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的散文 推薦度:
- 月亮的散文 推薦度:
- 雨夜的散文 推薦度:
- 清明散文 推薦度:
- 春天的散文 推薦度:
- 相關(guān)推薦
瘦西湖掠影的散文
徜徉瘦西湖是我們此行游覽時間最長的一次活動了,安排了三個多小時。開始時,大家伙兒一塊還跟著隨行導(dǎo)游轉(zhuǎn)悠,轉(zhuǎn)眼間除了我們七八人依然跟著外,余下的都各行其是自由組合的轉(zhuǎn)悠去了。看著我們幾個緊跟導(dǎo)游的同行者,我戲說中央紅軍分兵幾路了!
轉(zhuǎn)過一個曲折長亭,便來到了被稱為御碼頭的第一個景點。時逢一點多,高高的日頭曬在身上,雖未及火辣辣般灼熱,但也有些發(fā)燙。忍不住用手掌搭起“涼棚”遠(yuǎn)眺,一則觀景,二則遮擋灼人的太陽。
映入眼簾的是遠(yuǎn)處一座正對著御碼頭的廊坊式石橋。石質(zhì)橋身高聳著橫跨湖面,托起橋中心的雕棟畫梁亭閣,此時在陽光的反射下,以紅色廊柱和黃色琉璃瓦,以及漢白玉本色為主色調(diào)的橋中亭熠熠生輝、格外醒目,還襯托出湖水更綠、更濃。數(shù)個小舟在水面上蕩漾,掀起陣陣漣漪和微微的波浪,在陽光折射下呈波光粼粼之勢。人們常說,觀景要遠(yuǎn)眺,方能品讀其神韻所在,此時倒真的得以驗證。
順著導(dǎo)游的手勢再朝左側(cè)望去,一座名為二十四橋的高拱石橋若隱若
現(xiàn)在柳樹林中。滿以為此橋和北京的十七孔橋一般,也有二十四個橋洞,極力尋找卻原來只有一個橋洞,不同的是此橋大半個橋身在水面之上,比一些水中橋的半地面半水下狀態(tài),更具拱形橋的神韻。導(dǎo)游解釋說,此橋只是名為二十四橋而已。為了搞清楚為何起這么一個名字?回來后便查閱資料,得知原來的二十四橋早就旱頹圮于荒煙衰草中,此橋為后來重修的.單孔拱橋,橋長24米,橋?qū)?.4米,欄柱24根,臺階24層,并采用古代流傳之名“二十四橋”命之!
再轉(zhuǎn)過去,沿著湖畔石板路漫步前行,岸邊翠綠的垂柳枝條,伴著一陣有一陣無的風(fēng)兒,在湖面上悠閑的搖擺著。走在點綴著斑駁陽光的林蔭道上,感受那份和諧統(tǒng)一、恬淡寧靜,倒也挺有滋味。右面是層疊起伏的
草地和花叢,左面是水波蕩漾的湖水,剛才的酷熱也似乎減弱了很多。難怪人們都喜歡在山水相依的地方居住,果然這種氛圍下,別有一番怡人的韻味在其中。
此時導(dǎo)游立住腳步,指著右側(cè)樹叢掩映下若隱若現(xiàn)的一座白色尖塔介紹說,那里是瘦西湖的一個景觀,名曰“白塔”并介紹說是乾隆下江南之際,蕩舟瘦西湖上,觀賞了五亭橋玉立湖中的景致,隨口道出:“只可惜少了一座白塔,不然這兒看起來和北海的瓊島春陰像極了”,沒想到鹽商們聞言,連夜用鹽包堆起一座白塔邀寵?磥恚糯瞬环θ偦实壑,當(dāng)然也表明鹽商們富甲天下?lián)]金如土的奢靡。隨后導(dǎo)游帶著大家攀援而上觀賞白塔,我感覺有點累,便詢問他們會在觀賞白塔后返回后,慢慢的沿著石階走上剛才遠(yuǎn)處眺望的橋廊歇息。
上了橋廊才發(fā)現(xiàn)此橋有五座小亭,且每座小亭的下方均有橋洞,原來是一座構(gòu)思巧妙的五亭相連的建筑。挺拔秀麗的風(fēng)亭,形同五朵冉冉出水的蓮花,對應(yīng)的“五亭橋”之名倒也妥帖。難怪遠(yuǎn)眺之時,會有那么壯麗秀美的韻致。坐在風(fēng)亭中,微風(fēng)沿著湖面吹來,頓時將滿身的汗水瞬間掃蕩,一時間倍感通體涼爽、愜意非凡!
