寡妇张开腿让黑人通爽,吃瓜黑料,欧美激情内射喷水高潮,亚洲精品午夜国产va久久成人

我要投稿 投訴建議

千古講堂話滄桑散文

時間:2021-01-08 15:46:05 散文雜文 我要投稿

千古講堂話滄桑散文

  三千年前,商朝乃至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從當時的都城朝歌出發(fā),一路跋山涉水,翻山越嶺,風塵仆仆來到了他的封地箕城,也就是山西榆社講堂。被封講堂不是偶然的,據(jù)推斷,講堂在當時已經(jīng)是熱鬧繁華的北方重鎮(zhèn)了。不然,在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時代,一國之王的叔父封地怎會是貧瘠之地呢?

千古講堂話滄桑散文

  史載,講堂最早叫做巷塘,因為其地形像是一條悠長的巷,又因為這里是一片水塘因而得名。后來,隨著箕子被封這里,于是又叫做箕城�;釉谶@里建社祭祀,蓋廟拜神,興農(nóng)精耕,這里的人民生活安康祥和,儼然一片樂土�;舆€非常重視教育,經(jīng)常親自講學,慢慢這里的地名又演變成了“講堂”這個頗有文化內(nèi)蘊的名字。當然,這是講堂名字的傳說之一,至于可信不可,我們不去深究。

  “講堂”這個名字的由來,最確切的是來自于《左傳》之記載:“僖公三十三年,遞伐晉,八月戊子,晉侯敗狄于箕�!边@個“箕”就是現(xiàn)在的榆社講堂,而且古戰(zhàn)場遺址就在古箕神廟的附近和對面山谷中。據(jù)講堂老一輩的人給我們講,他們小時候在箕神廟附近地里或是山上都能挖到為數(shù)眾多的鐵制或銅制箭頭等古代冷武器,也充分證實了《左傳》的記載。在那場激烈的晉狄之戰(zhàn)中,晉國上卿卻缺子俘虜了狄人首領白狄子,狄人為贖回首領,與晉國在箕神廟談判講和,此后箕城為紀念這次北方異族之間難得的和平,更名為講堂。

  “箕之戰(zhàn)”中還發(fā)生過一件悲壯的事情,戰(zhàn)神先軫之前因釋放秦國俘虜?shù)氖屡c晉襄公起了爭執(zhí),先軫“不顧而唾”(唾了襄公一臉),而襄公過后不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向他道歉。先軫為此倍感自責,于是在箕之戰(zhàn)中,在已經(jīng)俘虜了白狄首領的情況下,卸下重甲,獨自一人沖入敵陣,壯烈殉國,用他的死向襄公賠罪,這段歷史記錄于《左傳》。我站在古戰(zhàn)場想象著當時慘烈的場面,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講堂這片土地上,原來還發(fā)生過這么可歌可泣的事情啊,還有那么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把生命永遠地留在這片土地上。

  如此,我們就不能不去箕神廟和古戰(zhàn)場看看了。我們在上箕神廟的途中,晉中民協(xié)主席田五先老師獨具慧眼,跟我們說發(fā)現(xiàn)了箕子講學的場景了,這讓我們大為驚訝。跟隨田老師過去一看,原來是土崖邊被雨水沖擊出來的山洼地貌,果真就像寬衣博帶的老者坐在東方,面向一群學生侃侃而講,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我在心底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敬佩田老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拍過幾張照片后,我們就順著山間小路向半山腰的箕神廟挺進。

