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鵑聲里斜陽暮抒情散文
少年坐在樹蔭里,口里銜著一根草。兩頭牛在另一棵樹蔭里停止吃草。它們對面站著,一大一小,一黑一黃。小點的黑牛懶懶地伸出脖子,遞到大黃牛的唇邊,大黃牛殷勤的吐出舌頭為它梳洗。它神情嚴肅認真,一下一下從脖子到耳窩,從前額到眼睛,不遺一處,仔細專注,像是雕琢藝術品。好一會它才停下,端詳舌頭留下的痕跡,似有不妥,又東一下西一下的補充一陣,才滿意的停下來。
對望了一眼,黃牛向黑牛伸出了脖子。 黑牛慢吞吞伸出舌頭,浮皮潦草的舔了兩三下就不耐煩,便使勁用小犄角剜那皮糙肉厚的黃脖子。黃牛負痛,猛地甩頭抵向黑牛,黑牛嫻熟的舉頭迎接。四角相對,略一僵持,便分開了:一個自知不敵,一個寬容不屑。
孩子每天看著鬧劇上演,接下來是他稔熟的劇情:兩牛一個朝東 一個朝西,相背而臥,似在斗氣。他知道牛已吃飽,但他不急于回家,還不到午飯時間。沒有鐘表,可他每次都能準時到家。牛的肚腹是精準的鐘擺:吃飽、舔毛、斗架、趴臥、倒嚼··· ···孩子只管坐在樹蔭里悠閑。他喜歡在這段時間里胡思亂想,思緒如穿過樹葉的風,活潑輕柔,逶迤又倏忽吹向遠方,孩子的眼睛就定定地盯著那風過的地方,有樹葉輕輕擺動,發(fā)出些微聲響,使萬籟中又添新賴。
那兩頭牛是兄妹,妹妹出生八個月母牛便死了。孩子清楚記得小牛被爸媽從草場拉回來的時候,比狗大不了多少,虛弱的趴在地上半天沒起來。其實黃牛當初從草場和牛媽媽回來的時候,也這樣。只是經(jīng)過一冬的精心喂養(yǎng),黃牛很快就出落得水靈靈、胖乎乎,毛管油亮,臉上帶著光,走起路來高揚著頭,非常神氣。孩子趕著它和母牛歸牧的時候,總有村人尋問小牛賣不賣。他知道他們是被黃牛的小模樣吸引了。黃牛是村里最漂亮的牛,也是最調(diào)皮、最淘氣的'牛。
大牛出工時,黃牛圈在家里,想奶吃想媽媽,便急躁起來;h笆門攔不住它,少年也攔不住它。它竄出去,不管東西南北,瘋跑。少年跟不上,拉下一大截。它找不到媽媽,就跑到人家麥田里撒氣:用前蹄摟土,麥子便被連根刨起;用犄角剜地,連麥帶土的都被撅向天,攪得一片狼煙;它還用脖子和腦袋在地上來回蹭,又把麥子壓倒一大片。少年氣喘噓噓的趕到,它還沒發(fā)泄夠,喘著粗氣,紅著眼睛,虎視眈眈地盯著少年。少年不敢妄動,僵持著。麥田主人趕來,少年不敢吱聲,心突突跳,怕招來怨恨。 主人幫著將它趕出來,竟還不忘贊一句:“這小牛,真帶勁兒!
