其是父母一方去世的,要晚輩兄弟和睦相處、家和業(yè)興。

  次日,大哥啟程返回京城。我和二哥則守祭,入墳七天晚上由兒子送火把,給母親送路。

  轉(zhuǎn)眼間,母親去世已有三個年頭。我總是在月光下的夜晚迷失自己。即使南方陶瓷廠的月光夜是沸騰的,我依舊被樸塘村的月光所浸瑩著。月光下的號歌凄厲遠去,可我依舊無法釋懷這些傷痛的記憶。我和我愛人時常在夢囈中與母親,與外婆對話。黑暗中,外婆和母親都那么慈祥,安靜地看著我們。仿佛我們生生世世在月光下的樸塘村共同構(gòu)筑愛的歸巢。

  今天,我在南方城市奔波,怎么也忘不了樸塘村的月光。那是因為,在樸塘村,外婆,母親都在月光下探看她們的子孫。為愛,形影不離。

【月光下的戲歌散文】相關(guān)文章:

入戲散文11-17

陽光下,不言離散文11-17

折子戲散文欣賞11-19

鄉(xiāng)間的歌散文11-19

《戲題畫山水圖歌》唐詩賞析05-23

樸素如歌散文欣賞11-13

離歌笑散文欣賞11-09

紅塵如歌散文欣賞04-29

《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唐詩鑒賞06-12

幽谷待月的散文11-13

广州市| 大埔县| 增城市| 民和| 江安县| 灵山县| 黑山县| 科技| 开原市| 丰台区| 安达市| 苏尼特右旗| 西丰县| 崇州市| 克拉玛依市| 阿克苏市| 内江市| 井陉县| 乐昌市| 安远县| 大方县| 惠来县| 宝清县| 南京市| 当雄县| 湟中县| 西安市| 湘潭市| 太白县| 舞阳县| 腾冲县| 长子县| 望都县| 长治市| 宜兴市| 久治县| 沙湾县| 资中县| 同江市| 东辽县| 赣榆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