  箕神廟位于箕神坡上,坐北朝南。由于太久遠了,只遺存有地基,山坡上到處散落著青磚青瓦,一副倒塌破敗的模樣,看了讓人唏噓不已。想想這里曾經(jīng)風光無限,每到八月初一箕子誕生日,講堂的村民都會敲鑼打鼓,抬上八抬大轎來把箕子的輕身(所謂輕身就是木質(zhì)塑像,重身就是泥塑雕像)請到轎子里,熱熱鬧鬧地迎接到舊戲臺對面的神房里,然后給箕神紅紅火火唱三四天的大戲。我們把散落的貓頭、飛檐、斗拱啊這些遺落的古老的箕神廟構(gòu)件收集了些放在那被歲月打磨得沒了棱角的石階上,村里的古建專家鹿建平拿起一個雕刻著威嚴虎頭的貓頭看了看,說這個值得研究,我從來沒見過雕刻虎頭的貓頭呢。這讓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了,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古建專家也沒見過的構(gòu)件遺留在這里,任風吹雨打、時光侵蝕,卻沒有人關(guān)注它們的存在,這座箕神廟還有多少不同凡響之處呢?還有多少帶著歷史氣息的古文物被淹沒在這荒山坡上呢?那曾經(jīng)廟院里的碑林現(xiàn)在都在哪兒呢?箕神廟遺址寂寞無語,離開時我忍不住回望一眼,只見箕神廟四周的山丹丹花開得紅艷艷的,守護著這方曾經(jīng)輝煌之廟。

  古講堂除了箕神廟,還有水泉山的奶奶廟和夫子廟、小嶺的上面的佛爺廟、月星門旁的財神廟、東溝的.黑龍王廟、北家背上的白龍王廟、北門的鱉爺廟、舊戲臺圪洞的菩薩廟、三官廟,還有河神廟、火神廟、真武閣、魁星閣等,數(shù)不勝數(shù),這應該是榆社建廟最多的一個村了吧。村里的老人們自豪地說,講堂以前“月月迎神,月月唱戲”,而且“兩日一集,雙日城里集,單日講堂集”,可見舊時講堂的繁華興盛。

  財神廟、菩薩廟等寺廟分布很是廣泛,講堂建有并不奇怪。讓人嘖嘖稱奇的要屬火神廟和鱉爺廟了,它們是只屬于講堂人的少眾信仰、獨特信仰�;鹕駨R據(jù)說有這樣的傳說,榆社西南方有個名為寄子的村子,村里有座繡樓上住著三姐妹,個個青春貌美、如花似玉。有一群歹人見三姐妹一個賽一個的美,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于是強逼三姐妹就范,還揚言如果不從就燒毀繡樓。三姐妹寧死不從,結(jié)果被活生生地燒死在繡樓。講堂的人們聽說此事后,被三姐妹的堅貞不屈的氣節(jié)所深深感動,于是建起了火神廟,把三姐妹供奉為火神,香火供奉,以作紀念。這個故事極為感人,講堂人崇尚正氣、義舉蓋廟同樣讓人肅然起敬。

  鱉爺廟應是乾隆五十一年六月移建的元天大帝閣,因元天大帝的形象是蛇龜合體,村人訛傳為“鱉爺”,鱉精的傳說也因是由元天大帝形象而來。村里關(guān)于鱉爺廟的傳說就有趣多了。傳說南坡下有一老鱉精,經(jīng)常危害村人,于是在對面的北圪梁上建廟供奉,以求鱉精安分守己,不再危害相鄰。相傳,村里有人蓋房,去南坡撬石頭,一下午也沒撬到一塊石頭,休息的時候舉目一望,看見不遠處有一塊平整的大石頭,于是過去就撬,結(jié)果石頭沒撬到,反被倒下的石頭砸死了。過了幾天這人托夢給妻子說,我撬的石頭是老鱉爺?shù)拈T,現(xiàn)在老鱉爺?shù)拈T被我毀了,鱉爺就要我給他守門。村里人們傳開后紛紛稱奇。有的人說這座廟應該是白爺廟,在榆社方言中“白”和“鱉”同音�?墒抢削M精的故事在講堂村家喻戶曉,代代相傳,而在講堂的歷史上卻沒有一個白姓的有名望或有功德的人,所以我認為應是“鱉爺廟”。