放牧時也麻煩,少年總要躲開其他牛,單獨放。如此遷就,也難防萬一。它只要見到別牛的影,便不管莊稼、溝渠的直奔過去,和人家頂架,一頂便天昏地暗,直到把人家的牛都趕跑,小半天就過去了。有時回家的路上碰到牛車,它也不放過,追著頂。少年攔不住,只好由著它,先把大牛趕回家。告訴爸爸小牛跑了。爸爸便順路找到牛車的家,見它在人家大門外“哞–哞–”的叫陣呢。爸爸往回趕,它還不情愿的九步一刨土、十步一回頭,毛愣愣的總想尋隙再殺回去。
這樣烈性,少年本來擔心它和小牛不睦,小牛會受委屈。想不到,它如此有擔當。
小黑牛沒能像黃牛那樣強壯起來。因為牛媽媽不在了。缺少母乳喂養(yǎng),它胃口好像也不好,細草,長得也細腳伶仃,腿卻很麻溜,一不留神,就跑到地里禍害莊稼;它還很會欺負哥哥。走硬路面時,它跟在后面,到了前面只有一小條硬路,邊上是沙路時,它就沖上前去走硬路,把黃牛擠到沙里去。過了這段,便又脫在后面了;到家門口時,大門早已打開,家人備好兩桶水,供飲用。小黑牛又“嗖”的竄到前面去,先跑到一水桶前喝水,待到大牛趕到時,又趕緊跑去喝另一桶水;而黃牛不喝剩水,便把頭扭向一邊,等著。等小黑牛喝完,大人拿空桶再給黃牛拎一桶來,黃牛才喝到水。
少年心里尋思,如果大牛不送到草場去就不會死。其實草場都是鹽堿地,并不發(fā)牛,只是家里很多荒地都墾成耕地,沒了放牧場所,加上農(nóng)忙沒閑人,才把牛送走。村里的牛統(tǒng)一歸到一個牛倌那里,趕到一個叫“北沼”的地方去,直到莊稼收割完畢,才回來;貋淼呐,個個戧毛戧刺,皮包骨頭。
少年很懷念小時候放牧時光。那時有很大的樹林,有寬敞的荒地,牛趕到里面,幾乎不用管。他可以仰面躺在樹蔭里,看藍藍的天,悠悠的云;看小鳥飛過樹梢,飛向遠方——一度以為他也能到達的地方。后來,不知什么原因,人們開始砍伐樹木,有的賣錢,有的燒柴;有的明砍,有的暗偷,沒多久,樹林就所剩無幾。勤勞的人們,扶著牛犁馬犁紛紛趕到空地,所過之處,大地被撕開一道道口子。耕地越來越多,人們的勞作越來越長。他們想以此換來鐘表,自行車,電視機,白面饅頭··· ···后來這些都有了,可少年總覺缺了什么,人們似乎也沒有得到愿望實現(xiàn)后的快樂。不見了樹,沒了草,到處是莊稼,莊稼之間的路也變窄了,只通一輛車,走在這樣的路上,感到擁擠,胳膊腿都不能盡情的伸展,做個深呼吸,仿佛吸盡了所有的空氣。少年想不出為什么會這樣,可他感覺不好?諝饫锼坪蹼[藏著難以言喻的答案··· ···
少年最喜歡晚歸。太陽離地面一丈遠的時候,村莊的煙筒開始冒煙,裊裊婷婷的向上飄著。他想起姥姥說給他的謎語:房上一綹草,哪面來風哪面倒。姥姥是位慈祥的老人,臉上總帶著微笑,印象里她從沒大聲呵斥過人,就是在自己無理取鬧時,也滿眼慈愛依著自己。一次姥姥拎水,自己卻非要她抱,誠心為難姥姥。姥姥就一手拎水,一手抱自己?蠢牙殉粤Φ臉幼樱约阂灿X沒趣,便主動要求下來了,姥姥卻一個勁的夸自己乖。這么好的姥姥,在自己六歲時去世了。家里的老人仿佛約好了一樣,集中在那幾年相繼去世。爺爺、奶奶、姥姥、姥爺、二姥爺··· ···少年的童年幾乎是在跟母親往返奔喪中度過的。姥姥家離自己家不遠,風俗卻略有不同。自己家這邊老人去世,只需用一塊20公分見方的黑布,上面粉筆寫個“孝”字,用別針別在袖子上,就表示你是孝子賢孫了。別人就知道你和去世的人有親緣關系,朋友是不需戴的;姥姥家辦喪事卻要扯好多白布,撕成2寸寬的布條,約有一人長,系在頭上,后面拖到小腿,不論親疏遠近,只要來到這里,一律帶上。少年覺得自己家這邊的喪事莊嚴凝重,而姥姥家那邊的喪事顯得凄涼,那些飄忽的白布條,在送葬時,在野外,在蕭冬就點染了一種氣氛·····
