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xiāng)村讀書老人散文
在一個炎炎的夏日,在一個遙遠而又偏僻的小山村,我遇上了那個老人。
老人靜靜地坐在院子樹蔭下的小板凳上,手里捧著一本厚厚的書,深邃的眼神凝視著書上的文字。書是從農(nóng)家讀書屋里借來的,到現(xiàn)在借了多少次,讀了多少本,他都記不清了。
一只高傲的'公雞站在院子下的柴垛上,時而咯咯地引誘柴垛下的母雞,時而引吭高歌,唱出鄉(xiāng)村最美的贊歌。突然,歌聲戛然而止,驚叫飛起,落到地面,從老人的胯下鉆過,逃出院子,原來是鄰家的貓竄上柴垛驚嚇了它。但老人不管不顧,依舊埋頭讀書,忘記了炎熱,忘記了自己。
仲夏的風,攜著熱氣不緊不慢地吹著,吹動了樹梢,吹拂著老人如雪的白發(fā)。金色的陽光透過樹葉灑落下來,灑在書上,灑在老人黑瘦的臉上,斑斑駁駁,疏影迷離。樹枝間棲息的麻雀,來回跳躍,俯視老人,嘰嘰喳喳,頻頻稱贊。
老人的院子臨近公路,沒有圍墻。一輛黑色的轎車鳴笛駛過,卷起了滾滾塵土,驚起了路旁的雞群;一輛紅色的旋耕機突突地經(jīng)過,犁上攜帶著的泥土不斷抖落,灑在路面;兩名村婦挎著籃子,東山的糜子西山的谷子談?wù)撝先硕紱]有在意,正沉浸在自己最簡單的幸福里。老人觸動了我,隨著“喀”的一聲,我把這動人的一幕收進了我的手機里。
老人是一名鄉(xiāng)村退休教師,他說在他40多年的教書生涯當中,常是書不離手,只要有空閑時間就會沉浸在書中,他要活到老,學(xué)到老。他一直堅持創(chuàng)作,作品已經(jīng)有幾十個厚厚的作業(yè)本,雖然從未發(fā)表,但他樂于如此。村民都說他是村里的文化人,以前常幫人寫信、寫合同,現(xiàn)在寫得少了,但每逢過年都會有村民求他寫春聯(lián),他都樂于幫助。
老人喜愛看書,也愛好書法、繪畫,尤其擅長畫蝦,有齊白石的風格,也獲過獎,但近幾年再不曾見過他的畫,我問他怎么不畫了,他說,家里地方太小了,等搬進新居,有了寬大的畫案,再畫。
他喜歡藏書,書柜里滿是收藏的書籍。外出旅游或出差時,他最喜歡逛的就是書店,碰到喜歡的就買了回來。他文字功底很不錯,有余秋雨的風格。
他,一位情趣高雅、精神豐盈的老人,一位讓我肅然起敬、高山仰止的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