  說起講堂村有名望的人,那就不得不說清朝道光年間中了進士的田福謙了。據(jù)村中老人講,田福謙學問高深,光緒六年版的《榆社縣志》序是他所撰寫,同治年間《重修福祥寺碑記》也是出自他的手筆,我們現(xiàn)在都能讀到這些文字。此外,他的人品官品也是有口皆碑。當年田福謙任陜西省西鄉(xiāng)縣知縣的時候愛民如子,獎罰分明,任期到了的時候朝廷另派其前往一地,西鄉(xiāng)縣的老百姓傾城而出,哭聲震天,一致挽留田福謙,要求他還留在西鄉(xiāng)縣。朝廷見此情景,只好讓其連任并對其嘉獎。西鄉(xiāng)縣的老百姓們?yōu)榱嘶貓筇锔Vt,不遠千里來到山西榆社講堂,為田福謙重修三門三層四柱彩繪描金牌坊,以表心意。這不光在清史上,就是縱觀中國歷史,也難找出幾個全城老百姓哭著挽留連任的官吏。

  在村子中央,講堂村民叫“券門頂”的田進士院子如今也是一片破敗。田進士院原為二進院落,第一道門現(xiàn)已不存。推開咯吱作響的木門,就看到對面墻壁上的磚雕上寫著“慎厥德”三個小篆大字。這三個字我們曾在三年前就猜測推斷過,可是沒有一個人認得。三年后的今天再次踏進院子,身邊有學術(shù)界的精英,這三個字也迎刃而解了。“慎”是謹言慎行,厥是收放自如,既要謹言慎行又要收放自如,這才是真正的德行。不同于別人家俗氣的題字,進士院的三個題字蘊含著田進士多高明的處世哲學啊,放在當今也是至理名言啊。原本的四合院現(xiàn)在只遺存有正房和西房,均是三券門窗。東邊通往旁院的過道門上鐫刻“蘭桂”二字,讓人不禁想起紅樓夢中賈寶玉和賈蘭中了進士后李紈“蘭桂齊芳”之言。如今田進士后人仍在村中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傳統(tǒng)耕作生活,他們在茶余飯后會不會在自家祖宗的院子里轉(zhuǎn)一轉(zhuǎn),看一看,想一想祖宗田福謙的人生曾經(jīng)是多么輝煌呢?綠樹成蔭的家槐如今在田進士院門口默然無語,守護著這方曾經(jīng)顯赫的院落。

  從進士院出來就到了講堂的街上。大青石板還在訴說著講堂以往的輝煌,每逢單日集的時候,左權(quán)、和順、武鄉(xiāng)還有榆社縣城的販夫走卒積聚于此,叫賣聲此起彼伏,集市上人山人海,講堂之盛,可見一斑。走到一個百年古店前,墻壁上的磚雕內(nèi)容多,惟妙惟肖,有奔跑的馬,還有對稱的蓮花等,這在當時估計也是有實力的大店才有的。百年古店對面就是一條可容一輛馬車通過的巷子。巷子兩邊是曾經(jīng)的百年古店,二層的謝人堂雖已敗落,卻仍遺留了當時的排場,西店、上斗店、聚來源、三衡泰等古店錯落有致分布于巷子兩邊,可以想象到當時車水馬龍的情景。我把這條巷子叫做“講堂的華爾街”,此言不虛,放在當時繁華的講堂并不夸張。

  講堂人不僅崇文、重商,還有尚武的傳統(tǒng)。據(jù)說,講堂的梅花拳為一枝梅派祖師爺李春虎反清復明失敗后避禍于講堂時廣授拳法,使得講堂人人習武,后來講堂人宋三虎繼承發(fā)展了梅花拳,使得梅花拳更加發(fā)揚光大了。由于商業(yè)的繁盛,前來講堂賣藝耍把戲的也不在少數(shù),智慧的講堂人又把傳統(tǒng)的當?shù)貞蚯群屯鈦淼那囆问诫s糅在一起,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傘把的、丑秧歌、八音會、轉(zhuǎn)圐圙等雜耍。其中傘把的極具觀賞性,數(shù)人敲鑼打鼓打出一定節(jié)奏,主唱手拿手環(huán)配上節(jié)奏,鼓點一落,主唱開口即唱,唱詞是即興編成,必須押韻,所以朗朗上口,聽起來很有韻律�,F(xiàn)在講堂村中仍有一位年邁老人會唱傘把的,據(jù)他講當年傘把的盛行之時,只要一吆喝,全村人從四面八方奔涌而來,就為看看傘把的。