喪事有太多的繁文縟節(jié),老人入殮完畢,要在家停放三天,之間不斷有人前來吊唁,都是進門就哭,家人也要出去陪哭,一天也不知要多少次,少年發(fā)現(xiàn)母親每次都有眼淚流出。
出殯是大事,兒孫子侄們在棺槨前一步一磕頭,婦女們則在后面負責哭,聲要大要悲切。在這大造聲勢里,不乏敷衍了事的,可母親卻情真意切,因為是至親。
老人入土為安,接下來是頭七、三七、五七,還有100天,然后是一終年,二終年,三終年。每個日子,都是流淚的日子,傷心哭泣,使母親落下眼疾,到現(xiàn)在,還總流淚。少年看到那么多人嚎哭,曾天真的想:我長大可不參加葬禮,沒眼淚,哭不出來,多臊得慌。
少年認為,姥姥是幸福的,因為常帶著笑。可后來在母親的只言片語中,少年勾勒出姥姥的人生軌跡:兵荒馬亂的年代,姥姥從山東逃荒到東北,又從東北輾轉(zhuǎn)到內(nèi)蒙,雙親去世;拖家?guī)Э谝粯悠D難的叔叔只好把他嫁給了姥爺,之后繼續(xù)流浪,便失去聯(lián)系。姥姥成了沒有娘家人的長媳。好在人忠誠能干,經(jīng)常舍己為人,所以妯娌、公婆面前倒也和睦。可生活是嚴峻的,當時缺醫(yī)少藥,姥姥的長子五歲時染病夭折;長女三歲時家里不幸失火,孩子和家業(yè)都付之一炬。少年不知姥姥是怎樣熬過那痛徹心脾的歲月,只聽母親說姥姥從不提起這些往事。不提也好,不堪回首的往事,提一次,就經(jīng)歷一次,人心能有多強大,裝下這許多悲痛。
環(huán)境造就“ 勤儉持家”的美德。到母親出嫁時,姥姥已又小有家業(yè),母親嫁得風光,父親高大帥氣,又有文化,說話得體,在找對象看人格品質(zhì)的年代,這無疑是讓人羨慕的。姥姥對母親的婚姻感到欣慰。這恐怕是少年看到姥姥常帶笑容的原因吧。
夕陽以它奇異的明亮穿進樹林,樹林被這一束光襯托得愈發(fā)幽暗。后來少年在教科書上學到“返景入深林”的句子,讓他覺得稀奇,這么平常的事物也可以入詩,句子不會讓他產(chǎn)生美感,只因經(jīng)歷過,會讓情景再現(xiàn),那叫共鳴吧。這一束光穿過樹林的時候,是孩子該回家的時候。這是奇異的時刻。走在路上,少年能聽到鏟子熗鍋的聲音,還能聞到很香的味道。他能辨別出是誰家在做什么。也許是油干飯、或者是雞蛋醬、或者是燉粉條。都是想想就流口水的美味。在牛將進村口時,夕陽最后一抹紅消失在地平線下。七點半了,孩子知道。廣播里開始播天氣預報:明天最高溫度25度!疤焯25度!焙⒆酉。
【杜鵑聲里斜陽暮抒情散文】相關文章:
映山紅里杜鵑啼散文11-12
我的青春里有責備聲700字作文04-16
斜陽外元曲賞析及題解01-31
從唐詩宋詞里走來的鄱陽湖抒情散文06-28
《杜鵑枝上杜鵑啼》高一語文教案08-24
朝東暮西成語解釋05-14
賣花聲·懷古12-10
暖暮清秋勵志文章07-08
暮過山村唐詩鑒賞06-27
唐詩暮江吟賞析03-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