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冬里的往事散文
嚴冬,一個令人懷想的時節(jié)。這時候,宅在溫暖如春的屋子,凝神注視窗外變幻無常的天氣,思緒像長翅的蝴蝶,翩遷飛舞,情感也如潺潺溪水般在內心深處回流,一些有關嚴冬的記憶此時便悠然而至,熏香了人的思念。
兒時的嚴冬里,除了期盼著年快點到來外,還寄望著家里的農活早干妥帖,這樣過年才能隨心所欲,玩?zhèn)痛快。比如儲存下過年煨炕取暖的毛衣,積攢一個冬天的牲畜糞便,早早送到自留地田,牲畜圈豬圈羊圈的土糞也早早清理,整成粉料,抓緊送往自留地,就連牲畜吃的草也要一次性鍘完。
掃“毛衣”,這個極具地域色彩的勞作,除了窮甲天下的西海固人熟知之外,不知還有其它地方人從事這項勞作,我不得而知。這里所說的“毛衣”,是荒山荒溝田埂上的枯枝野草,是用來做飯煨炕取暖的燃料。
從記事起,進入寒冬臘月時節(jié),山村就開始掃毛衣的活計。不管刮風下雪,這項活計似乎從不停止過。窮人的日子難悵,煤炭是可望不可及的稀罕貨,麥柴秸稈全給了牲口,做飯煨炕全憑毛衣接濟。沒有了“毛衣”,做不了飯,一家人要挨餓。沒有了毛衣,煨不了炕,一家老小就要受凍!梆囸I難耐,夜罪難受”是我在寒冬臘月里從大人口中聽到的最多的話了。
每年的放寒假,正趕上寒冬臘月,也是一年最冷的日子。這時候,沒時間寫老師布置的一大堆寒假作業(yè),收起書包,背上背篼,扛著“毛衣”耙子,進山溝,爬田埂,尋“毛衣”,掃毛衣成了山村少年主要活計,也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與義務。為了一背兜“毛衣”,常常爬山越嶺。棉襖掛了口子,棉褲破了洞。一個寒冬下來,家中堆放柴草的地方,便積起了高高的毛衣垛,僅僅為了一家人在大過年免受夜罪之苦。
印象中,兒時冬天的冬天真冷,比起現(xiàn)在要冷很多,穿著也比現(xiàn)在少很多。貧困的家庭,能有一身驅寒的棉襖棉褲就很知足,不管是新是舊。半大的小伙子,因為缺棉帽棉鞋和保暖手套,一個冬天下來,臉腳手凍腫凍爛的比比皆是,這種對皮肉的損害,比起饑餓,更讓人刻骨銘心,難以忘懷。
寒冬時節(jié),拾糞的活計,似乎是老少都能從事的活計,一把鍬,一個背篼。只要有牲畜去村外小河邊飲水,有牲畜馱著糞往山地送糞,總會有拉屎拉尿的時候,這時路上,總有衣服穿著單薄留著鼻涕拾糞的少年,或佝僂著腰在村子里拾糞的老人,老人的拾糞并不是誰強迫的結果,更多的是讓人知道他是有用的人,不是吃飯的閑人。而我們少年拾糞,則是出于家庭情況而勞作。
農村的送糞是個苦差事,尤其對于山大溝深的村子。拾來的牛糞驢糞馬糞,豬圈羊圈出出來的土糞,都是上好的有機肥料,誰也不愿意將它圈里浪費,早早清理出來,早早弄好,趁著農閑,送到地里,堆成堆,為了保持糞的質量,還得蓋上一層土。糞堆個個如墳塋似的,星羅棋布。驢圈馬圈牛圈出出來的土糞,院外廁所里的人屎人尿,都在寒冬臘月被家人收集起來,趁著農閑被家人用扁擔,用背篼,用糞筐被人挑被人背,被牲畜馱往田里。