  講堂還有一處,為其獨有,那就是嬰兒墓,講堂人叫做“小孩兒葬”。村里的閆老師是個歷史使命感很強的人,他本就是講堂人,又一直在講堂教書育人,對講堂歷史文化極為了解。他跟我們講,嬰兒墓是田福謙中了進士后不忍當時夭折的嬰兒們棄尸山野,于是蓋起了嬰兒墓,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認同。隨后還帶著我們到了嬰兒墓一睹究竟。走到了一道深溝,只見嬰兒墓在溝的另一邊。田主席得在這邊拍照,于是閆老師自告奮勇下了溝,再爬上坡,看看嬰兒墓到底是什么來頭。只見嬰兒墓周圍野草叢生,顯然是很久沒人過去了。閆老師撥開擋路的半人高的蒿草,湊到嬰兒墓的跟前。嬰兒墓約一米高,石頭砌成房子狀,留有一個小窗戶,黑洞洞的窗口像是長著一張吃人的嘴,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我很是佩服閆老師的膽量。閆老師給我們念了嬰兒墓上的刻字。只見窗口上方正中的石頭上鐫刻著“嬰兒墓”三個大字,東側(cè)是“咸豐四年修”,西側(cè)則是“光緒八年合眾修”。這樣看來,嬰兒墓早在田福謙中進士之前就修好了,只是光緒八年的時候重修的。講堂村里的村民把嬰兒墓這筆功勞算在田福謙的賬上充分說明了田福謙這人在講堂村的口碑是很好的,有的沒的都安到他身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田福謙也是光緒八年考中進士的,那么我們可以推測,有可能田福謙中了進士后組織村民一起重修了嬰兒墓,也算為家鄉(xiāng)父老做了一件善事。

  我和講堂素來緣深。二十年前父親是講堂鄉(xiāng)的法官,那時候常跟隨父親來此調(diào)解民事糾紛。每到一家,那家主人必定孩子長孩子短熱情照應,并把家中珍藏的好吃的全拿出來塞到你手中,熱情好客之民風實在讓人感動。后來,朋友曾帶我們專程驅(qū)車前來,他是地地道道的講堂人,從小在講堂長大,熟悉這里的一磚一瓦,對講堂有著特別的感情和深入的了解,帶我們看遍了講堂所有的歷史遺存。后來,我們文友一行人曾冒著大雨,踏著泥濘來到講堂,只為一睹雨中講堂,足以見得講堂對我們深深的吸引力。這次,我們專程來挖掘講堂的歷史文化遺存,深入地了解了講堂這個榆社古鎮(zhèn)的歷史文化內(nèi)蘊,更是感受到了講堂的無窮魅力。

  臨走的時候,我們的車從南門魁星閣和關(guān)帝廟之下通過,這就算出了講堂了�;赝v堂,點點燈火,照亮著我們腳下的路,溫暖而又眷戀……

【千古講堂話滄桑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滄桑古城散文欣賞11-07

不泣離別不言滄桑散文11-09

話且停停散文11-14

陵谷滄桑成語解釋01-12

夢圓家鄉(xiāng)話曲陽散文11-16

春意闌珊,為誰落筆話凄涼散文11-05

卓絕千古的成語解釋05-14

詩人屈原的千古名句11-24

詩人蘇軾的千古名句08-14

千古之謎金字塔的故事11-16

汝城县| 台北县| 荔波县| 镶黄旗| 南木林县| 历史| 周宁县| 德江县| 广元市| 遵义县| 伊吾县| 普格县| 桦川县| 定南县| 衡阳市| 保定市| 吴堡县| 柘荣县| 鲁山县| 蕲春县| 岳普湖县| 榆社县| 库尔勒市| 沂源县| 惠东县| 北辰区| 鲁山县| 马山县| 临海市| 温州市| 衢州市| 兴城市| 合川市| 当涂县| 贡山| 东阿县| 景谷| 彭水| 海丰县| 民乐县| 马鞍山市|

