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中的老屋唯美散文
農(nóng)村老家的老屋已經(jīng)拆除多年了,但我還是經(jīng)常想起老屋。每次回鄉(xiāng)下老家,我都要到老屋基那里轉(zhuǎn)轉(zhuǎn)。因?yàn),爺爺奶奶在世時,就住在老屋內(nèi),我也經(jīng)常去小住一段時間,無憂無慮地玩耍,度過了許多美好的時光。
老屋建于三十多年前,正房三間,磚瓦結(jié)構(gòu),東邊有間廚房,與普通人家沒什么兩樣。聽父親說,老屋是爺爺一手建成的。建老屋時,因莊基比鄰居家的凹許多,落差較大,爺爺就用獨(dú)輪車從別處取土墊屋,手上磨出了厚厚的老繭,也從不說苦。經(jīng)過努力,爺爺把老屋建成了,其中的辛苦難以用言語敘說。
老屋曾經(jīng)充滿生機(jī),留給我一串串故事,至今歷歷在目。老屋后有片竹林,還有許多果樹,是孩子玩耍的好地方,許多小伙伴經(jīng)常到老屋找我玩樂。我們在竹子上扣上繩索,到上面蕩秋千。累了,就玩捉迷藏、打土仗的.游戲。這些有趣的游戲,我們玩了多遍,也不厭其煩。每到秋季,屋后高高的棗樹上棗子熟透時,以各種名義來老屋找我玩的小伙伴更多了,目的都是為嘗嘗剛上市的新鮮棗子。為保證安全,我從不準(zhǔn)小伙伴們攀爬棗樹摘棗,只準(zhǔn)打棗。我們找來長長的竹竿,到屋后敲打高掛在棗樹上的棗子。紅紅的棗子剛落地,小伙伴就一哄而上,搶到棗子的小伙伴,把棗子在身上擦了擦,就扔進(jìn)了嘴里,咀嚼幾下,沒吐棗核,就囫圇吞進(jìn)了肚中。棗子吃完后,嘴里還連聲說:“太甜了,太香了,太好吃了!”我們每次都敲下許多棗子,小伙伴們吃得津津有味,只到棗子被敲光,不放過一粒,期間收獲了許多快樂。
老屋近臨大路,種地的、上街的、做買賣的行人很多,他們有時到老屋討水喝,奶奶總毫不吝嗇的送上涼茶,得到路人許多贊許。路人喝茶的空隙,給我和小伙伴們講前所未聞的故事。我們也知道了《三國演義》里的“劉關(guān)張”,《水滸》里的“梁山好漢”,《紅樓夢》里的“大觀園”,《西游記》里的“唐僧師徒”,《聊齋》里的“鬼故事”,給我們的生活增添了許多色彩和樂趣……
最讓我難忘的是,我每次到老屋時,奶奶總會給我做好吃的,有漲蛋、小公雞炒豆米、老鴨湯等美味佳肴,看到土灶冒著紅紅的火焰,我的心里總是暖暖的,飯量總比平時大許多。這里面有慈祥的奶奶對孫子的無私的愛,也是我愿意去老屋的原因之一,F(xiàn)在想來,在那個物質(zhì)匱乏的年代,爺爺奶奶為了生存,為了子孫,真是含辛茹苦。受爺爺奶奶的影響,我始終提倡與人為善、勤儉節(jié)約,反對斤斤計(jì)較、鋪張浪費(fèi),從不自行其是、亂花一分錢。
爺爺奶奶去世后,老屋長期沒人居住,漏損嚴(yán)重,岌岌可危,為安全起見,幾年前,父親把老屋拆了,蒼涼的老屋像飽經(jīng)風(fēng)霜的老人走完了人生之路。但老屋的影子已深深地烙在我的腦海里,留在我的記憶中,不管時光如何變換,我都永遠(yuǎn)難以忘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