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窖巷憶舊散文
第一次知曉,偌大的古城西安,竟還有一個叫做“冰窖巷”的街名,那還是很早以前的事情。
今年暑期,依然是在“熱氣沸騰”的西安家中煎熬度過。我一向對所有的家鄉(xiāng)美食都非常感興趣,只是經(jīng)常受制于經(jīng)濟條件,也不得滿足自己一時的口腹之欲罷了。
我還是不計室外高溫的“炙烤”,仍舊一意孤行,我行我素,于今年的八月,天氣最炎熱的時節(jié),終于去了一趟位于西安小南門報國寺的小巷,一家招牌上寫著“春發(fā)芽”的葫蘆頭小吃店。大快朵頤了一番,也了卻或滿足了一回久違的“饞意”。
等我也過足了“癮”,悠悠然從那家巷子口出來,再轉另一條街道前行,走著走著,忽然無意識地朝街邊事物,看了又看,一塊由陜西著名作家平凹先生題寫的某培訓中心的豎牌,也便映入眼簾,接著,又似乎多走了幾步,一塊普普通通通,如果不仔細看,有可能也極易錯過,印著“冰窖巷”名字的那塊標牌,也即刻闖進了我的視野。我頓時停下腳步,也往那條極為平凡的巷子,用似乎隔著時空與回憶的眼神和目光,即興朝巷子伸進去“打量”,亦瞅了瞅。巷子并無變化,依舊如記憶中,當年的“模樣”與“容顏”,“簡潔”和“肅穆”地默默靜立,這座擁有上千年歷史文化的古城,毫不起眼的一角。如果不是與這條巷子有著所謂的不解之緣,如果不是今天亦懷著滿足自己一時口腹之欲的急切來到這里,自己未必再會惦記起來,這條畢竟充滿著自己回憶影子的巷子。
那是大約二十年前。我和父親也因為要托人辦事,便不遠千里,從那座已經(jīng)生活很久日子的高原腹地,也頗有些風塵仆仆地來到這座古城。記得,那時我們家的條件境況一般,也通過父親當年的一位關系很是不錯,至今仍時常與我的父親電話往來問候的同學,經(jīng)過一番牽線搭橋的努力,也日漸感情“聯(lián)絡”上父親這位同學的哥哥。父親這位同學的哥哥,當時便是古城省高院(法院)的一名副院長。自然在當時那個年代來說,我們一家無疑也遇上了令我們自豪,甚至些許向外人夸耀般的資本,所謂寶貴又可遇不可求的人脈資源。為了拜訪這位我們家至今感激不盡的“貴人”,拿什么給人家呢,在這件事情上,卻讓我們一家也犯了一回難。思來想去,我們終于一致同意,最后做出“決定”,就利用我們在高原環(huán)境生活的僅僅有限的一點“福利”吧。在當時來說,我們做出了給這位還遠在異地,父親已經(jīng)見過面的,當時十五六歲的我,并未有幸謀面的陌生“伯伯”,帶些當?shù)靥禺a的高原牛羊肉了,也作為我們的“見面禮”了。
我至今還清楚地記得,那一年的.冬天,我和父親終于經(jīng)過百般忙碌,也歷經(jīng)諸般顛簸,在火車到達古城西安的第二天,也放下?lián)谋弧吧咂ぁ卑淮笠粔K的牛肉“消融”的思想顧慮。當我和父親,在第二天有些寒風凌厲的清晨,也不斷打探這條叫做“冰窖巷”的,位于古城的何處。父親此前通過獲悉,也大略知曉,這條當時還是省高院家屬院的這條巷子位于古城朱雀門附近,卻不知具體的街巷地處位置。我和父親最終經(jīng)過一番向路人的問詢和打聽,也如愿地找到了這條深處古城不起眼一角的普通巷子。
那天,當我和父親,又被那位伯伯的兒子,駕車送我們去古城西安火車站的路上,天色也逐漸暗了下來。那時,我也僅僅十五六歲,只是在父母身邊,在距離他們并不遙遠的草原,上一所普通的師范。我至今也忘不了,那天,第一次在那位顯得毫無一點官架的伯伯家做客的情形,他簡單樸素的家庭布置甚至顯得比較“局促”點的住房,以及他鼓勵親切般的對我講的那些話。
【冰窖巷憶舊散文】相關文章:
《南柯子憶舊》古詩鑒賞01-20
《南柯子·憶舊》古詩原文及鑒賞01-23
雙調風入松憶舊紗元曲02-05
《江上望青山憶舊》譯文及注釋鑒賞01-17
《雨巷》賞析06-08
《雨巷》教學反思12-09
《雨巷》教學實錄10-12
雨巷現(xiàn)代詩03-19
《雨巷》教學設計范文12-10
人教版《雨巷》教學設計1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