千古講堂話滄桑散文

  三千年前,商朝乃至中國偉大的思想家、政治家、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從當時的都城朝歌出發(fā),一路跋山涉水,翻山越嶺,風塵仆仆來到了他的封地箕城,也就是山西榆社講堂。被封講堂不是偶然的,據(jù)推斷,講堂在當時已經(jīng)是熱鬧繁華的北方重鎮(zhèn)了。不然,在那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時代,一國之王的叔父封地怎會是貧瘠之地呢?

千古講堂話滄桑散文

  史載,講堂最早叫做巷塘,因為其地形像是一條悠長的巷,又因為這里是一片水塘因而得名。后來,隨著箕子被封這里,于是又叫做箕城�;釉谶@里建社祭祀,蓋廟拜神,興農(nóng)精耕,這里的人民生活安康祥和,儼然一片樂土�;舆€非常重視教育,經(jīng)常親自講學,慢慢這里的地名又演變成了“講堂”這個頗有文化內(nèi)蘊的名字。當然,這是講堂名字的傳說之一,至于可信不可,我們不去深究。

  “講堂”這個名字的由來,最確切的是來自于《左傳》之記載:“僖公三十三年,遞伐晉,八月戊子,晉侯敗狄于箕�!边@個“箕”就是現(xiàn)在的榆社講堂,而且古戰(zhàn)場遺址就在古箕神廟的附近和對面山谷中。據(jù)講堂老一輩的人給我們講,他們小時候在箕神廟附近地里或是山上都能挖到為數(shù)眾多的鐵制或銅制箭頭等古代冷武器,也充分證實了《左傳》的記載。在那場激烈的晉狄之戰(zhàn)中,晉國上卿卻缺子俘虜了狄人首領白狄子,狄人為贖回首領,與晉國在箕神廟談判講和,此后箕城為紀念這次北方異族之間難得的和平,更名為講堂。

  “箕之戰(zhàn)”中還發(fā)生過一件悲壯的事情,戰(zhàn)神先軫之前因釋放秦國俘虜?shù)氖屡c晉襄公起了爭執(zhí),先軫“不顧而唾”(唾了襄公一臉),而襄公過后不但沒有責罰他,反而向他道歉。先軫為此倍感自責,于是在箕之戰(zhàn)中,在已經(jīng)俘虜了白狄首領的情況下,卸下重甲,獨自一人沖入敵陣,壯烈殉國,用他的死向襄公賠罪,這段歷史記錄于《左傳》。我站在古戰(zhàn)場想象著當時慘烈的場面,心情久久不能平靜。在講堂這片土地上,原來還發(fā)生過這么可歌可泣的事情啊,還有那么一位偉大的軍事家把生命永遠地留在這片土地上。

  如此,我們就不能不去箕神廟和古戰(zhàn)場看看了。我們在上箕神廟的途中,晉中民協(xié)主席田五先老師獨具慧眼,跟我們說發(fā)現(xiàn)了箕子講學的場景了,這讓我們大為驚訝。跟隨田老師過去一看,原來是土崖邊被雨水沖擊出來的山洼地貌,果真就像寬衣博帶的老者坐在東方,面向一群學生侃侃而講,教書育人,誨人不倦。我在心底不禁感慨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敬佩田老師天馬行空的想象力。拍過幾張照片后,我們就順著山間小路向半山腰的箕神廟挺進。

