搖籃生命的起點散文
在房子的柁與柁之間穿上一根牢固的木桿,綁上兩個鐵環(huán),掛上搖籃就可以悠孩子睡覺,這也許是最古老原始的育兒方式了!
對于搖籃,相信生活在東北農村的人來說并不陌生,俗稱‘悠車子’‘腰車子’,將嬰兒舒服的放在里面,輕搖并任其自由擺動,伴隨著母親輕聲哼唱輕柔的搖籃曲,所謂的東北三大怪養(yǎng)活孩子吊起來,實則是完成生命的起點。
據考證搖籃始于早期的狩獵民族,逐步演變成搖籃。早年間東北農村對于一個剛到來的新生命實行捆縛,母親會用寬寬窄窄的布帶把嬰兒的胳膊和腿小心綁起,讓他們平躺在搖籃里,說是避免羅圈腿或者溜肩等畸形,而且能夠保證睡出后腦平平的標志頭型,盡管這個說法在當今看來沒有科學依據。
小媳婦生頭一個孩子,生的是胖小子,姥姥就必須給買一個搖籃,還得親自送去掛上,并裝上外孫常用的尿布、夾被、肚兜兜等用品;如果生的是女孩,就什么也不給買,說“悠男、悠男又生男;悠小、悠小又生小”,說法是生了女孩送悠車子這不又悠女諧音‘有女’了么?
搖籃通常用柳木諧音留或者榆木制作,先把木材破成薄片,細細磨光,再用開水或者蒸汽熏軟,彎成一個橢圓形,接頭用柳釘定緊,在裝好底,配上吊環(huán)結好吊繩,如此成了搖籃的粗框。在內外涂上紅色底湖上花鳥人物圖案,不論畫什么都在外壁下緣云卷紋以表示飛黃騰達。還有的'母親把搖籃底和內壁用碎花布裹著棉花包起來,這樣更加舒適,最后還要在吊繩部位掛上彩色的紙葫蘆、小風車或者染色的雞毛、鵝毛,力求讓孩子的眼睛里裝滿鮮艷色彩。
母親把孩子放在搖籃里可以一邊哄孩子一邊在炕上納鞋底或者縫縫補補。手動一下大約可以晃動十幾下,這個時間可以挑一擔水或者喂豬。家庭里面孩子多的,搖籃可以交給大一點的孩子來帶,母親也就有了更多的時間照顧家里或者做些田間地頭的活兒。
搖籃很耐用,在那個年月一家六七個孩子準備一個搖籃就足夠了,之后準備著借給別人。而借搖籃式東北民俗的一個風俗,很有講究:誰家人丁興旺四世同堂;誰家日子紅火;誰家孩子聰明俊俏……誰家的搖籃就格外珍貴,會成為大家覬覦的焦點,被鄉(xiāng)里鄉(xiāng)親爭搶著借搖籃,是一個母親樸實的驕傲。
記得在我小時候,我看見過承載著我最初生命的搖籃,花紋已經磨光,色彩也失去了往日的艷麗,母親感慨的說這個搖籃兩個哥哥都用過,一晃這么多年了,就這么過去了!兒女長大了,就像家雀長大了要飛走了一樣,距離母親越來越遠。
歲月輾轉至今,當年最后一代的搖籃嬰孩現在已經成為社會上的中流砥柱,穿梭于都市或者鄉(xiāng)村的人流之中,也不知道他們會不會遇到彼時的搖籃孩童。
回眸凝望著漆跡斑駁的舊日搖籃以及被布帶打磨光滑邊際,可以個中滋味感慨在心中?
曾經在一個民俗博物館我再次看到了搖籃,主人把東西保存的很完好,基本是當年的模樣,我想用手去觸摸,可是當我用手靠近的剎那,感覺從心往外的一種戰(zhàn)栗,那是一種痛,是時光刺傷了我的雙眼,刺痛了我的手臂,任由我把記憶定格曾經的歲月,我仿佛看見母親輕輕搖動著搖籃,眼神里充滿慈祥和關愛,而我手舞足蹈的大聲笑,笑聲飄出好遠好遠……
【搖籃生命的起點散文】相關文章:
世界的起點和終點散文11-04
成功不是贏在起點勵志散文06-28
一切都又回到起點散文11-03
搖籃曲說課稿11-06
詩人與生命散文詩07-24
珍惜生命中最美麗的相遇散文11-21
起點初二作文01-21
起點高三作文06-17
有關幼兒園《搖籃》說課稿(通用5篇)08-27
高一新起點作文02-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