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在何方散文
記得小學三年級時,有命題作文《我的家鄉(xiāng)》。那時初學寫作,又因人員流動小,基本都是方圓左近村子里的孩子,所以開篇基本都是:“我的家鄉(xiāng)坐落在邙山腳下,黃河岸邊……”,結尾基本都是“我的家鄉(xiāng)真美啊,我愛我的家鄉(xiāng)”。
幾個基本點,決定了開頭結尾基本相同。對于剛剛起步的小學生而言,也委實不足為怪。
年近不惑,長年客居他鄉(xiāng),總會時不時的想念家鄉(xiāng)。時隔卅載,每每一想到家鄉(xiāng),首先想到的居然就是小學三年級的作文開頭:“我的家鄉(xiāng)坐落在邙山腳下,黃河岸邊……”
是的,我的家鄉(xiāng)的地理位置,基本居黃河與邙山之中段。假如以面南背北的方位來看,尚有左邊的王鐸故居,右邊的漢陵(當?shù)厮追Q劉秀墳),當中是龍馬負圖shi,隨便提起一個,都是有來頭、有淵源的,更不必說那俯拾皆是的美麗傳說了。綜合看來,我的家鄉(xiāng)應該是個風水寶地。
幼年,農忙季節(jié)學校都放假,除寒暑假外,還有麥假、秋假。那時侯學校的公辦老師廖廖無幾,稀罕得就如鳳毛麟角,百分之九十八都是民辦教師。民辦教師都有田地,在搶種搶收的時節(jié),誰也沒有心思丟下地里的莊稼去教書。莊稼一旦成熟,是要與老天爺搶時間的。否則,它一場雨下來,無休止,眼睜睜地看著長成沉甸甸的谷穗而沒法收割,只能扼腕嘆息。或者來場龍卷風,那更是一季兒的辛苦都化為烏有了!接下來的一年,一家老小的生計都成問題。到了播種季節(jié),也是如此,錯過好時機,老天爺可能就下起連陰雨,讓你誤了農時,來年的收獲季節(jié)只能是看著別人笑。父親常念叨:“謹慎莊稼,消停買賣!弊銮f稼活兒,是馬虎不得的。我那時侯也經(jīng)常隨著父母下地,也能幫一點微乎其微的忙。割幾行麥子,幫兩壟玉蜀黍,割幾捆稻子等等。隨父母下灘地,要經(jīng)村東的洛長公路往北走。凌晨四五點鐘下地,走在路上朝西望,借著熹微的晨光,依稀能看到負圖寺掩映在團團的樹蔭下。那濃濃的樹冠黑壓壓的,只能看出大體輪廓。奇妙的是,那團黑壓壓之上,竟有氤氳的的紫氣裊裊不絕地升騰。而今,負圖寺中原來唯一保留的伏羲大殿,在九十年代已拆掉重建。我也幾十年沒下過灘地了,紫氣還有沒有,不得而知。
至于劉秀墳,小時候是一個大荒冢,無人售票,無人看管,小時候經(jīng)常去。往往是幾個同學結伴,年假中無事,到黃河大橋下游玩,玩兒夠了,就沿著黃河岸直往西走,過了鐵謝,就是了。長驅直入,有無大門都忘記了,反正沒人阻攔。周圍都是柏樹,把那個小山一樣的大土包子團團圍住。冢前立一塊黑黑的石碑,其上有字。什么字,我也記不得了。只記得凡是走過的人,都在前面幾步遠站定,閉上眼,伸開巴掌,往碑前走,把巴掌按在碑上,按住某字就是大吉。漢光武帝為何選在此地長眠?鄉(xiāng)間有個很有趣的傳說:話說劉秀有個兒子,很犟。平日逆反心理特重,叫他往東他往西,叫他打狗他攆雞。劉秀太了解他兒子的脾性了,于是臨終留下遺言,說要葬于黃河中間。俗話說:生在蘇杭,葬在北邙。本以為他兒子一定會反其道而行之,葬他于邙山嶺上的。誰知,兒子最后良心發(fā)現(xiàn),一輩子都在違背父王的意愿,父王的臨終遺言卻是要順從的。所以,就命人在黃河中流開挖陵墓,安葬其父。奇跡出現(xiàn)了:但見黃河河道竟然繞了個彎子,空出一大片土地,復又奔流向前。據(jù)說黃河有靈性,見了真龍?zhí)熳,自動讓開的。漢陵的漢柏很蒼勁古老,據(jù)說都是劉秀的大將變的?脭(shù)都有清楚記載的,只是我不能記得了。這就是民間流傳的漢陵的由來了。
由于常年漂泊,家鄉(xiāng)的風物,成了我在異鄉(xiāng)夢中的不變的風景。
很有意思的是,夢中的家鄉(xiāng)總是以我童年時代的景象顯現(xiàn)的。多少年來踩出的泛白的黃土路,很瓷實,很堅硬。若不是連陰雨,若沒有貨車碾壓,雨后,路人行走也是瓷實的`,并不泥濘。如果是夏季的猛雨,更是雨過而路干,絲毫不妨礙走路。土路除了怕下雨外,有水泥路比不得的許多好處,走起來腳的感覺好,可以隨地做,不拔得慌,不坐病根。室內的白土地面,夏日鋪張涼席,就直接睡在上面,涼殷殷的,那種來自土地的親和力,讓人感覺很愜意。若是磚鋪地,就必須要在涼席上加一層棉褥子才好。水泥地就更別提了,大人總告誡不可以在水泥地上睡的。首先水泥地凄人,不小心會坐下病根。其次,它在夏日并不見得比床上涼快?梢哉f是冬冰夏烤。人們棲身的土屋,由稻草和泥土混合的特殊“混凝土”建成,遮風避雨,冬暖夏涼。光景好的人家前面建造大屋,曰“臨街屋”;后面建造大屋,曰“上房屋”,中間東西廂房曰“廈子屋”。一般人家只蓋廈子屋,謹小慎微的住著,也不講什么氣派。到哪個光景建哪樣屋。
這樣的格局形成的村子,倒也井然有序,古樸厚重,貼近自然,很舒服。村子中間一條路,路的左右兩旁分布著人家。路與家門口之間有二分空地,人們會在門前的這片空地上栽上榆、桐、槐、柳等。到了夏季,人們都在樹下納涼。來往的行路之人也會得到一份驕陽之下的蔭涼。
現(xiàn)在的家鄉(xiāng),已不是我記憶中的那個家鄉(xiāng)了。早在初中時代,已不再有我童年時的景象:土屋,陸陸續(xù)續(xù)都變成了磚瓦房。樓房,逐漸代替了廈屋。由于面積的大幅度減少,房前已經(jīng)沒了樹木。以前在遠處眺望一個村子,村落的顯著特征就是黑壓壓的樹的集合。滿目蔥蘢,在遠處望過去,只見樹木,不見房舍。現(xiàn)在的樓房一家高過一家,早已沒了往日的整齊劃一,并且鄰里之間經(jīng)常為誰高誰低爭個頭破血流……
【我的家鄉(xiāng)在何方散文】相關文章:
夢想如今在何方勵志文章07-03
我在等散文11-11
我的家鄉(xiāng)的小河散文01-03
我想看看,那條河究竟會流向何方散文05-02
我的思緒在雨中散文05-01
我在濟南,混的不好散文11-19
火車帶我回家鄉(xiāng)散文05-02
我在人群,望海散文11-11
就讓讓我在夢的路口等你散文11-14
我在遙遠的地方給你寫信散文欣賞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