  箕神廟位于箕神坡上,坐北朝南。由于太久遠了,只遺存有地基,山坡上到處散落著青磚青瓦,一副倒塌破敗的模樣,看了讓人唏噓不已。想想這里曾經(jīng)風光無限,每到八月初一箕子誕生日,講堂的村民都會敲鑼打鼓,抬上八抬大轎來把箕子的輕身(所謂輕身就是木質(zhì)塑像,重身就是泥塑雕像)請到轎子里,熱熱鬧鬧地迎接到舊戲臺對面的神房里,然后給箕神紅紅火火唱三四天的大戲。我們把散落的貓頭、飛檐、斗拱啊這些遺落的古老的箕神廟構(gòu)件收集了些放在那被歲月打磨得沒了棱角的石階上,村里的古建專家鹿建平拿起一個雕刻著威嚴虎頭的貓頭看了看,說這個值得研究,我從來沒見過雕刻虎頭的貓頭呢。這讓我心里更不是滋味了,走南闖北、見多識廣的古建專家也沒見過的構(gòu)件遺留在這里,任風吹雨打、時光侵蝕,卻沒有人關(guān)注它們的存在,這座箕神廟還有多少不同凡響之處呢?還有多少帶著歷史氣息的古文物被淹沒在這荒山坡上呢?那曾經(jīng)廟院里的碑林現(xiàn)在都在哪兒呢?箕神廟遺址寂寞無語,離開時我忍不住回望一眼,只見箕神廟四周的山丹丹花開得紅艷艷的,守護著這方曾經(jīng)輝煌之廟。

  古講堂除了箕神廟,還有水泉山的奶奶廟和夫子廟、小嶺的上面的佛爺廟、月星門旁的財神廟、東溝的.黑龍王廟、北家背上的白龍王廟、北門的鱉爺廟、舊戲臺圪洞的菩薩廟、三官廟,還有河神廟、火神廟、真武閣、魁星閣等,數(shù)不勝數(shù),這應該是榆社建廟最多的一個村了吧。村里的老人們自豪地說,講堂以前“月月迎神,月月唱戲”,而且“兩日一集,雙日城里集,單日講堂集”,可見舊時講堂的繁華興盛。

  財神廟、菩薩廟等寺廟分布很是廣泛,講堂建有并不奇怪。讓人嘖嘖稱奇的要屬火神廟和鱉爺廟了,它們是只屬于講堂人的少眾信仰、獨特信仰�;鹕駨R據(jù)說有這樣的傳說,榆社西南方有個名為寄子的村子,村里有座繡樓上住著三姐妹,個個青春貌美、如花似玉。有一群歹人見三姐妹一個賽一個的美,哈喇子都快流出來了,于是強逼三姐妹就范,還揚言如果不從就燒毀繡樓。三姐妹寧死不從,結(jié)果被活生生地燒死在繡樓。講堂的人們聽說此事后,被三姐妹的堅貞不屈的氣節(jié)所深深感動,于是建起了火神廟,把三姐妹供奉為火神,香火供奉,以作紀念。這個故事極為感人,講堂人崇尚正氣、義舉蓋廟同樣讓人肅然起敬。

  鱉爺廟應是乾隆五十一年六月移建的元天大帝閣,因元天大帝的形象是蛇龜合體,村人訛傳為“鱉爺”,鱉精的傳說也因是由元天大帝形象而來。村里關(guān)于鱉爺廟的傳說就有趣多了。傳說南坡下有一老鱉精,經(jīng)常危害村人,于是在對面的北圪梁上建廟供奉,以求鱉精安分守己,不再危害相鄰。相傳,村里有人蓋房,去南坡撬石頭,一下午也沒撬到一塊石頭,休息的時候舉目一望,看見不遠處有一塊平整的大石頭,于是過去就撬,結(jié)果石頭沒撬到,反被倒下的石頭砸死了。過了幾天這人托夢給妻子說,我撬的石頭是老鱉爺?shù)拈T,現(xiàn)在老鱉爺?shù)拈T被我毀了,鱉爺就要我給他守門。村里人們傳開后紛紛稱奇。有的人說這座廟應該是白爺廟,在榆社方言中“白”和“鱉”同音�?墒抢削M精的故事在講堂村家喻戶曉,代代相傳,而在講堂的歷史上卻沒有一個白姓的有名望或有功德的人,所以我認為應是“鱉爺廟”。

