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白水帶的散文
曾幾何時,我變得如此固執(zhí)地日益親近大自然。
因順路的緣故,去得最多的是白水帶。
白水帶是森林公園,幾座不高不矮的山巒擁著一帶白水,有寶塔,也有寺廟。
起初,只為強身健體,每周隔三岔五地到白水帶走走。走了一兩個月,便走成了習慣。若非狂風暴雨,則每日下班后必到白水帶走一回。如果哪天因故未去,就好像欠了誰的帳似的,心里忐忑不安。白水帶,已成了我的精神家園。
去的時間,黃昏;去的地點,多為桃湖。
桃湖,安躺在大華山、葫蘆山和紅桃山這幾座山合圍的懷抱里,猶如一面邊緣不甚規(guī)則的大鏡子,倒映著岸上的竹、樹、涼亭和小橋。
去桃湖的路不少,但我總喜歡揀柏油路左側那條更富自然之趣的林中小道走。小道狀似彎曲的羊腸,花崗巖石條鋪成,無煙、無塵、無尾氣。拾級而上,滿眼的綠,盈鼻的香:樹香、草香、花香、泥土香。
上到尋源臺,橫過公路,穿過依山勢蜿蜒搭建的爬滿盛開著黃澄澄的炮仗花的'藤蘿架,再順階梯而下至紅桃山腳,便來到了我以為頗有點羅曼蒂克情調的所在——桃湖了。那時,才開始了我真正的徜徉。
路,迂回曲折,繞著桃湖!疤液币舱,水面約有一個半足球場大,形似一面邊緣不甚規(guī)則的大鏡子,湖邊早些年栽下的初春盛放時曾引得萬人空巷的桃樹,也只剩下了入口處的幾棵——名實不甚相符,但一路走去,有潔白素馨的姜花,或紅或黃的艷麗的夾竹桃,淺藍粉紫的妖嬈的紫薇,還有高大的綻放著一樹火紅的鳳凰木,挺拔的青松,秀麗的翠竹,以及許許多多叫得出名叫不出名來的草本、木本、藤狀植物,令人賞心悅目。
走在這里,沒有塵世的喧囂,也無人事的煩擾,只有唧唧的蟲鳴,啁啾的鳥語和徐徐的清風。筋骨盡情舒展,心靈徹底放松。常常是,帶著一身疲憊遁入山林,在環(huán)湖路轉上一兩圈,再沿著來路走出山林時,人已變得神清氣爽,耳聰目明了。
走得多了,哪里有棵朱槿,何處幾樹陰香,某段有片竹林,哪個彎里有幾張石桌石凳,沿途多少個電話亭,甚至哪株桃樹上結了幾個果實,都了然于心。每次與它們相遇時,就會陡然產生一種如唔老友的感覺,十分親切。
有同事問,日日走湖,時時看熟悉景物,不感到單調和乏味嗎?我答曰:大自然永遠也不會讓人感到單調和乏味的,只要你帶著一雙發(fā)現(xiàn)的眼睛,一顆善感的心靈,還有一對聰敏的耳朵。
親自去感受一下吧,才進得釜山公園對面的石牌坊大門,一股裹挾著大自然清新氣息的晨風或晚風朝你撲面而來,你就不由得精神為之一振,甚至渾身的細胞都在瞬間被強烈地激活了,那時恨不能長一雙安琪兒的翅膀快快飛入山林呢。同事似乎有點會意,赧然一笑。
我沒有告訴她,秋冬時節(jié),走在山林中,你還會不時看到眼前出現(xiàn)一樹紅葉,或掠過一只飛鳥。有次,走在半山腰,我欣喜地發(fā)現(xiàn)在一棵相思樹的枝椏間,站著一只身子灰黑,頭上頂著一簇白色羽毛的小鳥,樣子實在美麗極了。我私下給它取名叫白頭翁。走在石板路上,你還會不時邂逅到三五只馱著黃斑色華宇的碩大蝸牛和倏忽間就不知游走到哪里去了的粉嫩色的小蜥蜴。至于,那搖曳于草間的一朵小花,哪里突然飄來的一陣草香,都會讓你感到驚喜。
我也沒有告訴她,在距桃湖不到百米的下方,有個月牙小泉。泉水是從山體的石縫間流出來的,清冽而甘甜。小泉上有傘狀的樹木遮蔭,下以卵石墊底。環(huán)境雖無柳宗元筆下所描寫的小石潭的深邃清幽,卻也能讓人聯(lián)想起楊萬里《小荷》詩中的兩句“泉眼無聲惜細流,樹蔭照水愛晴柔”。
還有,我無法用言語傳達給她的便是:每次去時,夕陽欲墜,回時,華燈初上,踩著石板路上那美如唐詩宋詞般的斑駁樹影,聽著林中各種昆蟲合奏的小夜曲,心靈便澄澈、寧靜得像梭羅筆下的瓦爾登湖一樣……有時,一陣微風掠過林梢,片片落葉在眼前翩躚著簌簌而下,那種不可言喻的凄美更是讓你頓生莫名的感動。
【徜徉白水帶的散文】相關文章:
徜徉的造句01-20
徜徉造句11-30
留白散文11-16
《南鄉(xiāng)子·淥水帶青潮》譯文及注釋鑒賞01-17
關于徜徉在詩歌的海洋里的作文12-16
醉了在如詩的歲月里徜徉現(xiàn)代詩01-13
心向陽光,一路徜徉勵志文章06-30
白侯圖的經(jīng)歷01-19
卑微的散文11-15
清晨的散文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