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言不樂散文
唐朝德宗在位期間,曾推行過什么兩稅法。大致是,政府按照每戶現(xiàn)有勞力和資產(chǎn)情況給定成等級,農(nóng)戶一律按等級出錢納稅,國家分夏秋兩次征收。兩稅外,并征收間架稅、茶稅,對人民強加搜刮;唐王朝為加強中央集權(quán),企圖用武力裁抑藩鎮(zhèn)割據(jù)勢力,不僅無成效,更加重了農(nóng)民的負擔,老百姓的生活痛苦不堪。
貞元三年(公元787年)十二月初一日,德宗皇帝在京都附近的新店地區(qū)打獵,順便來到農(nóng)民趙光奇家里,問道:“你們老百姓過得高興嗎?”趙光奇回答說:“不高興!”皇上說:“今年收成不錯啊,怎么不高興呢?”趙光奇回答說:“皇帝的命令沒有信用。以前說除兩稅之外再不征收什么了,可現(xiàn)在不屬于正式稅收而嚴加征集的.,大概超過了正式稅收;后來又說征購糧食,實際上是強奪硬要,就沒有見過政府給過一個錢;開始講所征購的谷子、麥子,在道旁交納,現(xiàn)在呢,一律強迫著咱們給送到京西行營,一動就是幾百里地,常常弄得車毀牛亡,即使破了產(chǎn)也難于應(yīng)付。老百姓過著這樣的又愁又苦的日子,還有什么可高興的!”趙光奇說到這里,用眼睛瞟了一下威嚴的皇上,還沒有發(fā)現(xiàn)有慍怒之色,就干脆放著膽子繼續(xù)陳說:“上頭每次下詔書,說什么優(yōu)待呀,撫恤呀,講得好聽,其實只不過是一紙空文罷了,從來就沒有兌現(xiàn)過,恐怕英明的君主您深居在九重皇宮里,都不了解這種情況吧!”皇上聽后,似有惻隱之心,遂指示有關(guān)部門免除了他家的賦稅勞役。
這是載于《資治通鑒》的一則真實的故事。面對皇帝的詢問,這個農(nóng)民從容不迫,毫無懼色,直言不諱,有理有據(jù),對答如流。一個小小平頭百姓全憑著一顆正直的良心,能夠青史留名,在二十四史上大概為數(shù)寥寥吧。
我贊賞農(nóng)民趙光奇的勇氣和膽量,也佩服他的思維與睿智。在一個政治環(huán)境不夠清明的社會,一個人敢說真話固然不容易,而敢于在應(yīng)當聽到真話的人面前說真話,就顯得更不容易。然而,“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懼之!”死都不怕,還怕說真話嗎?盡管在那種黑暗的封建社會里,基層老百姓毫無自由,但有幸還沒有一個地方官吏,在皇帝到基層視察調(diào)研之前就挑選、安排好一戶或數(shù)戶信得過的人家,事先編造、導演一曲皇帝喜歡聽的好戲,讓皇上老兒龍顏大悅一番;更為有幸的是皇帝在聽了趙光奇似有“忤逆”之言論后,不僅沒有龍顏大怒,“欲加之罪”,反而“上命復其家”,即免除他家的賦稅和勞役,幸哉甚哉!
讀了這則故事后,我們不禁掩卷沉思:皇帝的這種作法能解決根本問題嗎?泱泱率土之濱受猛于虎之苛政之害的僅只趙氏一家嗎?難怪司馬光評點說:“夫以四海之廣,兆民之眾,又安得人人自言于天子而戶戶復其徭賦呼!”
【直言不樂散文】相關(guān)文章:
魏征直言敢諫01-09
直言不諱近義詞05-19
悶悶不樂近義詞01-17
魏征直言進諫的故事05-08
悶悶不樂的近義詞01-15
魏征直言敢諫的故事03-21
悒悒不樂的成語解釋05-14
悶悶不樂的拼音誰知道?11-11
黑與白散文11-06
資格散文12-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