  說起講堂村有名望的人,那就不得不說清朝道光年間中了進士的田福謙了。據(jù)村中老人講,田福謙學問高深,光緒六年版的《榆社縣志》序是他所撰寫,同治年間《重修福祥寺碑記》也是出自他的手筆,我們現(xiàn)在都能讀到這些文字。此外,他的人品官品也是有口皆碑。當年田福謙任陜西省西鄉(xiāng)縣知縣的時候愛民如子,獎罰分明,任期到了的時候朝廷另派其前往一地,西鄉(xiāng)縣的老百姓傾城而出,哭聲震天,一致挽留田福謙,要求他還留在西鄉(xiāng)縣。朝廷見此情景,只好讓其連任并對其嘉獎。西鄉(xiāng)縣的老百姓們?yōu)榱嘶貓筇锔Vt,不遠千里來到山西榆社講堂,為田福謙重修三門三層四柱彩繪描金牌坊,以表心意。這不光在清史上,就是縱觀中國歷史,也難找出幾個全城老百姓哭著挽留連任的官吏。

  在村子中央,講堂村民叫“券門頂”的田進士院子如今也是一片破敗。田進士院原為二進院落,第一道門現(xiàn)已不存。推開咯吱作響的木門,就看到對面墻壁上的磚雕上寫著“慎厥德”三個小篆大字。這三個字我們曾在三年前就猜測推斷過,可是沒有一個人認得。三年后的今天再次踏進院子,身邊有學術(shù)界的精英,這三個字也迎刃而解了。“慎”是謹言慎行,厥是收放自如,既要謹言慎行又要收放自如,這才是真正的德行。不同于別人家俗氣的題字,進士院的三個題字蘊含著田進士多高明的處世哲學啊,放在當今也是至理名言啊。原本的四合院現(xiàn)在只遺存有正房和西房,均是三券門窗。東邊通往旁院的過道門上鐫刻“蘭桂”二字,讓人不禁想起紅樓夢中賈寶玉和賈蘭中了進士后李紈“蘭桂齊芳”之言。如今田進士后人仍在村中過著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的傳統(tǒng)耕作生活,他們在茶余飯后會不會在自家祖宗的院子里轉(zhuǎn)一轉(zhuǎn),看一看,想一想祖宗田福謙的人生曾經(jīng)是多么輝煌呢?綠樹成蔭的家槐如今在田進士院門口默然無語,守護著這方曾經(jīng)顯赫的院落。

  從進士院出來就到了講堂的街上。大青石板還在訴說著講堂以往的輝煌,每逢單日集的時候,左權(quán)、和順、武鄉(xiāng)還有榆社縣城的販夫走卒積聚于此,叫賣聲此起彼伏,集市上人山人海,講堂之盛,可見一斑。走到一個百年古店前,墻壁上的磚雕內(nèi)容多,惟妙惟肖,有奔跑的馬,還有對稱的蓮花等,這在當時估計也是有實力的大店才有的。百年古店對面就是一條可容一輛馬車通過的巷子。巷子兩邊是曾經(jīng)的百年古店,二層的謝人堂雖已敗落,卻仍遺留了當時的排場,西店、上斗店、聚來源、三衡泰等古店錯落有致分布于巷子兩邊,可以想象到當時車水馬龍的情景。我把這條巷子叫做“講堂的華爾街”,此言不虛,放在當時繁華的講堂并不夸張。

  講堂人不僅崇文、重商,還有尚武的傳統(tǒng)。據(jù)說,講堂的梅花拳為一枝梅派祖師爺李春虎反清復明失敗后避禍于講堂時廣授拳法,使得講堂人人習武,后來講堂人宋三虎繼承發(fā)展了梅花拳,使得梅花拳更加發(fā)揚光大了。由于商業(yè)的繁盛,前來講堂賣藝耍把戲的也不在少數(shù),智慧的講堂人又把傳統(tǒng)的當?shù)貞蚯群屯鈦淼那囆问诫s糅在一起,形成了極具特色的傘把的、丑秧歌、八音會、轉(zhuǎn)圐圙等雜耍。其中傘把的極具觀賞性,數(shù)人敲鑼打鼓打出一定節(jié)奏,主唱手拿手環(huán)配上節(jié)奏,鼓點一落,主唱開口即唱,唱詞是即興編成,必須押韻,所以朗朗上口,聽起來很有韻律�,F(xiàn)在講堂村中仍有一位年邁老人會唱傘把的,據(jù)他講當年傘把的盛行之時,只要一吆喝,全村人從四面八方奔涌而來,就為看看傘把的。