村子地處在坐北朝南山腳下,農田大多在南邊的山巒山坡的陡地里。沒包產到戶的時候,生產隊社員的工分有三分之一是靠寒冬臘月里往田里擔糞,背篼背糞掙來的。生產隊送糞,扁擔挑,背篼背,靠的是人多,牲畜多的優(yōu)勢。老長的一段路,老陡一座山,說說笑笑,你追我趕,也不覺得路多遠,坡有多陡。一個上午下來,來來回回好幾趟也不覺得多累,渾身感覺不到有多凍。
等到實施包產到戶的時候,各家各戶差別就凸顯出來了,家里勞力多分到牲畜好人家的優(yōu)勢就顯現(xiàn)得極為明顯,扁擔挑,背篼背,牲畜馱,幾天時間,送糞的活兒告一段落。
沒有勞動力沒有牲畜的家庭,送糞,是一種磨人的農活。擔挑,背篼背。沒有一副好身板,沒有打死不翻車的狠勁,堆在家門口的各種農家肥是到不了地里的。頂著凜冽的寒風,迎著漫天飛舞的雪花,挺著凍得僵硬的身軀,一次次,一回回往田里送,山陡路遠,一回來回兩個多小時,一上午兩趟。送糞送到肚子餓了,乏了,身體也就熱乎起來。有的人家從寒冬臘月到春耕春播,什么時候時候地里積齊了大大小小糞堆,送糞的活計才算結束。甚至有的家里年三十這項活還在進行。
牲畜圈家畜圈的糞,在沒有包產到戶那會兒,這活兒大多在春節(jié)過后春播之前都是集體進行,這項農活也仰仗人多,圈里清理的清理,外面整形的整形,幾天時間這項工作便已結束。包產到戶后,各家情況不同,這活有的在農閑時進行,但寒冬臘月進行較多,有的則拖到年后春耕春播之前進行,這個時候送糞的都是些疏于農事人家,或者家里有這事那事耽誤了送糞的人家。
至于臘月里,給牲畜儲備草料的'活計,這是個細活,非得有個遞草的行家,這樣鍘出來的草均勻,牲畜吃下去容易消化,更重要的是遞草的人依據(jù)鍘草人頻率快慢來決定遞草的速度,一雙手,膝蓋控制著一大撮柴草向鍘刀下移動,而鍘草的人則根據(jù)遞草人移動的快慢而選擇時機按下鍘刀。按鍘刀的人的可以是大人,也可以是有點力氣的少年,但必須與遞草的人保持同步,這樣才不會發(fā)生如鍘了手指等意外發(fā)生,事實上,這些事在農村避免不了只要牲畜吃草,就必須得鍘草。關鍵是遞草者鍘草人注意力必須高度集中,這樣才能盡可能避免傷人事故的發(fā)生,少年時的我,很少參與這項活計,大人也知道鍘草確實是個危險的活計,從也不指望我去干,只讓比我大的二哥去干。
悠悠故鄉(xiāng)情,拳拳游子心。兒時的農事早已成為記憶,兒時的寒冬早已成為暖冬。缺衣少穿,饑寒交迫得苦日子只能從記憶中去尋找,在感嘆日新月異的新時代的同時,更感嘆現(xiàn)在的天氣和以前天氣的巨大差異。我們也算是告別了一個舊時代,迎來了一個新時代。
當年那個十多歲少年,早已不再年輕;但三十多年前嚴冬里所經歷的往事,隨著時間的流逝,竟如發(fā)酵在心中的陳年老酒一般,越加醇香。
【嚴冬里的往事散文】相關文章:
往事從葉子的脈絡里浮出散文賞析11-05
關于往事何須傷懷的散文11-19
嚴冬的初一作文09-04
往事如風墨染流年散文11-15
圍墻里的狗散文11-10
往事如煙,淺笑而安散文11-24
其實我還在回憶那些往事散文11-05
前塵往事俱拋下散文欣賞04-29
融入秋的情境里散文11-19
櫥窗里的鐵皮玩偶散文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