一根煙抽完后,便見剛才登塔的老師們已經(jīng)上了五亭橋,便起身跟著他們一起穿亭而過的繼續(xù)前行。下了五亭橋后,由開始的沿湖右側(cè),變?yōu)檠刈髠?cè)前行,此時的景色又有了另一番韻味。
巧的是剛才分頭行動的幾路人馬,此時會合成一路人馬了。大家戲稱,中央紅軍回合了。說笑間大家紛紛的站在湖邊合影,雖然背對著陽光,臉部不是很敞亮,可是難得的機(jī)會,誰也不愿意放棄。
最有意思的是青年報總編,也是小說家的王唯銘先生,舉著那架據(jù)他說是兩千多萬像素的高檔相機(jī),熱情的給大家拍攝著。他不但熱情,拍攝照片的姿勢也是形式多樣、不斷變換。時而騎馬蹲襠、時而單腿騰挪、時爾大跨弓步……并伴隨著詼諧的解說語言,惹得大家開懷大笑。簡單的留影場面,一下子呈現(xiàn)出祥和、溫暖、喜慶、歡悅的氣氛。文人在一起就是好,人人都是出口成章、妙語連珠、詼諧幽默、談笑風(fēng)生。聚在一起,再沉悶的氣氛都能活躍起來,更別說漫步瘦西湖的怡人景致之下,原本就十分歡悅的氛圍豈不是愈發(fā)錦上添花了?
不覺間已走了兩個多小時了,大家都略感到有些累有些渴了,于是便四處尋找茶室準(zhǔn)備小憩。沒想到,轉(zhuǎn)悠來轉(zhuǎn)悠去,只見賣飲料的卻不見茶室。此時,原本還浩浩蕩蕩的大部隊,一下子分散成了好幾撥兒。
我懶得去轉(zhuǎn)悠了,便尋得一處休憩之處坐了下來。同行的還有兩個女作家,她們也不愿意再走了,于是,我們便邊休息邊說話的隨意閑聊了起來。不知道怎么,大家聊起了孩子,她們倆的手機(jī)里都有女兒的照片,情致之處都翻找了出來讓我看?粗莾蓚如花似玉的女孩兒,我真的很感
嘆歲月不饒人的殘酷,過去我們都有過燦爛的童真時代,但隨著歲月的磨礪,已經(jīng)是昨日黃花了。忽然間,我想起論語里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時間真的像流水一樣不停地流逝,人生世事變換也是稍縱即逝,我是不是也該惜時奮進(jìn)才是。
……
瘦西湖之游雖然短暫,然留下的印象卻是十分深刻的。與杭州的西湖相比,瘦西湖的景色更加怡人,有融南秀北雄為一體的神韻,并呈現(xiàn)“兩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樓臺直到山”的獨特。樓臺亭閣、小橋橫跨以及名園勝跡的分布上,也是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兩岸上均勻布設(shè)。如果說西湖是一幅赫然在目的水墨丹青,瘦西湖則是一幅漸次展開的寫意。前者大氣恢弘中透著天堂繁華的濃艷,后者是靈秀纖細(xì)中盡顯小家碧玉的玲瓏。
過去有人曾說:‘去了黃山不看山,去了西湖不看湖’,然我卻認(rèn)為,每座山都有每座山的不同韻致,每個湖都有每個湖的迥異特色。我看了瘦西湖便覺得不枉此行,畢竟不同的事物不同的景致,給人的印象也是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