  講堂還有一處,為其獨有,那就是嬰兒墓,講堂人叫做“小孩兒葬”。村里的閆老師是個歷史使命感很強的人,他本就是講堂人,又一直在講堂教書育人,對講堂歷史文化極為了解。他跟我們講,嬰兒墓是田福謙中了進士后不忍當時夭折的嬰兒們棄尸山野,于是蓋起了嬰兒墓,這種說法也得到了大部分村民的認同。隨后還帶著我們到了嬰兒墓一睹究竟。走到了一道深溝,只見嬰兒墓在溝的另一邊。田主席得在這邊拍照,于是閆老師自告奮勇下了溝,再爬上坡,看看嬰兒墓到底是什么來頭。只見嬰兒墓周圍野草叢生,顯然是很久沒人過去了。閆老師撥開擋路的半人高的蒿草,湊到嬰兒墓的跟前。嬰兒墓約一米高,石頭砌成房子狀,留有一個小窗戶,黑洞洞的窗口像是長著一張吃人的嘴,令人毛骨悚然,所以我很是佩服閆老師的膽量。閆老師給我們念了嬰兒墓上的刻字。只見窗口上方正中的石頭上鐫刻著“嬰兒墓”三個大字,東側(cè)是“咸豐四年修”,西側(cè)則是“光緒八年合眾修”。這樣看來,嬰兒墓早在田福謙中進士之前就修好了,只是光緒八年的時候重修的。講堂村里的村民把嬰兒墓這筆功勞算在田福謙的賬上充分說明了田福謙這人在講堂村的口碑是很好的,有的沒的都安到他身上。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田福謙也是光緒八年考中進士的,那么我們可以推測,有可能田福謙中了進士后組織村民一起重修了嬰兒墓,也算為家鄉(xiāng)父老做了一件善事。

  我和講堂素來緣深。二十年前父親是講堂鄉(xiāng)的法官,那時候常跟隨父親來此調(diào)解民事糾紛。每到一家,那家主人必定孩子長孩子短熱情照應,并把家中珍藏的好吃的全拿出來塞到你手中,熱情好客之民風實在讓人感動。后來,朋友曾帶我們專程驅(qū)車前來,他是地地道道的講堂人,從小在講堂長大,熟悉這里的一磚一瓦,對講堂有著特別的感情和深入的了解,帶我們看遍了講堂所有的歷史遺存。后來,我們文友一行人曾冒著大雨,踏著泥濘來到講堂,只為一睹雨中講堂,足以見得講堂對我們深深的吸引力。這次,我們專程來挖掘講堂的歷史文化遺存,深入地了解了講堂這個榆社古鎮(zhèn)的歷史文化內(nèi)蘊,更是感受到了講堂的無窮魅力。

  臨走的時候,我們的車從南門魁星閣和關(guān)帝廟之下通過,這就算出了講堂了�;赝v堂,點點燈火,照亮著我們腳下的路,溫暖而又眷戀……

【千古講堂話滄桑散文】相關(guān)文章:

滄桑古城散文欣賞11-07

不泣離別不言滄桑散文11-09

話且停停散文11-14

陵谷滄桑成語解釋01-12

夢圓家鄉(xiāng)話曲陽散文11-16

春意闌珊,為誰落筆話凄涼散文11-05

卓絕千古的成語解釋05-14

詩人屈原的千古名句11-24

詩人蘇軾的千古名句08-14

千古之謎金字塔的故事11-16